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孙贺兰

贺兰电视台家长义务进校园贺兰一小
1个回答2024-02-10 18:34
你和我手挽手
  缓缓地走在这梦幻般的道路上
  此刻不需言语
  静听大自然的优美乐章
贺兰山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3-12 22:03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贺兰山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4 12:23

贺兰山(本名:贺戈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副主任。13-14年任教于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

贺兰山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3-03 17:20

贺兰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交界处。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贺兰山简介

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

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中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我要与贺兰山有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2 17:36
  贺兰口
  又称“豁了口”,在贺兰口沟内平卧着一块大石头,很像人的一只脚,在大石头上又磨刻着两个大脚印,一前一后,好像一个巨人跨大步时留下的印痕。传说仙人在此开山时豁了口,留下此足印,黑狼氏初祖踏了仙人的足迹后有了身孕,繁衍成后来的贺兰部,因此,“豁了口”又被称做贺兰口。直到现在,当地农民还称贺兰口为“豁了口”,有些不怀孕的妇女,都要到这里来摸一摸仙人的大脚印,回去不久就怀孕。

  灵蛇洞
  在贺兰口沟内北坡,有一石洞,常有青蛇出入。相传古时有猎人经此,见洞中宽可容身,清凉宜人,遂入洞卧睡,梦见青蛇咬身。惊醒后,见两蛇交尾于胯侧,并无伤人之意,便轻轻从洞中退出。当日猎得青羊2头、山鸡8只,满载而归时,两蛇已不见踪影。此后,猎人出行,每于洞中小憩,则猎物所获必丰,故将此洞名为灵蛇洞。旧时,猎户常于每年惊蛰日祭拜灵蛇洞,以求出猎成功。《周公解梦》书云:“梦被蛇咬主大运。”

  燕子梁
  因燕雀群聚而得名。每至春夏之交,山燕南归,栖聚梁上,呢喃之声不绝于耳。
  传说有兄弟二人,自山后至此,见劳燕纷飞,上下穿行,无可尽数。竟心生歹意,毁燕窝牟利,取幼雏贩商。惹得群燕愤怒,一齐冲向二人,啄眼毁容。俩兄弟急不择路,坠入深渊,其尸肉虎狼不食,腐臭冲天,群燕遂弃窠远去,再不复返。燕子梁后深谷中,至今尚有白骨两具,人称“死人坑”。
  古琴台
  传说仙人携琴西游,见贺兰山风景优美,便沿沟谷寻泉眼至此。一时雅兴大发,在此巨石上抚琴弄弦。又见远山那边飘过一朵彩云,仙人便腾空而起,甩下一根琴弦飘然而去。琴弦落处,变为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绕巨石与清泉汇流,潺潺而下。从此,这块巨石被人们称作古琴台,其下小溪便名为琴溪。坐在琴台上,静心聆听泉水流淌,真的会有琴声传过,如丝如缕,其妙无穷。
有关贺兰山的神话故事
1个回答2024-03-14 07:25
  贺兰口岩画景区风景秀美、景观奇特。自“水关”至“芦沟窑”900多米的山谷两侧,百步一景,处处有传说。

  贺兰口
  又称“豁了口”,在贺兰口沟内平卧着一块大石头,很像人的一只脚,在大石头上又磨刻着两个大脚印,一前一后,好像一个巨人跨大步时留下的印痕。传说仙人在此开山时豁了口,留下此足印,黑狼氏初祖踏了仙人的足迹后有了身孕,繁衍成后来的贺兰部,因此,“豁了口”又被称做贺兰口。直到现在,当地农民还称贺兰口为“豁了口”,有些不怀孕的妇女,都要到这里来摸一摸仙人的大脚印,回去不久就怀孕。

  灵蛇洞
  在贺兰口沟内北坡,有一石洞,常有青蛇出入。相传古时有猎人经此,见洞中宽可容身,清凉宜人,遂入洞卧睡,梦见青蛇咬身。惊醒后,见两蛇交尾于胯侧,并无伤人之意,便轻轻从洞中退出。当日猎得青羊2头、山鸡8只,满载而归时,两蛇已不见踪影。此后,猎人出行,每于洞中小憩,则猎物所获必丰,故将此洞名为灵蛇洞。旧时,猎户常于每年惊蛰日祭拜灵蛇洞,以求出猎成功。《周公解梦》书云:“梦被蛇咬主大运。”

  燕子梁
  因燕雀群聚而得名。每至春夏之交,山燕南归,栖聚梁上,呢喃之声不绝于耳。
  传说有兄弟二人,自山后至此,见劳燕纷飞,上下穿行,无可尽数。竟心生歹意,毁燕窝牟利,取幼雏贩商。惹得群燕愤怒,一齐冲向二人,啄眼毁容。俩兄弟急不择路,坠入深渊,其尸肉虎狼不食,腐臭冲天,群燕遂弃窠远去,再不复返。燕子梁后深谷中,至今尚有白骨两具,人称“死人坑”。

  古琴台
  传说仙人携琴西游,见贺兰山风景优美,便沿沟谷寻泉眼至此。一时雅兴大发,在此巨石上抚琴弄弦。又见远山那边飘过一朵彩云,仙人便腾空而起,甩下一根琴弦飘然而去。琴弦落处,变为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绕巨石与清泉汇流,潺潺而下。从此,这块巨石被人们称作古琴台,其下小溪便名为琴溪。坐在琴台上,静心聆听泉水流淌,真的会有琴声传过,如丝如缕,其妙无穷。

  贺兰山(蒙古语:;Alaša aɣula),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1个回答2024-03-10 02:55
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海拔2000一3000米,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千米,宽约30千米。气势宏伟,风光秀丽,山涧潺潺,林涛阵阵。海拔较高的贺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走向特点,使其东西自然环境有所差异。山脉东西自然地区不同。唐朝诗人世弯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既描写了塞上风景秀丽,也突显出西北干旱的特征。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增加而减少。根据干湿程度随距海远近而出现的变化,以贺兰山为分界线,将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划分为:东部是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部是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脉东西气候不同。东部距太平洋较近,属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在150~45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冬季长且寒冷,气温年较差大。西部因深居大陆内部,形成了干旱的气候。年均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为干旱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山脉东西自然景观不同。东部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这里的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十凯返蠢分有利,使得草场广布。西部自然景观以荒漠草原及荒盯陪漠为主。山脉东西地形不同。东部以高原为主,高原(内蒙古高原)面上坦荡辽阔。西部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贺兰山是哪?
1个回答2024-03-23 05:43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

贺兰山下的人物介绍?
1个回答2024-05-31 21:28

西海固,一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地方,却偏偏要叫水泉村。由于贫困,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靠偷自行车为生,二黑开始不屑于此行,但因贫困所迫,也只能以此为生。

97年,国家拿出大笔资金,要让这里移民,“背井离乡”对于中国百姓来说就是弃宗背祖,尽管村长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不想以偷为生的二黑,只身下山弄来了几个硕大无比的玉米棒子,引的几个“掌柜”(掌柜即是家中说了算的男人)和二黑一起下了山。

余红妹,一个16岁的放羊女,因连年干旱家中断粮,被父亲以两千元聘礼嫁给了惯偷、老光棍葛老二,但是红妹从没有向命运低过头,虽然挨了葛老二一顿拳脚,但她还是坚称自己是家中掌柜的,和二黑一行六人下了山。从小没有上过学的余红妹她用烤土豆向小学生换字,换来的“世界”两个字成了她一生的口头禅。

“瞎子”很会算账,有点“娘”虽然对下山有些恐惧,可是又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于是一咬牙下了山,在山下几次崩溃,哭天喊地,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雷大头和二黑多年前结有私仇,二人见面不是锄头就是拳头,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雷大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还是远远跟着二黑一行人下了山。之后,在建屋的过程中与二黑尽释前嫌结为兄弟。生活刚刚向雷大头露出笑脸,雷大头却意外身亡,留下半间土房。

移民区,开始就是一片荒滩,“移民办”干部刘志勇带领大家栽电线杆子,十天半月的好不容易回趟家,也是让娘赶快做顿“洋芋面”吃,娘唠叨要是住上楼房、烧上天然气,做饭就快多了,刘志勇听了嫌娘絮叨。吃完饭一抹嘴匆匆离去。

福建援宁干部林晓君是一个 急性子,开辆破“2020”穿梭于移民区的荒摊上,“三级扬水”说不清楚,拉上移民就往工地上跑,为了让百姓致富,他引来了福建特产“红菇”种植技术,没想到红色的蘑菇宁夏人认为有毒,无人购买,林晓君为了证明红菇五毒,当街大口生吃,被赶来的二黑看到,泪洒当场。

种植红菇失败,林晓君挂职期限已到,黯然赶往机场,没想到二黑等村民骑着用正当收入买的自行车赶来送行,林晓君汽车的后面跟着一群自行车,扬起一片尘土。

新的援宁干部黄宇到来,他是一个富二代,油头粉面,醉生梦死。与刘志勇格格不入,一次黄宇大醉,酒后吐真言,他喝酒是为了招商引资,刘志勇终于理解了黄宇。经过几番努力蒲萄酒庄落地,百姓得到了实惠,他却趴在了方向盘上,任凭手机响着,再也没有醒过来。

时间到了2017年,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二黑有了“红菇”罐头厂,红妹成了拥有几辆大巴车的劳务中介老板,此时刘志勇已经成了县委书记,他让全县百姓都住上了楼房,却给自己死去的娘烧了一个“纸楼房”。

贺铸 贺贻孙
1个回答2024-02-01 22:47
贺铸成就更大一些,“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他善于熔铸他人词以成新句,故称贺铸,《宋词三百首》上有他的词,所以贺铸更有名,影响更大一些。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

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如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辞藻工丽,即景抒情,写自己爱情上的失意“断肠”。特别是结尾处接连使用三个巧妙的比喻:烟草、风絮、梅雨,形象新颖鲜明,当时即以“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而脍炙人口,以致有“贺梅子”之称(《竹坡诗话》)。他如〔踏莎行〕、〔石州慢〕、〔生查子〕等等,都是辞美而情深的婉约佳篇,足见作者是北宋传统词家的庞大阵营之后劲。

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他的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由于题材内容有所突破,这类词的风格也大不同于从《花间》到北宋末的柔婉之调,显得豪放劲朗,慷慨悲壮。最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抒写自己政治感慨的〔六州歌头〕:“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此外托意吊古的〔水调歌头〕、直抒胸臆的〔诉衷情〕、〔念良游〕等,都可以看出以功业自许的志士牢落无成的悲哀。这些作品,显然受了苏轼的影响,而隐然下接南宋前期的豪放诸家。再有,他的某些词虽写传统题材,但思想内容却有所突破。如〔捣练子〕五首,写征妇的相思,这虽是唐人写得烂熟的题材,但他却能别开生面,从挖掘思妇的内心世界入手,如“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思妇为思念久戍不归的丈夫,不能入睡,只好用捣衣来消磨漫漫长夜,愈发显得哀痛入骨,令人同情。这些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兵役之苦,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贺铸词于思想境界有所开拓,风格多样,富于语言美与音律美,无愧为北宋大家。

贺铸诗为词名所掩,其实也有相当成就。他 7岁学诗,至元□三年,三十年间已逾五、六千首。经过不断删汰,自编《庆湖遗老诗集》时只存 9卷。可见其写作之勤和数量之巨,远过于词。他曾自述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他的诗歌创作正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因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其作品以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以旅途行役、登临游赏为多,较少触及社会矛盾。《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20卷。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其子方廪又搜求故稿、碑石编为《后集补遗》。有李之鼎宜秋馆据旧钞校刻本。

贺铸的词,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 3卷,并称“以旧谱填新词而别为名以易之,故曰‘寓声’”。另又有《东山乐府别集》之称。今存者名《东山词》,有《四印斋所刻词》本,又有涉园影宋金元明本续刊本及《□村丛书》本。《□村丛书》本并收入残宋本《东山词》1卷、《贺方回词》2卷、《东山词补》1卷。

补充:



贺铸 (1052-1125) 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小梅花·行路难》、《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贻孙

约公元一六三七年前后在世)字子翼,江西永新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毅宗崇祯十年前后在世。明末诸生。九岁能文,称为神童。时江右社事方盛,他与陈宏绪、徐世溥等结社豫章。明亡后,隐居不出。顺治七年,(公元一六五o年)学使慕其名,特列贡榜,不就。御史笪重光以“博学鸿儒”荐,书至,愀然道:“吾逃世而不能逃名,名之累人实甚!”乃剪发缁,逃入深山。其晚年,家益落,布衣蔬食,无愠色,惟日以著作自娱。贻孙著有《易触》、《诗触》、《诗筏掌录》及《水田居诗文集》,并《清史列传》行于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