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能屈能伸相声

古往今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2:42

1、韩信胯下之辱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逗喊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链梁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

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

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

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8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

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3、孙膑装疯卖傻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

挖去了孙膑的膝盖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4、刘邦拱手相让

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一起打败了暴君秦始皇,项羽一心想要当皇帝,便自封为“西楚霸王”,项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册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无可奈何,只好接受册封。

刘邦在回自己封地的途中,把入蜀的栈道都烧了,表示自己无意向东扩张,也防备别人偷袭。在这,刘邦得到了大将军韩信。

于是,韩信建议“暗度陈仓”帮助刘邦打败了章王,也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试想,如果刘邦拒绝项羽的册封,便会以“欺君之罪”处死。很显然,刘邦的让步是明智的选择。

5、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因李陵一事,汉武帝以司马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

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

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山唤野吕不韦被贬属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被囚秦国,作《说难》和《孤愤》,《诗》三百篇,大概都是贤士圣人发泄愤懑而作。 

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 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解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20:52

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解释如下: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有抱负的男子汉可以在失意时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拳脚,出自《易·系辞下》。倘若能“屈”不能“伸”、有“柔”而无“刚”,那就不能有所发展、有所建树。反之,则不能在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从容应对。

《易·系辞下》出处解析: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尺蠖是一种蛾的幼虫,样子有点像蚕,脚生在头部和尾部。行动时要将长在尾部的脚,移到了齐近头部的脚,在头部的脚,再向前移去,如此反复。所以它前行,就是不断弯成弓形再放直。所以就形象的有此说法。

"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意思
2个回答2022-10-23 02:40
多用在屈服的时候给自己找借口
大丈夫能屈能伸,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10-24 22:40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的人不少,但在失意时能忍耐的人不多,所以,大丈夫不仅仅能伸,还要能屈。
大丈夫能屈能伸!
3个回答2022-08-24 09:45
所谓大丈夫,不一定是逞匹夫之勇;足智多谋者不失为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咽能忍,亦为大丈夫;
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意思
4个回答2022-08-25 09:42
能屈能伸是个成语
〖解释〗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出处〗《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加上大丈夫,,,,,自己理解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24 01:33
君子的心量可以容纳大事,也可以接纳小物;大丈夫处世,应当具有可伸则伸、当屈则屈的品格.失意时能克制忍耐,得意时能施展抱负.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9-04 10:31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意思是指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承受并能积极应对,不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做返扰傲自满,也不因为一时纯旦的失败而一蹶不世笑振,而是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考验,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大丈夫能屈能伸,善待屈与伸,你便能成功
1个回答2023-11-07 10:50
“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聪明者善强善伸,有修养者能屈能伸,成大事者大屈大伸。大屈,是大智慧、做大事业者的必选;大伸,是成大功、大业、大成者必选。

人要走路,必须依靠双腿一屈一伸才能前进。拾取东西得弯腰伸手。吃饭得通过手的屈伸把食物送进口中。劳动工作更是由无数屈伸动作组合来完成。这是生存与屈伸的关系。

姜子牙溪边垂钓得遇文王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诸葛亮高卧隆中,后帮助刘备建立蜀国;韩信忍辱钻胯,成为兴汉名将;司马迁甘受腐刑,终于完成《史记》流传千古……这些都是历史上名人“屈”与“伸”的成功范例。

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屈腰而挂印辞官,虽然给后人留下不少诗词,但他胸中治国安民的才华却失去施展的机会。同样是清官,郑板桥却采取忍让策略,智斗贪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这是“屈”与“伸”留给后人的思考。

人生中,一般认为屈伸代表着进退,“屈”意味失意,“伸”则为得意,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的。实际上,人生中的“屈”与“伸”远远不是这样简单。《后汉书?班固传》说:“虽屈伸无常,所因时异。”也就是说,人生中的“屈”与“伸”是应该顺从时势与环境的变化,不可盲目胡来。同样需要能屈能伸也是大丈夫所为。

举个例子说,有两位名学府的高材生,一起到南方某经济特区打工。甲被安排搞统计,天天和报表打交道,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他感到太委屈,便跳槽到别的单位,结果连跳十多次槽,十年后也未被重用。而乙进公司时也是统计员,他安心工作,十年后是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样是高材生,甲是弃“屈”图“伸”,结果一事无成。而乙则是以“屈”求“伸”,结果成功了。须知当今高材生比比皆是,用人单位不是先在“屈”中考验你的本事和品德,怎敢一开始就重用你让你“伸”呢?所以作为大丈夫首先需要能屈能伸才是。

任何人都必须开放自己,把自己溶入企业的文化生活中去。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会有大出息。

人生是复杂的,“屈”与“伸”也是多方面的。在工作中受到领导批评,不妨先“屈”一“屈”,冷静下来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时改正,然后再图“伸”,切不可一味地意气用事,与领导顶撞或匆匆辞职,以免铸成大错。与朋友同事发生矛盾,也不妨先采取“屈”势退让,待矛盾化解后自会和好如初,蔺相如以“屈”待廉颇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传赵国大将廉颇,一向瞧不起家臣出身的上卿蔺相如,经常变着法地羞辱蔺相如,但蔺相如从大局出发处处谦逊忍让,后来,廉颇得知之所以蔺相如忍让的原委,既感动又惭愧,对蔺相如高尚的人格钦佩不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故事的结局作了精彩的描述:“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这一“负荆请罪”、又叫做“将相和”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愿每个人都能够善待人生中的屈与伸,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