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琴书父子送凉

北京琴书的北京琴书名作
1个回答2024-02-02 00:07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13 16:55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29 05:24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求一部电影?北京西站小男孩为其养父拉小提琴。
1个回答2024-02-24 05:26
《和你在一起》刘佩琦演的~
我的孩子我的家 北京送花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2-08 02:57
在外面好不容易找到老七,当时是在北京,幺婶不是去手术吗,痊愈的时候因为发现老七的踪迹,所以很着急,发烧,又拼命要留在医院,找到老七后,和老六在宾馆时,老七来找她们,老六和老七当时在一起。后来幺婶带老七回家团聚,当时吃团圆饭,饭桌上没有老六,她在北京,没回来。后来因为给老七化验查病,发现老七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家人要当她是老七。后来“老七”留了封信走了,她很感激“妈妈”。后来的花,是“老七”每年在母亲节送的,只有她认识幺婶,把幺婶当做妈妈,幺婶把她当作闺女。43集在火锅店吃饭也只有老六,没老七。直说就是真正的老七没找到,“老七”只是长得像老六,但是没胎记,不是真的老七。后来在机场,老六遇见了短头发的,长得很像自己的女孩,她以为是“老七”,但是女孩说她不会中文。有两种可能:一、真正的老七是被外国人收养,短头发的,也就是说老六在机场碰见的就是,正好也符合不会说中文,而且也不认识老六。二、在机场的是原来找到的“老七”,她不想再打扰幺婶一家的生活,毕竟自己不是真的老七。她可能走了以后谋生,在北京,也学会了英语,努力打拼,变成有钱人,剪了短头发,但是把幺婶当妈妈,所以每年送花。她故意用英语说自己不会中文也许是想让老六以为自己认错了人,这样就不会打扰幺婶一家了。
其实我觉得之所以结尾这么演,是为了给观众留悬念,让观众去想象自己满意的结局,其实也是这部剧的精明之处,让人回味无穷。我本人更向往第一种结局。

请问看明白了吗?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再补充问题,我会尽力帮你解答的!O(∩_∩)O~
大四女大学生北京学习 有同伴 家长应不应该送去北京
1个回答2024-02-29 11:00
第一,看女儿跟同伴的关系有多好,第二,看女儿的独立性,有没有时不时自己出去外地游玩的经历,独立性不强的可以亲自送去。
北京加代的父亲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3-01 13:15
一位非常正派的人。
根据故事汇资料显示,加代的父亲又是一位非常正派的人啊,看不惯加代整日游手好闲。
加代,原名任家忠,1963年出生于北京。由于家庭环境熏陶,加代在长大后就参军入伍了。经过几年刻苦的训练后,他学到了一身本事,退伍后,他成了一名科员。
北京教父  谢谢您
1个回答2024-02-17 12:00
陈成的故事,在北京城内流传已久,却又正在逐渐湮灭;上了点年纪的人,总会依稀记得当年他在城中的威名,却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方……
北京最好的钢琴老师
1个回答2024-01-25 16:33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吧?



学琴阶段不一样,需要的老师都不一样。在俄罗斯、美国,很少有一个老师从小开始教,一直到学成。



因为小孩子刚启蒙的阶段,和学了一定阶段后要提高的时候需要的老师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小雅音乐教室,在北京教钢琴很有名,但给小孩子启蒙安排的老师,和给有基础的孩子安排的老师都不一样。
北京青年中的关于钢琴曲
1个回答2024-01-24 17:40
梦中的婚礼 很好听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