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刀一耕有声书

刀耕火种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2 02:36
刀耕火种 [dāo gēng huǒ zhò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出 处
宋·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例 句
~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火耨刀耕 刀耕火耘
刀耕火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9 20:19
刀耕,其意为用木具,石刀或者类似金属(青铜)类的器具来翻耕土地,让土地变松,利于作物种子的生长发育,一如当今爬犁和锄头等器具的作用。 至于火种,那个时候生产力不够发达,且少有可以直接开垦种粮的土地,大多是森林,要耕种的话就要把森林砍伐了变成平地。但是当时的生产力低下,砍伐完整座森林不晓得要好久,所以采取用火烧的方式,并且火烧之后森木的灰烬富含钾等元素,对土地有很大的补充营养,更利于耕作(这大概是当时总结经验出来的,而我们是通过化验灰烬成分的出来的)。 还有就是上面所说的“火耕刀种”,个人觉得,耕的话,开垦土地,松动土地吧。火只是除去了土地上面的森木,没有达到这个作用。'火种"可以这么理解么,就是“刀火耕种”,在“刀火”的作用下,把土地耕好了,然后就只管去种就好。其实“耕”并只不依赖于“刀”嘛,“火”也起到了作用。所以可以说是“刀火耕”,之后“种”。文学上将这种表述方式成为互文。
刀耕什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09:15
刀耕火种

【近义】火耨刀耕、刀耕火耨
【释义】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用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
耕刀种火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9:26
刀耕火种 [dāo gēng huǒ zhòng]
[解释]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出自]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刀耕火种
1个回答2024-02-07 05:52


亦称“刀耕火耨”、“火耕农业”。原始农耕方法。特点是用刀、斧砍伐山林并就地焚烧后,以灰烬作肥料进行作物的播种。一般五年后必须丢荒休耕另辟新地。此种耕作方法易造成大批森林毁坏,从而使生态环境失衡。铁锄、铁犁出现后,刀耕火种农业渐为锄耕农业和犁耕农业所代替。

刀耕火种的原理是什么?_?
1个回答2024-05-14 23:11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这也是万物循环利用。
刀耕火种组成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8:45
刀耕火种_成语解释
【拼音】:dāo gēng huǒ zhòng
【释义】: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刀耕火种的具体意思?
1个回答2024-03-02 10:22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历史渊源: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由于经营粗放,亩产只有50千克左右,俗称“种一偏坡,收一萝萝”。黄河中游仰韶文化区早在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就采用刀耕火种、土地轮休的方式种植栗、黍。云南也早在公元前1260~1100年的商朝后期新石器时代就用此法种稻。战国时期云南土著民族广泛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公元前l世纪以后,随着移民屯田,滇中、滇西地区刀耕火种逐渐减少,但边远山区仍保留此种耕作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由石刀、石凿、石斧、木棒进化到铁制刀、锄、犁,种植作物由单一的稻谷演变为稻、玉米、豆、杂粮乃至甘蔗、油料经济作物,耕作方式也随之由刀耕火种、撂荒发展到轮耕、轮作复种和多熟农作制。1978年以来,由于增加农业投资,兴修农田水利,实行固定耕地,禁止毁林开荒,边疆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已基本废除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

刀耕火种到底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21 03:07
1、释义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2、读音:dāo gēng huǒ zhòng。
3、出处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4、示例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的那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已逐渐消失了。
刀耕火种指的是?
2个回答2023-12-16 09:41
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由于经营粗放,亩产只有50千克左右,俗称“种一偏坡,收一萝萝”。云南早在公元前1260~1l00年的商朝后期新石器时代就用此法种稻。战国时期云南土著民族广泛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公元前l世纪以后,随着移民屯田,滇中、滇西地区刀耕火种逐渐减少,但边远山区仍保留此种耕作方式。随着生产工具由石刀、石凿、石斧、木棒进化到铁制刀、锄、犁,种植作物由单一的稻谷演变为稻、玉米、豆、杂粮乃至甘蔗、油料经济作物,耕作方式也随之由刀耕火种、撂荒发展到轮耕、轮作复种和多熟农作制。1978年以来,由于增加农业投资,兴修农田水利,实行固定耕地,禁止毁林开荒,边疆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已基本废除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
过去,人们谈到原始农业,也即原始种植业时,总是把刀耕火种和锄耕混为一谈,没有认识到它们其实是具有某种根本性质区别的两种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其实,如果剥去各种非本质现象的干扰,从本质上来看问题,原始种植业只能是刀耕火种,而不会是别的。为什么呢?说来也很简单,因为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狩猎经济中孕育出来的,自然脱不开采集狩猎的影响,这就好比小孩子刚生下来时,吃喝拉撒统统出父母亲包办一样。可以想见,当原始农业(这里指原始种植业)刚刚诞生的时候,它在人们的整个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肯定大不了,采集狩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甚至主要的生活来源。而采集狩猎,我们知道,一般总是和山林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决定了原始农业生产只能在山林中进行。一方面是树木丛生,一方面是要开荒种地,这又是一个矛盾。不过经过几十万年以至数百万年的狩猎生活,人们已经准备好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武器,这就是火和刀,当然还只是石刀、石斧等。人们现在就利用这两件武器向山林开战了。首先是用石刀石斧将树砍倒,不用说是要出几身汗的,然后一把火将树木连同杂草一起烧掉,腾出一块地里来,就可以播种了。当时人们农业生产知识少得可怜,再加上采集、狩猎等等的忙碌,下种以后基本上不去管它,任其自生自长,等长成了用石刀石镰之类工具收割回来,就算完事大吉。实在这跟采集也强不了多少,产量自然是很低的。这也可见当初有人认为发明农业是由于人们认识到栽培作物可以增产的说法是多么荒唐!

这里有一个小问题需要说明一下。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认为刀耕火种时放火烧掉树木是一种施肥措施。我看这又是一些人把后来农民的施肥套到他们的先人头上去了。我认为在刀耕火种时,人们还不可能懂得有意识在采取施肥措施,放火烧树只不过是图省事罢了。试想那么多树木砍倒在地,一根沉如一根,难道要人们肩扛手推搬走不成?就不如一把火烧掉省事。这也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就是当时人们刚刚创办原始农业,有关知识少得可怜,还不可能懂得施肥的道理;根据之二,是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曾实行过一种生荒耕作制的土地利用方法,其具体内容是,一块地开垦出来种上几年以后,地力耗尽了,人们就放弃不再管它,转而另开一块土地来种。当然,人们放弃了的土地不会是真的永远不去再管,但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确是没有再去利用它的想法。这与后来实行熟荒耕作制是有区别的,至于与后来通过施肥实行连年耕作,就更难以比拟了。这就充分说明,刀耕火种时人们是不懂得施肥的,烧掉树木虽然客观上起了某种施肥的作用,但本质主要是一种清理树木的省力方法,不能认为是一种施肥措施。真正的施肥措施要到封建社会的犁耕时期才会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