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文彦博评书稿件

周邦彦是宋朝诗人吗
1个回答2023-03-20 01:18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北宋著名词人,



宋朝评书中的四大家将
1个回答2024-02-16 10:26
评书中的宋朝四大家将是《杨家将》、《呼家将》、《罗家将》和《狄家将》。岳家是《岳飞传》、《说岳全传》。
说五代十国到宋朝的评书
1个回答2022-05-25 15:02
残唐演义+五代演义
宋朝的名人及有关事件
1个回答2024-03-13 15:42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1]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穿越到宋朝的小说 主人公叫慕容博文
1个回答2022-09-09 14:03
异时空连接中断的爱
你怎么评价宋朝?
1个回答2024-03-03 19:00
宋朝是一个从开始就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先天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结果只能悲剧

在政治上,由于君主们不知道遗传谁呀没有一个霸气的君主,其实军事方面宋朝已经尽力了,也不缺军事奇才,特别是初期,在作战能力上宋朝的胜败率远远超过唐朝的,而且人均收入也很高,人活得其实算好的,只是敌人强大,君主又一个个伤春悲秋的,只能注定结局的悲剧

在人文方面宋朝是历代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这与前面人均收入不错也是划等号的,而且民风开花,加上君主喜欢文,倡导文化,宋朝不管是男子,女子名人一数一打,给后世留下了多少旖旎风光,宋朝的君主立宪制并不严重,甚至有些官僚集权制,岳飞的悲剧就是管了君王的家事。

宋朝的官令人深刻,宋朝的君令人无奈,宋朝的女人--令人惊艳,秦淮八艳响彻历史也可以看到宋朝民风开化,可是宋朝无处不透露着文人的酸味,文人是有智慧的,可是文多武少就免不了书生们的酸气的。宋朝没有掌握好文武的平衡点,一点都不霸气

每个有作为的君主都是文武兼治,对百姓以文治国,对外敌绝不姑息。



宋史没学好,随意说着玩儿
宋朝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5:39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升任天章馈待制,担任了谏官的职务。一上任,包拯就以唐代著名谏官魏徵为师,精心选定魏徵的三篇奏议,用蝇头小楷抄写了一遍,呈奏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包拯在做谏官时,对朝政发表许多意见,让皇帝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避免了严重的失误。包拯对于自己的这一段经历曾做过十六字的总结:「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
对宋朝的评价!
2个回答2022-12-29 19:52
中华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2:57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升任天章馈待制,担任了谏官的职务。一上任,包拯就以唐代著名谏官魏徵为师,精心选定魏徵的三篇奏议,用蝇头小楷抄写了一遍,呈奏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包拯在做谏官时,对朝政发表许多意见,让皇帝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避免了严重的失误。包拯对于自己的这一段经历曾做过十六字的总结:「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