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小刘说书

评弹小刘的外公外婆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2-20 23:48
评弹资深演员。
小刘告诉亚当,他的外公外婆均是评弹资深演员。这个房子是外公送给他们夫妇的婚房。同样传承的还有评弹技艺,以及对于苏州评弹的热爱与兴趣。
小刘经常和他太太一起在家中表演,还会发表他和太太、外婆一起在家化妆、准备演出以及表演的vlog,粉丝数与浏览量颇为可观。
评弹界历史上,刘天韵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08:11
刘天韵先生,有名的老艺人,也是有名的表演艺术家。话说刘天韵和刘韵若、江肇焜他们两位老师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同寻常。刘天韵是刘韵若她的叔父,也是江肇焜他的先生,江老师他么大家都知道他是说《啼笑因缘》和《描金凤》,是姚荫梅先生的高足,他怎么变成刘天韵先生的学生了,刘天韵老师是他进评弹团学馆以后,团里领导安排他和周介安两个人正式拜的第一位老师,所以他和周介安两个人是刘天韵老师正式的学生,也是关门弟子,之后他就没收过学生,他们是最后两个,正式的入室弟子。刘天韵老师是刘韵若她的叔父,那她学说书、学艺,是不是跟着刘老师学的呢,对的。他是说书的,她是他的侄女,也是说书的,那他们可是说书的世家,不不不,他们不是(说书)世家,他们祖籍山东,天老是山东人,山东只有快书,山东人说书唱评弹倒不太听见,各种资料也见过很多,写刘天韵老师籍贯是吴江盛泽,怎么写的是盛泽,不是山东。她的祖父是山东人,他从山东一直到上海南翔,娶了她的祖母,后来再一路南下,直到吴江盛泽定居,这样的,这个弯转得厉害。这样到了盛泽,自己家隔壁有一家书场,叫畅乐园,这家畅乐园书场当时在盛泽是数一数二的,放在上海就相当于仙乐书场、非常大的书场。这家书场请的先生都是光裕社的名家,当时有一档是夏莲生先生来说书,夏莲生和夏调创始人夏荷生两人虽然名字差一个字,但是这两个人风马牛不相关,既不是弟兄、也不是师弟兄,完全不搭界,但都是说《三笑》的,而且都是大名家。夏莲生本来是父子档,但是儿子死了,他非常伤心难过,他到盛泽来演出,刘韵若她叔叔(刘天韵)小时候人是挺聪明的,但也很顽皮,她叔叔在书场顶上的玻璃天窗,现在叫天窗,从前叫天落,爬在天落上看下面,下面的说书先生看到上面怎么有个人,他倒要慌的,分心的,后来知道是隔壁邻居,她叔叔经常到书场里去玩,夏先生特别喜欢他,觉得他聪明,有缘分,想让他学说书,因为自己的儿子死了,他来了能热闹热闹,开始她祖父母是不答应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儿子特别喜欢,他吃奶要吃到六岁,别人说吃奶吃这么久的孩子会笨的,谁知他特别聪明,祖父母说他这么小跟出去要吃不起苦的,不舍得。再有一点,还要拜师金,从前要拜好的先生,拜师金很厉害的。夏先生就说拜师金现在不收,你们只要写一张关书,关书放到现在的说法就是合同,老师和学生签一份合同,叫学三年、帮三年,学的三年你当然不可能有收入,学费也不用付,满师了,我有收入了,不管二八分成、三七分成,甚至一九分成,你学生的收入全部交给先生,叫帮三年,那时候有句话叫“树上开花”,流行的。不管这些,总是师生关系形成了,接下来他(刘天韵)怎么学的呢,从前学说书也挺困难的,先生不教的,那怎么学呢,师母特别好,师母特别能干,琵琶也是师母教的,扬琴、开篇。太师母不说书,但是她都会的,而且严格得不得了,她有个要求,教你的东西一定要还给我,每天要背出一首开篇。因为从前说书不像现在一点点时间,有时候要一两个月,你要把开篇都背出来,背不出要打屁股的。

江肇焜他跟刘天韵老师,他关照他和周介安的第一件事情背六十首开篇,两个月,你跟先生听书的时候,哪怕不上台,先要每天唱开篇,上台帮老师唱开篇。不用功的是六首开篇都背不出。这样他的基本功打得好,现在说起来童子功,学了几年破口上台,只有几个月,几岁上台的呢,先生只有十岁,所以老师有个艺名叫十龄童,那时大世界门口挂出来牌子“十龄童",从前是挺多的,像唱绍剧有六龄童,京剧的麒麟童就是七龄童,十龄童能上台说书不容易。刘天韵老师学的出科书长篇是哪一部书呢,先生说的就是《三笑》,他学的出科书当然就是这部,后期使他非常成名的,代表作《三笑》。

之前听过《三笑》中的《追舟》一折,也叫唱山歌,这一段《追舟》是刘天韵老师的代表作,很可惜当时刘老师没有录像资料留下,这是和我国当时的经济水平分不开的,不像改革开放以后音频视频都不稀奇,手段多,刘天韵老师过世又比较早,所以这些资料都没有,只好由后人来学习他的唱段。刘韵若老师她曾经和她的叔父刘天韵老师合作过《追舟》这回书的,1962年他们到香港去演出,她就和叔父说一回《追舟》,他的船上人“米田共"真是演得活龙活现、惟妙惟肖。他唱一句下面拍一记,下面效果相当好,真是一声一彩。话说回来,他吸收的养料多,他那时和老师一起到 娱乐 场演出,自己演出结束以后,他就专门去看别人演出,随便什么戏他都要看,真用功。各种曲调他也都要学的,所以他的山歌唱唱得非常活,活得不得了。再说他学东西专心,他那时演出结束看别人的戏,恰巧看京剧,那时她祖母给他做了新的皮袍子,他挺开心地去看戏了,等戏看好结束了,只感觉自己后面轻飘飘,皮袍子被人剪掉了,那块皮好。刘老师跟夏莲生先生跟了几年,江肇焜他听先生说跟了五年多,就离开先生了,自己单独出去放单档了。五年多应该学得很好了,脚本什么也应该拿到了,什么脚本,先生的脚本从前说起来都在肚子里,他的脚本哪里来的,就是和太先生拼档,太先生在台上说,死记硬背、自己靠脑筋记下来的,拜了先生,脚本都不给他的,没脚本的,他离开太先生的时候,太先生给江肇焜他先生一个申报纸的包,纸包,里面看上去像书,以为是脚本,先生开心得不得了,以为这下总有脚本了,谁知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唱篇,就是书里的篇子。这些篇子他背得熟而又熟,给了他也白给,但是脚本没有,说的一些台词,一句都没有,那怎么拜师连脚本都不给,那时候是这样的,这就是两个 社会 不同,那时候老师总是要留一手的,教会了学生,学生出来了生意好了,老师要没饭吃的,这样要留一手的。那脚本也没有怎么到码头上说书呢,怎么说怎么学呢,再去听书,从前不是有行规吗,没拜师不可以自说自话去听别人的书,这个不可以的。从前有个窍门,我出师了,自己觉得奶水没喝足,自己出去说,把握又不大,我可以找同一师门里的人,师兄、师叔、师伯,他们的书总比自己多,去和他们拼档总可以吧、合作,这样一来他的书是不是学得全了,上手说书他也听,听下来这些细节就知道了,这样学的。刘天韵老师和多少他的前辈拼过双档,和几位师叔,一个叫郁莲卿,还有一个叫潘莲艇,还有王似泉,他再去听大响档夏荷生的书,夏荷生、一代大响档,他取各家所长,兼收并蓄,都化到自己的书里,这样他的《三笑》来得足囊,和他六岁断奶一样,奶水喝得足。

中篇《三约牡丹亭》当中刘天韵先生塑造大喥这个角色,他特别创的这段唱腔,大喥这个角色刘天韵老师塑造得相当传神,听他的书,中篇《三约牡丹亭》老书迷听了多遍了,其定也知道他的噱头怎么放,后面说点什么,但是每次听每次发噱,还是要笑,忍不住的。他最大的本领,他起这种人物,就好像把这个人带到你面前,你看到的都是活的,你想忍住不笑是不行的,其实他对生活的观察非常仔细,他把看到的形形色色都化到书里,把它们发挥出来,所以刘天韵老师在艺术上相当成功,但是也听说刘老师在他的青年时代,他也走过一段弯路,这也是的,刚出来的时候年纪轻,卖相好、喉咙好、劲道足,生意挺好,他也有点积蓄,加上刘韵若她第一个婶婶定做珠宝掮客的,收入也不错。两个人在南阳桥鼎祥里顶了一处房子,在旧上海十里洋场、花花世界,他觉得人累、赶场多,结果就吸食了鸦片烟,精力不够这可以吊精神,吊吊精神,他吃还不算、婶婶一起吃,两人一起吃,一家人就完了,这不能拼双档,一拼双档一家人要完的。就把房子一层屋顶给别人,顶到后来自己住在三层阁上。吸食鸦片对人的身体是摧残的,怎么不是,一代名家夏荷生先生就是吸食鸦片到后来生命也结束了。刘天韵老师后来怎么办呢,她婶婶因为吸食鸦片过世了,那怎么办呢,她叔叔喉咙也不好了,经济收入也受影响了,场子也接得少了,看见同道因为吸食鸦片过世的挺多,他想这样下去自己也是死路一条,自己就废了。吸食鸦片就像按揭,你在透支以后的生命,硬来硬上。那他怎么办呢,戒烟啊,他决心戒烟,戒鸦片他要怎么戒呢,戒鸦片痛苦也很痛苦的,他自己知道要痛苦了,所以关照你们别进来,房间里,刘韵若和张如君老师创作的《弦索春秋》里面有一段“入歧途、重做人",李逢春、是书里的人物,他那时难受得从床上翻到地上,再从地上爬到床上,用头撞墙,这段情节其实就是先生生活里的故事,借鉴一些放在书里。话说回来,这时第二个婶婶进入他的生活了,她说你要戒鸦片我一定支持你,她说你定心,不要顾虑家里的生活,你就好好戒鸦片,叔叔就说把我关在房间里,你们别来打扰我,不戒掉鸦片,我就不出来,闭关,有这样的毅力。那怎么办呢,婶婶就想拿只锡掇,一锡掇的炒面粉,炒面粉、当饭吃吗,就是说你们别来打扰我,一天三顿送饭进来,不耍你们进来,营养怎么够呢,婶婶买了人参磨成粉拌在炒面粉里,热水瓶给他放好,无微不至,肚子饿了吃点,总算戒掉了。天韵老师走过这样一段弯路之后,他走上正路了。艺术上,他不断红出来了,到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刘天韵老师已经非常红了,这时候刘谢档赫赫有名,刘就是江肇焜他先生,谢就是他大师兄谢毓菁,刘谢档两个人喉咙好,台上说得活、做工好,所以那时候在上海非常红,他们不单单是说《三笑》一部书,他和谢毓菁大师兄拼档后,又去补了一部《落金扇》。先生有两部长篇,一部是出科书《三笑》,还有一部就是后来补的《落金扇》、《游龙戏凤》,这两部书当时在上海非常红,非常可惜谢毓菁老师在2011年2月也过世了。
常州评弹团为什么解聘小刘?
1个回答2024-03-09 20:17

很多话都有夸大的嫌疑,特别是有期教小女孩弹琵琶,让人调音调了好几个小时。一直diss调音器。调音器得罪他了,无语。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创作成就:

几十年来,苏州市评弹团努力于书目建设,整理创新,长篇为主。在整理《三笑》、《珍珠塔》、《岳传》《东汉》、《刺马》、《白蛇》、《玉蜻蜓》、《杨乃武》等传统书目的同时,改编创作了秦香莲》、《孟丽君》、《梅花梦》。

《王十朋》、《梁祝》、《明珠案》、《芙蓉公主》、《秦宫月》、《清代三侠》等历史题材长篇。创作了九龙口》、《三个侍卫官》、《芙蓉锦鸡图》等新长篇。以及近几年创作的《王府情仇》、《皇太极》等长篇评弹。

评书评弹哪个好
1个回答2024-01-22 13:52
评弹好。
1、评弹的特点是慢而委婉,评书就类似于古代讲故事。
2、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通常是结合身上的动作跟脸上的表情来演绎,栩栩如生。山东评书的演唱者只用折扇一把醒木一块,略有敷衍故事,演出形式有些潦草。
评弹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9 18:19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17 22:41

评话,弹词这两种曲艺的合称。当这两种曲艺综合演出时,也被称为评弹。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合在一起,被称为苏州评弹,简称评弹。

评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7 04:54

评弹是曲艺名词。

资料扩展: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它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

苏州评话渊源于宋说话中之讲史。弹词渊源于宋代之小说及元明的词话、陶真等诗赞体说唱。关于苏州弹词的艺术形式有“优人百戏,击毬关朴。渔鼓弹词,声音鼎沸”的描述。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不衰。

苏州评弹的书目大多为历朝历代的民间故事。例如《三国》《水浒》《白蛇传》《珍珠塔》等等。到了近现代,书目题材略有更新,《老杨与小杨》《林则徐》《焦裕禄》《雷锋》等。

起源: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技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

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弹词”一词,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其中记载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陈汝衡《弹词溯源和它的艺术形式》(1983年)一文认为是“远出陶真,近源词话”。

关于“陶真”,《西湖游览志余》记:“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考证:“陶真和弹词同是用七言诗赞的讲唱文学,两者只有名称差异。”他认为,“就历史的发展说,元明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明清的弹词又是陶真的绵延,两者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评弹经典曲目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0 04:06

评弹经典曲目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为“长靠书”,又称“着甲”;一类是“短打书”。

讲英雄好汉、义士侠客的故事,如《水浒》《七侠五义》《小五义》《绿牡丹》《金台传》等。还有神怪故事和公案书,如《封神榜》《济公传》《彭公案》《施公案》等。



传承意义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评弹是哪里的地方戏
1个回答2024-02-22 05:55

评弹是苏州的地方戏。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于苏州,并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乎镇含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旅唯术历经200余年不岁笑衰。

2006年,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2008年及2011年入选第二批及第三批扩展项目。

评弹的艺术流派划分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评书评弹哪个好
1个回答2023-02-13 22:10
评弹好。
1、评弹的特点是慢而委婉,评书就类似于古代讲故事。
2、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通常是结合身上的动作跟脸上的表情来演绎,栩栩如生。山东评书的演唱者只用折扇一把醒木一块,略有敷衍故事,演出形式有些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