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刘墉找父

父亲的画面 刘墉
1个回答2024-01-28 06:45
⑴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32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我甚至觉得父亲成为我童年的代名词,从他逝去,我就失去了天真的童年。
⑵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⑶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我记得很清楚,那里面有着银白色的长毛,很软,也很暖,尤其是他抱着我来回走动的时候,使我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一生中真正有“独子”的感觉,就是在那个时候。
⑷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致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制的内衣。当父亲看看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片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的样子。
⑸母亲一直到今天,还常说我小时候会装,她只要轻轻打我一下,我就抽搐个不停,且装作上不来气的样子,害得父亲跟她大吵。
⑹确实,小时候父亲跟我是一伙,这当中甚至连母亲都没有置身之处。我们父子常出去逛街,带回一包又一包的玩具,且在离家半条街外下三轮车,免得母亲说浪费。
⑺傍晚时,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昏黄的暮色和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在附近用网子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
⑻我爱夜晚的角铃,在淡淡姜花的香气中,随着沁凉的晚风,轻轻叩响。那时风吹过长长的钓丝,加上粼粼水波震动所发出的吟唱;似乎很近,又像是从遥远的水面传来。尤其当我躲在父亲怀里将睡未睡之际,那幽幽的鱼铃,是催眠的歌声。
⑼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⑽真正的白雪公主,是从父亲买的《儿童乐园》里读到的,那时候还不易买这种香港出版的图画书,但父亲总会千方百计地弄到。尤其是当我获得小学一年级演讲比赛冠军时,他高兴地从海外买回一大箱立体书,每页翻开都有许多小人和小动物站起来。虽然这些书随着我13岁时的一场火灾烧了,我却始终记得其中的画面。甚至那涂色的方法,也影响了我学生时期的绘画作品。
⑾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这类的话,还买了成叠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有个父亲的人影,站在我的身后……
⑿父亲爱票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
“老虽老,我的须发老,上阵全凭马和刀……”
⒀父亲有我时已经是40多岁,但是一直到他51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82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⒁是的,在我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叱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32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清晰晰地看见他左臂上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父爱,却每件事又无不体现父爱。父亲对我的宠爱,甚至“溺爱”,给我很大的影响,使我后来“成了气候”。在回忆那些快乐的往事中,又时时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与父亲,情趣相投,亲密无间,甚至连母亲都无法融入。
摘自网络
刘墉的父亲是谁
1个回答2024-01-26 15:53
清代刘墉父亲刘统勋,上面的已经介绍很清楚了,祖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诸城县逄戈庄,现在行政上划归高密市。原先诸城又称东武,刘墉是东武刘氏一族,但诸城作为刘墉的出生地是毫无疑问的,但其祖从何处迁来现在尚有争议。二、江苏徐州府砀山县(现划归安徽砀山县),据《东武刘氏家谱》的记载,东武刘氏是从砀山县大刘庄迁到诸城。因为这一记载比较明确,且是刘统勋所记,我以前比较支持这种观点。但是现在各处争刘墉的的很多,有人对此有所质疑。由于刘统勋本人为《东武刘氏家谱》中的第八世,刘墉为九世,由此有人认为到刘统勋写家谱时,东武刘氏迁诸城的时间已过于久远,刘统勋所记录不一定准确。三、江苏省徐州丰县欢口镇刘大营村。这一说法主要流行于2010年后,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刘遵标等人考证的。主要证据是刘氏的按五行的排辈以及丰县的始祖刘顺墓碑。这一说法得到诸城部分刘氏的认可。四、江苏省徐州邳州坊上村。邳州刘氏是汉宣帝的后裔,最早定居沛县乡贤里。元朝末年(1344年)黄河决堤,丰沛一片汪洋,两兄弟刘开、刘问迁居邳州土山镇,被邳州刘氏奉为一世始祖。明朝洪武25年(1385年),二世祖刘洪钧迁居官湖镇坊上村繁衍生息。明朝成化14年(1479年),刘洪均的曾孙刘凤(14世)外出漂泊,十余年后定居山东诸城,9代后刘墉出生,被邳州刘氏奉为14世祖。邳州刘氏族谱,分别成册于光绪33年和民国6年得两个版本,上面都有“五祖刘凤迁居诸城”的明确记载。

五、日照说。这主要源于日照市史志办的一些考证。但有关刘墉祖籍与日照有关的明确资料并不多。日照地区主要有两大支刘姓。一支为日照刘(主要集中在东港区),这族刘姓跟刘墉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主要是祖上多代的关系,与刘墉本人关系不是很近。另一支为诸城刘(主要集中在日照五莲叩官镇),其家谱一直续用《东武刘氏家谱》,据家谱记录,该支是是从诸城所迁刘墉(“老三”支)后代中的一支(刘墉排行老三,其后人又称“老三”支)。我个人不认可刘墉祖籍与日照有关的这种说法,但是刘墉确有后代遍布潍坊、日照、青岛、台湾、海外等很多地方。六、广东省中山市溪角乡龙瑞村。该说主要是从刘邦至刘备至刘子平(江苏南京)再迁诸城一路考证下来的。其刘墉认祖,因族人怕牵连而未成的故事与刘氏刘墉一族后人的传说到有几分相似之处。七、北京说。这种说法很荒谬,主要是混淆了清朝刘墉与台湾作家刘墉籍贯所致。台湾作家刘墉籍贯可能是北京。刘墉祖籍说法比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各地争名人的现象所致。刘墉本人名望极高,刘墉一族清代为官者众多且自刘必显起多有清廉之名。自刘墉的高祖父刘通考中了秀才起,刘墉的曾祖父刘必显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户部广西员外郎,是刘氏在外任职的第一任高官。到刘墉祖父刘棨已官至四川布政使,刘棨二哥刘果官至江南学政。父亲刘统勋官东阁大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刘墉父辈、同辈、子孙辈为官者更多。其中刘墉一族为官七品以上至少70余人。二、刘墉时,其祖籍就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应该说,诸城刘氏应该从江苏、安徽一带迁到诸城的。相传,到刘统勋、刘墉时期诸城刘氏一支曾想认祖归宗,但是由于通讯不便,时间较久,族人不识,祖籍处族人担心被骗或担心是逃犯受到牵连——也有说法是担心刘墉一族官大,有可能得罪人或惹怒皇上而获罪,怕今后被牵连——故不愿相认。由此刘统勋担心自己后人无法认祖,为理顺诸城刘氏后代关系而编写《东武刘氏家谱》,以传后人。因此刘氏迁到诸城以前有争议,此后基本无争议。三、有一种说法是在《东武刘氏家谱》之前的刘氏家谱有部分被战火焚毁,致使有些难考证。四、其它原因,不再多述。
宰相刘罗锅的刘墉的父亲
1个回答2024-01-22 12:30
其父刘统勋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先后入值南书房、上书房,累迁至詹事府詹事;詹事府本为辅导东宫太子的专署衙门,康熙实行秘密建储法之后,改为“文学侍从”或掌经史文章之事,詹事是这个衙门的堂官。乾隆临朝,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乾隆二年,授刑部侍郎名衔,仍留浙江。乾隆三年还朝。四年,丁母忧。六年,起复原官为刑部侍郎。服满回京,特授督察院左都御史。何言“特授”呢?这要从督察院的职司说起,督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职掌为监察政治得失,纠失检奸,弹举官邪,集监察、弹劾、议政为一体,左都御史是督察院的最高长官,为九卿之一。乾隆初政,鄂尔泰、张廷玉两家门第鼎盛,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结党成群,营私舞弊,乾隆施政,颇多掣肘。刘统勋为人持正,素不阿附,置于督察院左都御史的位置,正是为了他便于建言,以制衡鄂、张,及渐有权相之势的讷亲。果然,刘统勋上任未久,即上疏攻张廷玉、讷亲。 刘墉,清朝书画家、政治家(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 一生廉洁奉公,处处从人民利益着想,深受百姓爱戴,没贪过国家一分银两,一件器物。修坝建桥时,自己带领百姓及工作人员努力奋干在第一线。衣着简陋,粗粮杂饭。他最爱的食物是煎饼卷大葱,可以看出为官的他生活是相当艰苦。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
刘墉的父亲是谁?祖籍是那里人?
1个回答2022-10-23 19:26
刘墉的父亲是刘统勋 祖籍是北京
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那如果要给刘墉写一封信,你要写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11:58
不大明白,可否说的详细些
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每个人都应知世故,而不世故
1个回答2024-01-29 15:39
尼采说:“人是一根绳索,架于超人与禽兽之间。”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人既有狡诈蔽羡自私的一面,又有良善热心的一面,人性是复杂,是多变的。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是作家刘墉继《我不是教你诈》深度揭露人性的又一作品,他以“身边的小故事”和古今实例,一层层地剖析真正的人生。

作者通过尖锐、露骨地剖析人性,让人喘不过气的同时,更让读者“谅解”人性,感受到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中我们应该知道的几个人性。

01 顾及别人脸面,失意人前,不说得意事

老话说的好:“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在中国,许多人把面子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在维持脸面上花费了许多功夫。

比如有的人,不管本尊长得怎样,都要经过美颜相机,或者美图秀秀处理,美化后才晒出;

有的人,无论钱包多瘪,身上欠债多少,总会在聚餐时争着买单;

有的人,前一刻还在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发愁,下一秒就能买得起名牌包包……

当你顾及别人脸面时,人家可能记挂你的一分好;当你不顾及别人的脸面时,人家可能会找你拼命,伤人又伤己。

刘墉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中,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公司的王经理被称为“王铁嘴”,在过去的两个礼拜里,只要他推荐的股票都会涨,大家赚了钱,为了感谢他,开了庆功宴。

可好景不长,接下来的两周,“王铁嘴”就失灵了。

他说哪只股票涨,哪只就会跌;他说哪只股票跌,哪只就会涨。

渐渐地,同事们都不相信王经理了,自抱成团成立自救会,一起研究股票。

除了坐在角落的小邱,他依然跟着王经理买。

每天一看到王经理,小邱就追上去问。然后像挖到个宝贝似的,回来向大家宣布。

成立自救会的大伙赚到钱,准备开庆功宴,邀请王经理时,他板着脸,沉沉地说:“我有事。”

邀请小邱时,小邱也拒绝了,陪王经理坐在办公室吃便当。

当大家连续赚到钱,王经理却赔了不少时,身为王经理的大学同学小张,就叫王经理跟着他买,但都被王经理冷冷回绝了。

同事也私下劝小邱,别跟着王经理买了,小邱却不听。收盘时大家欢呼,小邱坐在一角,低着头。

后来,王经理破产了,据说欠了两千多万,债主追到公司来,他不得不递交了辞呈。

令人费解的是,小邱不但不跨,他还从小职员升职到经理,据说还是王经理极力推荐的。

当小邱在家举办升职宴,同事看到小邱的家里焕然一新时,无不感到诧异。

原来小邱也偷偷跟着大伙买推荐的股票,大赚了一笔,只是他没说出来。

小邱深知人最要脸面,不要在失意人前说得意事。所以,他努力地维护王经理的面子:

当大家都不信时,他每天追问王经理买哪只股票;大家去庆祝时,他默默地陪着王经理吃便餐;当跟大家赚钱大发时,他忍着不吭声……

正是小邱在人前极力维护王经理的尊严,王经理觉得小邱理解他,跟他是“一路人”,所以在走之前大力推荐小邱。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碳难得。

在别人不如意时,或许我们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帮助,但能感同身受,不炫耀自己的成绩,或许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当朋友向你抱怨,孩子不听话时,与其给他支招,不如说自家孩子糟心的事;

当别人向你诉苦,夫妻间的矛盾时,与其传授夫妻间相处之道,不如说“我们也经常吵架,甚至还闹过离婚呢。”

李嘉城有一段至理名言: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告陵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人靠一张脸,树靠一张皮。当我们学会给人“面子”,维护别人的自尊时,可能离成功不远了。

02 别高估宏友拍感情,别低估利益

丘吉尔曾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高估感情,往往会让自己遍体鳞伤;如果低估利益,终将会满盘皆输。

书中有一个故事:

退休士官老莫,因领导的体恤,正好碰上政策,原先分得一套好房子。

房子是由建筑专业的人士设计,材料用第一流石材的红色花岗岩,地点在佛朗哥元帅住的银宫大厦的对面,视野宽阔,风景迷人。

但这么好的房子,就因为老领导桑将军“提前参观”后,就不翼而飞,变身为“资质平平的了。

这能怪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么好的房子,地点好、建材好、视野好,又是一流建筑师的设计,将军都没能拥有,一个退伍的士官哪里有资格拥有。

要怪只怪老莫太高估了老领导对他的情义,而忘记桑将军也是人,也想将美好的事物占为己有的本性。

类似的事情,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史记》里的《伍子胥列传》中的父亲

楚平王知道自己的儿子太子建念念不忘秦国的女子于秦,就派手下到秦国去帮儿子找人。

女子找到了,但楚平王却没交给太子建,而是将她纳为自己的妃子,因为那女子太美丽了。

美色当前,亲如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别说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了。

所以,下次当你准备升职加薪,还没有正式认命时,先不要急着告诉你的同事;

当你和某个男生或者女生互有好感,还没确认男女朋友关系时,也别急着告诉身边的朋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守住拥有的东西时,最好不要轻易告诉别人,也不要轻易向别人炫耀,不管你与对方的感情有多深。

这或许很残忍,可就是人性。

就像马戏班的驯兽师的那句句格言:

“在你把自己的头塞进狮子的嘴里之前,别忘记手里握着鞭子,以及先喂饱你的狮子。”

03 不患寡而患不均

姜子牙曾说过: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都人人都渴望被公平对待,一旦失去公允,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二桃杀三士》就是这样的例子。

春秋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武功高强,为齐景公打下大好江山。

可他们仗着战功赫赫,谁都不放在眼里,而且结为兄弟,狼狈为奸,欺压百姓。

晏婴想除去这三人,便请景公将两个桃子赐予他们,让其论功取桃。

公孙接快言快语地说“我打老虎救君王有功”,就得到一个桃子。

接着古冶子说“我在水里杀鼋救君有功”,也得到了一个桃子。

当时田开疆就急了,说:“我为国征战有功,为什么没有桃子?”

齐景公只好摊摊手:“可惜没桃子了。”

田开疆最爱面子,听到这话非常生气,又在酒醉之际,居然一气之下拔剑自杀了。

公孙接、古冶子两人看到誓共生死的兄弟,只因为没有分得桃子而自杀,两人非常羞愧,于是也都拔剑自刎。

“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需要公平,追求公平是人性。

马丁·路德金用尽一生追求平等,在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呐喊出: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简爱不因家境的贫寒,外貌的普通,放弃公平追求,反而大声宣告:

“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时,我们都是平等的。”

家财万贯的富人,因偏爱小儿,导致家族分裂,兄弟反目成仇……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事要公平公正,待人要不偏不倚。

在公司,要表里如一,对待领导和同事要一视同仁,不卑不亢;

在家里,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偏爱某个孩子,否则只会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在处世上,要尊重和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既不卑躬屈膝,盛气凌人……

莎士比亚曾说:“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社会因平等而和谐,个人因公平而满足。

04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

刘墉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辛辣直白地揭开人性,或许非常血淋淋,但不乏温度和真情,是一本非常有广度、深度的著作,值得一读。

愿我们每个人都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善自嘲而不嘲人,处江湖而远江湖。
刘墉有几个孩子
1个回答2024-02-10 04:15
我网查查似乎像
请问刘墉有哪些书是写给他儿子的?
1个回答2024-02-14 13:40

《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肯定自我》这三部分也是写给青年人的,但也是身为父母阅读的好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时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各种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书信的方式,殷切的叮咛,教导他那走向成年的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接受别认的爱。告诫年青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在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生存自保之道,并寻求进一步的突破,使自己走向成功。年青人可以从本书中学到生存进取的态度;父母们则可以从这本书中领悟一些育人的方法。使天下的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刘墉的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1个回答2024-02-17 16:33
这书我10岁就看过了,挺好的,很有收藏价值,买一本吧,又不贵
刘墉其人
1个回答2024-02-11 00:34
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统勋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