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渔鼓三审玉堂春

京剧网:《三堂会审》王蓉蓉,玉堂春跪至在奏
1个回答2023-08-21 10:08
来之在督察院。
气鼓渔鼓起来是甚么样
1个回答2024-05-31 01:57
气鼓鱼河豚鱼,它在遇敌时,也采取膨胀身体,吓退敌人的战术,人们俗称它为“气鼓鱼”。气鼓 它们都把自己的身体鼓胀起来,然后气鼓鼓地反转身子,互相用肚皮碰。 急,请问我的银鼓鱼是什么病,应怎么医治? 什么样的邮票有升.
乐昌渔鼓来历
1个回答2024-01-24 20:00

乐昌渔鼓流行于广东乐昌境内的传统说唱艺术。渔鼓起源于道曲,是道教活动中演唱的曲子,用来演唱故事,故亦有“唱道情”之称谓。衍变为曲艺形式后,为了方便表演,加上渔鼓 ( 亦称道简 ) 、简板作为伴奏乐器,逐步改称渔鼓。

简介
乐昌渔鼓流行于乐昌境内。渔鼓起源于道曲,是道教活动中演唱的曲子,用来演唱故事,故亦有“唱道情”之称谓。衍变为曲艺形式后,为了方便表演,加上渔鼓(亦称道简)、简板作为伴奏乐器,逐步改称渔鼓。渔鼓曲目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有《三门街》、《三度林英》、《再生缘》、《庄子试妻》、《抱筒见姑》等一批群众喜爱的传统曲目。渔鼓,起源于唐代,俗称“道情”或“道情筒子腔”。
祁东渔鼓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23:13

祁东渔鼓是湖南衡阳的汉族民间曲艺,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

渔鼓艺人的代表人物有:刘兴国、邹华春、邹华山、邹昆山等。

三堂会审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8 04:49

三堂是指三个部门的最高长官,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为三法司。唐代以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为三法司。明、清两代以刑大理寺和都察院为三法司,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三法司会同审理,以避免决策失误,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也算是古代法制民主的一种朴素的体现。

在古代,一般“三堂会审”的案件意味着案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是很高的,也是非常受重视,通俗地讲即大案、要案,像宋朝的“狸猫换太子”、清朝的“刺马”案等等之类的案件。其实,古代“三堂会审”准确地应该称作“三司会审”,是古代“三法司”(三个司法单位)共同审理重大案件的一种制度。

隋朝开创了刑部、御史台会同大理寺实行三法司会审的制度。

唐代的三司会审比较严密,实行'三司推事'制度。遇有呈报中央的申冤案件,由门下省给事中、中书省中书舍人、御史台御史等小三司审理;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判;对于地方上未决、不便解京的重大案件,则派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大理评事充任'三司使',前往当地审理。

明代时定制,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刑部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大理寺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重大案件则三司会审;遇有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史进行'圆审'。

三堂会审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9 10:57
何谓“三堂会审”,这要从我国古代审判、监察制度谈起。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即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皇帝之下设置三个最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严密的三院制,其监察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御史参与司法审判,重大案件皇帝“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延续到明清,人称“三堂会审”。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凡“三法司”参与审判的称。三司会审”,习称“三堂会审”。
为何称“三法司”会审为“三堂会审”呢?这是因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家司法长官正式办公的处所都是在衙署的大堂,故务家长官都俗称“堂官”。三堂会审时,在刑部大堂设三张案桌,刑部堂官尚书为主审官,坐在面南的桌案后,而大理寺、都察院的长官则分坐在东西相对的两张桌案后,审案过程中均有发言权,最后作出统一的审判结果。
三堂会审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0 10:58

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三者合称为三法司。刑部相当于公安机关,御史台相当于监察机关,大理寺相当于司法机关(最高法院)。重要案件会责成三法司共同审理,称三堂会审。

三堂会审的唱词是什么呀??
1个回答2024-03-31 14:46
三堂会审

音配像



崇公道————————————曹世才

刘秉义————————————张学海

潘必正————————————孙洪勋

苏 三(玉堂春)———————李世济

王金龙————————————叶少兰



苏三:【西皮摇板】来至在都察院举目往上观,两旁的刀斧手吓得我胆战心又寒。苏三此去好有一比,鱼入罗网有去无还。啊!崇爹爹呀!

苏三:【西皮导板】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回龙】啊!大人哪!【慢板】玉堂春本是公子他取的名。鸨儿买我七岁整,在院中住了整九春。十六岁开怀是那王、啊!王公子啊!他本是吏部堂上的三舍人。【原板】初见面纹银三百两,吃一杯香茶就动身。公子二次进了院,随带来三万六千银。在院中未到一年整,三万六千银一概化了灰尘哪!先买金杯和玉盏,又买翠盘与翠瓶。南楼北楼公子造,又造了一座百花亭。王八鸨儿心太狠,数九寒天把公子他赶出院门。公子一怒离了院,关王庙中来把身存。那一日金哥前来报信,手帕包银我探望情人。顾不得腌脏怀中抱,在神案底下叙叙旧情哪!打发公子南京去,在那落凤坡前遇强人。公子长街把饭讨,到晚来在那吏部堂上他去巡更。公子三次进了院,拐带银两回转南京。【二六】自从公子南京去,玉堂春在北楼装病形。公子若是不娶妾,玉堂春立志不嫁人哪!【流水】那一日梳妆来照镜,在楼下来了沈燕林。他在楼下夸豪富,胜比公子胜十分。奴在北楼高声骂,只骂得燕林脸含嗔。羞愧难当回店去,主仆二人又把巧计生。做媒的银子三百两,那王八鸨儿一斗金。鸨儿贪财将奴卖,将奴卖与沈燕林。假说公子得中了,他得中皇榜第一名。奴为他天齐庙内把香敬,这才一马就到了洪洞。在洪洞住了一年整,那皮氏贱人起毒心。一碗药面付奴手,奴回手递与那沈官人。官人不解其中意,他吃了一口哼一声。他昏昏沉沉倒在地,七孔流血他就丧残生。皮氏一见冲冲怒,她道我谋害他郎君。高叫乡约和地保,拉拉扯扯就到了公庭。【摇板】头堂官司问得好——变了心。洪洞县受脏银一千两,【流水】合衙分散八百银。上堂去先打我四十板,无情的拶子我难受刑。犯妇本当不承认,皮鞭打断了无数根。在监中住了一年整,并无有一人来探望奴的身。——不来看——也不知情。他一家骨肉多和顺,他与我露水的夫妻有的什么情?慢说不认王公子,换骨脱胎我也认得清。【散板】眼前若有公子在,纵死黄泉也甘心!

王金龙:【西皮摇板】苏三堂上把话论,句句说的是真情。本当下位将她认,王法条条不徇情。左思右想心不定,此案交与刘大人。

苏三:【西皮二六】这场官司未动刑,玉堂春这里我就放了宽心。出得察院回头看,【流水】上面坐的王金龙。是公子就该把我来认,王法条条不徇情。上前去说几句知心话,看他知情不知情。【摇板】玉堂春好比花中蕊,【流水】王公子好比采花蜂。想当初花开多茂盛,他好比那蜜蜂儿飞来飞去采花心。如今不见公子面,我那三【摇板】郎啊!花谢时不见那蜜蜂儿行。【散板】悲悲切切出察院,我看他把我怎样施行?
渔阳鼙鼓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1-31 23:20

yǔ yáng pí gǔ

成语释义 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发生战事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渔阳鞞鼓

成语例句

吴恭亨《诸将》:“记谈好望风涛险,正及渔阳鼙鼓喧。”

沔阳渔鼓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1-06 15:27

(1907-1993),男,汉族,沔阳(今仙桃)长埫口人。是仙桃渔鼓皮影队创始者。解放前,怀抱渔鼓沿门赶酒,茶馆清唱。七七事变后,随同黄玉堂等艺人流浪黄陂、应城、孝感、武汉等地。解放后,沔阳县人民政府将四散的皮影艺人组织起来,还拔优成立县级皮影队、办皮影剧院,固定于仙桃、彭场等大集镇演出。皮影艺人从此有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生活也有了保障。皮影队自一九五二年在长埫口成立后,参加土改运动,清匪反霸等宣传工作。一九五三年,他改编的皮影戏《武松打店》在全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一等奖。一九五八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把沔阳渔鼓推向全国,正式定名“湖北渔鼓”。
他的渔鼓各种唱腔在《湖北说唱音乐集成》第一集上刊登。原沔阳曲艺皮影队在他的带领下,改革创新,是江汉平原最有艺术的皮影队。文革前期,曲艺皮影队走遍湖北各地。 艺名别扬(1912-1988),男,汉族,沔阳毛嘴光华人。别道扬从小跟随舅父吴运年学唱渔鼓腔沿门赶酒,以后唱茶馆皮影戏。聪明的别道扬在演唱技艺上超越了前辈艺人的演唱水平。他对渔鼓唱词很有研究,用成语与民间的方言土语(即顺口溜)相结合,每一段唱词让人们听了是哄堂大笑。解放前他在徐鸳一带演唱《四下河南》一戏,孀妇田氏夜叹家事,用渔鼓悲腔唱得满场观众鸦雀无声。戏场内一寡妇听得流涕痛哭,回家要寻短见,多亏领居相救。别道洋是天、潜、沔渔鼓皮影戏最有名的老艺人。他的唱词与唱腔流行江汉平原各地,别扬是仙桃最大一门派(即别派),他的传承人高风成是仙桃德高望重的皮影艺人。一九八八年,别道洋与世长辞,仙桃各地的皮影艺人都去参加丧葬,吊唁别扬名老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