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取舍评书

关于把现在的舍掉,得到好的利益的成语
1个回答2023-10-06 20:30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成语什么取利益?
1个回答2024-03-01 23:05

锱铢必较发音zīzhūbìjiào释义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示例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一些情面也没有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面对人情世故和自己的利益,如何取舍?
5个回答2023-02-20 23:46
应该选择自己的利益。人情世故只是门面功夫,保障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讲人情世故。
不利用别人获取利益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19:45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释义]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诚信与现实利益面前,你们是怎么取舍的?
1个回答2022-09-20 20:20
第一。虽说300%的利益足以让人疯狂,但是安全的赚100元,高风险的赚300元。我还是选前者。
第二,成功者,或者有钱人都懂的一个道理:赚稳的钱,而不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转。
第三,诚信跟现实利益的区别在于,长远目光与短期效益。
收获越大,风险越高。
各自索取各自的利益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21:43
各取所需
[gè qǔ suǒ xū]
解释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出处
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
各自索取各自的利益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2 09:55

各取所需

[gè qǔ suǒ xū]

解释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出处

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

关于舍利取义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13 12:37
孔融让梨 晏殊复试 诚归玉带
舍义取利事例
1个回答2024-03-20 03:02
此语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所说的话。大家对此句常有的误解是,好象孔子在此是在贬低小人、否定利。事实果然如此吗?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义”?什么叫“利”?朱子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朱子所说的“天理”,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天道”,《礼记·乐记》中记载,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没有私心的好恶,便是无私,便合乎天道、天理,我们总不能说我喜欢的就说是对的、不喜欢的就是错的吗?“天理之所宜”告诉我们的是,一个君子,不管是自己喜欢不喜欢,只要是符合道义的时候,符合仁义的事情,就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不符合的,即使自己喜欢也不能做。什么叫“君子”?什么叫“小人”? 程子说:“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杨氏曰:“君子有舍生而取义者,以利言之,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孰有舍生而取义哉?其所喻者义而已,不知利之为利故也,小人反是。”由此可知,能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原则,便是小人。那么,请问,谁喜欢与这样的小人一销敏扰起做事交朋友呢?贬低这样的小人,而提倡人们学习着去做个君子,不是要害人害社会,而正是要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那么,孔子是不是否定“利”呢?《易传》中说“利者,义之和也。”只要我们能尽职尽责地按照自强不息的精神去做事了,那么,利也就在其中了。最大的利是使我们活得心情舒畅、问心无愧,而不是富贵。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拿闭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亏旦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
利与义取舍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13 02:06
见利忘义

见缺忘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