梅兰芳评书李鸿章

李玉刚和梅兰芳的区别及评价
3个回答2022-10-18 23:35
个人感觉李玉刚的唱腔更好听,也许梅兰芳当年的录音设备不好,没有把梅兰芳的真实声音录下来,仅仅从目前网上发出来的比较,个人感觉还是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更好听。
梅兰芳的人物评价
2个回答2023-04-21 19:05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纪录片梅兰芳的影评
1个回答2023-08-11 22:26
豆瓣里多的是
梅兰芳主要讲述了梅兰芳的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3-10 01:29
这位兄台,年轻不是你的错,但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历史如此的不了解就是你的不对了。不要把时间总放在那些网络游戏、港台明星的身上,多学习学习历史,多了解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真不明白,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在想什么!
如何公正评价李鸿章?
1个回答2024-03-10 09:29
  评价李鸿章的两个前提——要认识和评价李鸿章,必须弄清以下两个前提:

  一是李鸿章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而这样一个过程,又是在中国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的。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变局当中,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寻找出一条强国富民的理想道路。这时候,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所以,这样的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统治的“补天派”,因为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

  由于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所以洋务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早期改革舞台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众多改革派别里的主流派;而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众多的集团,如中央的奕讠斤、文祥集团;地方的曾国藩、左宗棠两个湘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其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些集团里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运动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由于他所具有的权力和地位,使得和同时代的慈禧、赫德三个人交织构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满汉中外各项决策的关键性历史人物。

  二是李鸿章究竟干了一些什么事。

  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所做的事情之多,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先后担任过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从1870年起,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赏穿方龙bu服),是清朝政府高层参与决策、执行决策的重要人物。在军事上,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开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先河。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和一系列军工企业,为中国工业打下最早的基础。

  在经济领域,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

  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一个人就办了前面三个,后来他
名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原话),谢谢
1个回答2024-04-15 10:56
某人原话:“1997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鸿章。”
名人如何评价李鸿章
1个回答2024-04-25 23:44
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更多资料请看袁伟时的《李鸿章的是是非非》。
如何评价李鸿章?
1个回答2024-05-05 17:51


一种观点认为:李鸿章创办企业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他创办的近代海军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实力;两次对外战争求和,均与慈禧太后的态度有关,李鸿章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他只是执行者;李鸿章思想上有开明的一面,看到了时代潮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他不能过分苛求。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李鸿章所办企业,均采取封建式管理,他中饱私囊。这些企业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企业,它只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所掌握的近代化军队在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没能发挥其国防作用。是否增强国防实力主要不是看装备,而是看掌握军权的人;他迎合慈禧太后,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千古罪人,他既是清廷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决策者;思想上与顽固派没有本质区别。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李鸿章是地主阶级封建官僚,他一生所有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评价李鸿章
1个回答2024-05-30 09:49
“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