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讲六祖坛经有声书

郭继承讲课视频六祖不识字是哪一集
1个回答2023-11-21 09:26
第七集。郭继承讲课视频名称是禅宗历代祖师故事,在第七集中讲到,六祖惠能不识字,一闻经语便开悟。郭继承是山东莘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中国思想史)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
郭继承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1 17:05

山东聊城大学教育学学士,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北京师范宽拿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后曾任中国配戚政法大学学院分团委书记,兼法律基础、中国哲慎卖搭学原著导读等教学;教育部“国学与西学”暑期学校成员。

六祖坛经原文及译文
1个回答2024-01-23 04:45

六祖坛经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天竺大雷音寺,佛说六祖坛经。暇满即是佛性,常住本自清凉;

不用求诸佛法,自性本具普贤。诸行因缘生,如梦幻泡影,空观不存,何处可布施?

若见真常相,即见如来性;不立文字教,直指人心印。要得心应心,莫把心往外寻;

一切诸法本自性,除了名言二字。诸法由心而生,心由何处来?

译文:

在天竺大雷音寺,佛讲述了《六祖坛经》。天然的本性就是如来,常住在清凉中;

不需要寻求佛法,自然具有普贤的境界。一切的行为和因缘产生,就像是梦幻泡影,空观不存在,何处能布施?如果看到了真常态,即看到了如来的本性;不需要依附于文字教义,直接指向人的内心印象。

要得到一个内心应和的心,不要把心往外面寻找;一切的诸法都是自然而然的本质,除了名言之外别无他物。一切的诸法都是从内心而生,内心又从何处产生?

佛法在中国的影响:

1、佛教在哲学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的思想理念强调慈悲、善良、尊重生命,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思想还对儒家和道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佛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

2、佛教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化,例如佛教故事、佛教音乐、佛教画等等,都对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和僧侣,这些佛教文化机构成为了传播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佛教的经典和文化艺术品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后代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祖坛经谁讲得最好
1个回答2024-03-16 18:05
别人讲的是别人的,末学认为自己悟到的最好。
《六祖坛经》讲记(3)
1个回答2024-03-03 17:36
六祖坛经讲记(3)演培法师

行由品第一

自述身世

 

  六祖现在正式说出自己的身世,但是说得非常老实,并未夸耀自己出生,曾有什么特别异征。现按文说:先叫一声“善知识”!然后说:请你们“且听”我“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前虽将宗要指出,但大师出生以及求道学道经过未曾透露,现特将自己身世告诉大家。“惠能”说:我的“严父,本”来籍“贯”,是在河北“范阳”,就是现在北平大兴、宛平一带,且曾在此做过官员。他的名字,叫做行瑫。到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即公元六一八至六二六年,不知由于什么事情,被贬到岭南新州(现在广东省肇庆府新兴县),一家人从中原北方移居到南方,不但路途遥远,语言亦有困难。所以说:“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左降,古代政府制度,对于官员降迁,叫做左降或左迁。我是唐贞观十二年(六三八)戊戌二月八日子时,出生于岭南。但我“此身”非常“不幸”,出生后三岁,严“父又早”死“亡”于岭南新州,葬于自家住处的旁边,我也就做了新州的老百姓。“老母”抚养失去父亲的“孤遗”。孤约幼而无父说,也就是失去父亲的孤儿。因为生活困难,再度“移来南海”,现在改为县治,位于广东省粤海道。新兴县的东南,唐朝以后称新兴郡,现今称作新兴。母亲茹苦含辛的抚养我,仍过着极为“艰辛贫乏”的生活。到我年渐长大,母亲亦渐衰老,为维持母子的生活,我就每天“于市卖柴”。在此前后母子的生活,可说相当的艰苦,正因环境不怎么圆满,才造就成后来的六祖。

  如祖自述身世,可说相当清苦,不但每日生活艰困,读书对他更是无缘,所以向说他不识字,不识字的苦恼和尚,能有这样高度体悟,当是过去培植深厚善根而来,否则,决不可能如下所说闻金刚经,就能“心即开悟”。正因过去种有深厚善根,对佛法已有相当体会,所以现在听到有人诵金刚经,立刻触动过去所种的善根勃发,终成一代祖师。从世俗看,生活艰困的人,除了自暴自弃,受了一番磨练,必会向上向善。是以衡量一个人怎样,不能专著眼于现在,而应想到他过去,是否种有善根。
《六祖坛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3-20 18:16

《六祖坛经》讲的是慧能的生平事迹和言教。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典籍,也叫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

《六祖坛经》主要内容

《六祖坛经》主要内容是,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六祖坛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6-01 18:47

《六祖坛经》讲的是慧能的生平事迹和言教。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典籍,也叫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宋辽时期此书已入经录。

《六祖坛经》主要内容

《六祖坛经》主要内容是,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同。据流通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自序、般若、决疑、定慧、妙行、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

六祖坛经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5-11 06:46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1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镇姿”。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脊键”。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2《六祖坛经》御野绝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继承者们第十六集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04 11:19
打击他,女主是被逼的
郭继承的妇人是谁
1个回答2023-11-18 21:48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妻子李佩,中科院铿锵玫瑰的传奇故事。

李佩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她留学海外,结识一生所爱,为祖国积蓄力量;她突破重重阻碍,坚决回国甘于奉献;她热爱祖国,发展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一大批人才。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科学家、教育家的理想信念。

克服困难,坚持读书
李佩1917年出生在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李佩的父亲叫李保龄,祖上也经商为生。李保龄是个知识分子,他先后在上海南洋公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学有所成后在开滦煤矿做矿冶工程师。所以李佩从小就受良好书香氛围的影响,立志成才。


但是李佩想要读书的愿望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在她的眼中父亲依旧是一个保守封建的人。这体现在父亲的重男轻女上,她的父亲曾表示如果最后一个孩子不是男孩,家庭人口还要增加,直到生出男孩为止。

而且在他的观念里"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直是主要地位。所以父亲不允许李佩上大学,这就是困难所在。

但是李佩的母亲一直是支持着她,母亲认为当今社会不是封建社会,女孩子一定要有文化,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这样才能出人头地不被欺负。在母亲与自己的不断抗争下,父亲最终还是妥协了。李佩克服了困难,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努力学习,积累能力
李佩知道得到机会非常不容易,所以她非常地珍惜,也非常地努力。在1924到1930年间,李佩辗转于北京慕贞小学、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虽然历经波折,但阻止不了她学习的步伐。


李保龄对李佩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李佩每天都要比别人多学习几个小时。李佩也是不负众望,按照父亲要求严格执行。她在积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李佩多年的努力终将有所回报,在中学时代,她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所以在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她得到了北京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的机会。

父亲要求她读女子文理学院,但是李佩最后选择了北京大学,这也为她今后辗转西南联大做了铺垫。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