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相声起源

相声起源于老北京 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1-31 03:53
  相声(Cross 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多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多人,后起之秀有郭德纲等人。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明朝即已盛行。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北京面人的来源传说
1个回答2024-03-17 01:15

捏面人迹兆这种手艺流传到如今总有二三百年了。传说它和刘墉还有点儿关系呢。
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 ,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绝轿、差人大多数是从山东老家带来的。厨房里有个大师付,也姓刘。这一年从老家来了个亲戚,姓王,有四十多岁了,大家都叫他老王,是山东荷泽县人,因为家乡年景不好,想到京城的刘师付,于是就来投奔了。刘师付孤身一人,住在刘府的下房里,老王投奔他,也住在了下房,帮助干些杂活。
有一回,老王姿宏租帮助揉馒头,干着干着来了兴致,他照着山东人过年节的习惯,把馒头揉成了各种形状。要说老王的手可真够巧的,一疙瘩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就成了仙桃,有的成了朵花。他又用一个小木梳在揉好的面团上一压一挑,一会儿做成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做好一只蝴蝶,上锅一蒸形状一点儿不变,往饭桌上一端,引得刘府的家眷们拿在手里仔细地瞧,反复地看,竞舍不得吃了。刘墉也觉得挺有意思,就问这是谁做的,当然也免不了称赞几句。
刘师付回去对老王一五一十地说了,老王听说刘大人夸他,更来了精神,就想再露一手。他找了些江米面、精米面和好蒸熟,捏成了大丫头、小小子、鸡、狗等模样,又找来了胭脂和染料,给这些小玩意儿上了一点色,这么一来可又中看多了,老王托刘师付把小玩意儿分送给刘府的内眷们,这更引起了大家的夸赞,可巧刘墉又看到了,他的兴趣也来了,就让刘师付去传唤老王,要跟他聊聊。

北京人在北京3 资源
1个回答2022-05-05 19:52
在国际化都市所得到的资源肯定比二三线城市多一些
北京胡同文化的北京胡同的来源
1个回答2024-05-17 14:04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差盯历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虚搜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半大街,则毕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5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怎样找个人房源?
1个回答2022-10-01 22:26
去正规中介看看。
庙会起源于北京吗?
1个回答2024-03-16 10:04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   庙会风俗,起源于祭祀活动。《礼记》中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观摩为酬谢农神而举办的祭祀活动,并评价说“一国之人皆若狂”。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各自站稳了脚根,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戒、水陆道场等等。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出行时的队伍中以辟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佛道二教兴起,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寺庙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商机,庙会就此开始了。简言之,庙会由祭祀活动而产生,因娱乐大众而发展,为商品交换而兴盛。   北京最早的庙会,在老北京眼里应是“灯市口”庙会。现在已不复存在了。明朝时,著名的灯市在东华门外,灯市长二里,白天是市场,夜晚张灯火。闽粤海外的珍异,三代六朝的古董,四民穿着的服饰,老少皆喜的食品,所谓“日市开场,货随类分”。入夜,张灯结彩,齐奏鼓乐,施放焰火。到了清初,东华门的灯市盛况不再。这是因为满族人进北京,只准旗人居住内城,把汉人全都赶到前三门外,于是,东华门外的灯市与西单城隍庙的庙会移到了前门外的灵佑宫与广安门内的慈仁寺(今报国寺),至今东华门外只保留了灯市口的旧名。   在明代,都城隍庙的庙会规模也相当可观。明代的《燕都游览志》说:“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约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都城隍庙中供奉着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清末一场大火,将庙烧毁。然而这座古庙于老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被确定为北京庙会的诞生地,虽然它不复存在了
北京胡同的取名有哪些来源?
1个回答2023-08-17 06:32
北京的胡同名稀奇古怪,比如花市头条,就是卖花呗,还有耳朵眼糊涂,可能就是弯弯曲曲
北京法源寺
3个回答2022-04-05 07:46
上香可以在门口请一把,几块钱、不贵的。

上香并不在乎贵贱,不上香、用至心去上心香更好。

拜佛没啥特别的规矩,跪下磕头完全OK;最好摈除杂念,也不要求什么。
你知道北京城的起源资料吗?
1个回答2023-02-21 15:31
知道的不详细
北京名师孙源梓
1个回答2024-03-11 03:33
人物简介:孙源梓(男,1986年6月1日生,中共党员,祖籍安徽),江湖人称“孙老师”,弟子戏称“欧巴”“禽禽”,北京思杜教育创始人,中学化学教师,高中化学竞赛教练员,顽强不息的创业者。众多标签云集一身,他到底是如何成为这样的呢?

初中时,他天性十分顽劣,打架、逃课(不抽烟不喝酒,从小就有爱惜生命的意识)、创教(至今所有同学仍称之教主)无所不干。初三时因喜欢一个女孩,决意努力学习,也曾因军训时一同学唱歌十分难听,孙源梓便在开学给他办演唱会,引得全校万人围观。

高二时,一次上学的路上,蓦然回首,“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面对曾经喜欢的女孩,孙源梓暗自发狠,必须以优异的高考成绩站在那位女孩面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全班倒数第一到年级名列前茅,最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不禁让人感叹:“男人的成功都开始于一个女人”。(很庆幸,这个女孩现在真成了孙源梓的老婆)

大学虽是班长(学前班到大学都是班长),但孙源梓非安分之人。大一成绩专业前列却未得奖学金,遂弃文从商。做过旧书倒卖,饮水机改造,批发饮用水,学生兼职介绍等,大二时创办第一所教育机构——春雷教育,怀着满腔热血投身教育事业,春雷教育是失败的,一起合伙的都转行了,但是他依然坚持,大三的时候继续一个人在外兼职教师,毕业时,囊中已有30万积蓄。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他的人生格言,孙源梓但求做一个顽强不息的创业者。后来他遇到了一个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张悟理。

在经历四年的独行教育后,偶然机会结识张悟理老师,二者想法一致,理想相似,以势如破竹之势创办思杜教育,虽“敝路蓝缕,以启山林”,但在各方帮助之下,思杜教育借势风云突起,一跃成为北京特训教育一枝独秀。

在教学方面,孙源梓著有《压力式习惯培训》、《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抓住学习的本质》等学习习惯培训教材,另有《18题解决中考化学》、《构建高考化学思维导图》、《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手册》等课程教参,亦有《高中化学各年级期中期末无题训练卷》、《高中名校题库》等训练题,所带学生有二七人考入清华北大,一百三十多人考入复旦、人大等名牌大学,每年更有大量学生被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名校录取。

从一个顽劣学生就这样变成了 一个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而且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