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无意争春色有声书

雪梅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什么,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08:37

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诗中梅雪争春时的样子?
1个回答2024-01-25 17:38

宋代卢钺的《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1个回答2024-01-25 21:57
都是高傲,坚韧不拔,无法比较高低,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梅与雪在争什么?
4个回答2023-12-05 21:34
在作者看来,
梅花和雪花虽然都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但是各有优长和短处。梅花不如雪花晶莹洁白,雪花没有梅花的一段清香。
梅雪争春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31 08:00
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则茄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芦迹与雪的评语。就洁白陪盯并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梅雪为什么是争春,不争冬
1个回答2023-12-29 11:30
梅雪之所以被赞颂为“争春”,主要是因为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独自开放,给人以希望和勇气的象征。冬天是大自然中一片寂静的季节,大多数花朵都处于休眠状态,但唯有梅花能在严寒的冬天里绽放,故有“雪中梅花”的美称。梅花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抗逆能力,其花朵在雪花的映衬下更加清丽而孤傲,这使得梅花成为冬季中难得的一抹亮色。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意义。梅花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被描绘得充满了思想性和品格美,被赞美为“梅仙子”,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坚强、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而与之相对应的,春天是万物复苏、希望重生的季节。争春意味着迎接春天的到来,追求新生和希望。由于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独特的开放方式,因此被形容为争春。而对于争冬这个说法,可能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相关文化背景和传统,因此没有类似的赞美词语出现。

总之,梅雪为争春的说法是由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开放所引发的,代表了坚韧与希望的象征。争冬这个说法并没有对应的文化内涵和传统背景。
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30 17:35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诗 完整版拼音?
1个回答2024-01-25 15:23
梅雪争春未肯降组合读作[méi xuĕ zhēng chūn wèi kĕn jiàng ],{2,3,1,1,4,3,4,}
扩展资料:声母就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卢梅坡《雪梅》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要是
1个回答2023-12-02 10:14
雪和梅都是报春的使者,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
相互争春,谁也不肯让谁,都认为自己是春天的使者,都认为

自己装点了春色。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暗香浮动,沁人

心脾,预示着春天很快就要到来;而白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所以都不肯认输。

诗人用拟人的方法去写梅花和白雪的争春,又在比较中公

正地一分为二地评判出了各自的特色,构思新奇,议论精彩,

语言风趣,富有哲理。梅不如雪的颜色洁白,雪没有梅花的香

气,言外之意:人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要有自知之明,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能看到自己不

如别人的地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谁解“梅雪争春”其中味
1个回答2023-12-03 18:59
今天我们彩虹花高段晨读学习的是宋朝诗人卢梅坡的《雪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诗的后两句:“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雪争春,究竟哪个美?我想其实是无法加以评论的。你看那纷纷扬扬,自天而降的雪是那样洁白无瑕;而“凌寒独自开”的梅却又给人以淡雅的清香。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而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我觉得对于高段晨读的孩子们,除了在熟读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助学教师更应该深入挖掘诗句能给学生带来的人生思考。在晨读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和培养。

想到这里,于是,我灵机一动,抓住诗句的后两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和话题:“同学们,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真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那么,就请同学们当回评审员,小组同学合作,谈一谈梅、雪争春,谁更胜一筹?”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刚抛出话题,学生们一个个就开始摩拳擦掌,他们自动组成了讨论小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入了小组讨论中。你看,他们精神亢奋,兴趣异常高涨,因为他们还是头一次在晨读课堂上开展这样的讨论和学习咧!只见冯尧同学高兴得一边和小组同学评论,一边还手舞足蹈地用手势加以强调。孔令欣也兴奋地说:“老师,我怎么感觉您在给我们上公开课一样!”“对,每节晨读课就是一堂公开课,轮到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啦!”同学们听了我的鼓励,讨论得更起劲儿啦,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认为雪花更美,有的认为梅花俏丽,还有的认为彼此映衬方显各自其美!最后大家竟然提议我们干脆开展一次以“梅雪争春谁之俏”为主题的辩论会。这场辩论会不可不谓之“别开生面”;这场辩论会不可不谓之“针锋相对”;这场辩论会不可不谓之“唇枪舌战”;这场辩论会不可不谓之“面红耳赤”。

󾠮现实版“梅雪争春”

其实,我引导学生思考,开展辩论的目的无所谓之对错,亦无所谓之输赢。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唤醒了学生内心的灵感。我最后总结说,大家都是赢家,因为,每名同学都能够积极地思考,主动和大家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对峙的过程中,正反双方都是站在我方观点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搜索资料、事例加以论证。你们今天就在彩虹花晨读课堂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梅雪争春”。

󾠯取长补短,各显千秋

最后,同学们达成共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长补短,才会各显千秋!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如何看待,长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发扬的,却不可以骄傲;短处是我们应该加以克服的,却不可以因此掩饰。我们的学习也应如此,同学之间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

󾠰合作共赢,彼此成全

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启发,高旭桐同学还现场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到河对岸的果子,猴子无法过河,大象则无法摘果。双方商量后合作终于吃到了树上的果子。

棒棒哒的孩子们!看来他们已经深谙其中深意,并且学会融汇贯通了。“那么,这回再回过头来审视梅雪争春,又有什么新想法?”这回,大家的思维明显更活跃了,同学们谈到了是梅和雪的结合,才使雪更洁白,梅更艳丽,他们彼此共同成就对方,共同装点了这样一幅傲雪寒梅图。

这下同学们脑洞大开,还有的说,其实不论在学习、生活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只有抱团才能取暖。是啊,孩子们说得多好哇!现如今,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人走的慢,一群人才走得更长远啊!

李俊峰同学还大胆地提出来“可以把失败和成功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只有这样结合,我们才会像雪梅那样完美,那么娇艳。”给孩子们独到又精辟的见解点个大大的赞!

在孩子们前面已有理解的基础上,接下来的诗配画环节,我启发大家“咱们今天的晨读作品也来个梅雪争春,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教室里只能听见孩子们唰唰地落笔声!

争强好胜的张仕成,昨天在家已经画好了一幅,但是他担心自己的作品选不上,所以毅然决然地撕掉,又重新创作自己的诗配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知识,做学问,就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我想:孩子们对诗文的学习应该是无止境的,同时也应该是无界限的,何不让孩子们博古通今?于是,我把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这首《梅雪争春》送给了孩子们!这诗中有诗,画中有画,意中有意,还需孩子们再仔细斟酌体会其中味?

  南方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

  我到灵峰去探春梅的消息

  残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掩

  我笑说这颜色还欠三分艳

  运命说你赶花朝节前回京

  我替你备下真鲜艳的春景

  白的还是那冷翩翩的飞雪

  但梅花是十三龄童的热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