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叶清音智水仁山随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4个回答2022-12-11 13:43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个回答2023-12-02 22:30

首先,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句话的意思是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这个观点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智者和仁者的特点分别与水和山相对应。水流动不息,变化无常,智者因此乐于观察、思考和应对变化。他们好动,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更新,因此快乐。而山静止稳定,仁者因此喜欢安静、稳定的环境,注重内心的修养,不轻易为外物所动。他们好静,能够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因此长寿。


举个例子,孔子曾经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中的“知者”就是指智者,意思是说智者喜欢水,因为水流动不居,象征着变化和智慧。同样地,仁者喜欢山,因为山稳定沉着,象征着仁爱和静止。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独特理解。


再举个例子,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喜欢游山玩水,借此寻找灵感和启发。水流的波涛汹涌和山的巍峨高耸都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智者能够从水的流动中领悟到生活的变化无常,从而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而仁者则能够从山的静谧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个观点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智者和仁者特点的角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27 00:11
各有各的看法,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0 17:0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自《易经·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常用义: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本义: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有如佛家明心见性,心中有仁者就从仁的角度去考察发掘事物仁的一面,智者就从智的一面去考察发掘事物智慧的一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理论

首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2-04 19:3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zhějiànrénzhìzhějiànzhì,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出自《周易》。

常用义:仁者从仁的角度看待,智者从智的角度看待。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本义: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有如佛家明心见性,心中有仁者就从仁的角度去考察发掘事物仁的一面,智者就从智的一面去考察发掘事物智慧的一面。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

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继承这个"道"的是美善,而成就这个"道"的则是事物内在的固有本质。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为人所知了。

阴阳之道往往显示在成就万物的仁爱之心中,隐藏在日常运用之中,"道"能鼓动化育万物,但是,因为它是纯然客观的自然体,故不像圣人一样有忧虑,由此可以看出,阴阳之"道"的盛美德行和宏大功业是多么的崇高而又博大。

富有万事万物就可以称作是"大事业",每日都能使事物有新的面貌,这就是"道"育万物的盛大美德。生生不灭就是阴阳相互转化产生的"变易",能呈现天象就称作"乾",能效法地势就称作"坤",能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之事就称作"占筮",能通晓阴阳变化然后采取行动就称作"做事";阴阳变化莫测、微妙难识就称作"神"。

扩展资料

《系辞》的作者在这一节里阐发自己对“道”的看法,认为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在于“道”,即阴与阳的交替变化。道的变化是 无穷无尽的,道也无所不在,却难以把握,只有圣人君子才能完全领悟。这些抽象的议论都在表达一种宇宙观,一种哲学思想,难怪晋通百姓不大搞得清楚。

不过,如果不要说得那么高深,百姓还是可以懂的。比如生命,来自于雌、雄的结合。比如花朵,生于阳光和土壤。比如时光,由白天和黑夜构成。这就是阴阳交替结合产生万物。阴阳观具有中国特色,深入咱们心里,我们自古以来就用它看待和解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老子智慧:大成若缺 知清静以为天下正
1个回答2024-02-15 02:3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以为天下正。

真正伟大的成就好象还有缺陷,它的效用却永远不会过时;真正内涵最丰富的学问好象空虚不足,发挥起作用来却是无穷无尽。最正直的德行好象歪曲,最技巧的工艺好象笨拙,最会辩论的人好象很不会讲话,却是语不轻发、言必有中。身体不断地运动可以战胜外界的寒冷,心境保持宁静清凉可以战胜外界的酷热,掌握著清静无为的准则就能够成为天下的统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成”和“缺”是相对的,“盈”和“冲”也是相对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反朴归真,就是由灿烂归于平淡。修养成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反而虚怀若谷,表现出很空虚不足的样子。丰盈到了极处,反而显得空空如也。但是表现尽管如此,实际上却是“不弊”和“不穷”的,这是它们与一般的“缺”和“冲”最本质的区别。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在这里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真正的含义还是指观察事物要注重内在实际的东西,不要被外在的表现迷惑。因为有的时候事物外表的“屈”、“拙”、“讷”可能真正的内在正是“大直”孙祥、“大巧”和“大辩”。只有从根本上看清了事物的真相,才能进一步去采取合适的措施。那么应该怎样去采取这个合适的措施呢?

“躁胜寒,静胜热。知清静以为天下正。”

“躁”和“静”是我们可以主动去做的行为,“寒”和“热”是外界的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躁”代表的是“阳动”的一切行为,主要用来对付“寒”这个阴胜于阳的外界状态;“静” 代表的是“阴静”的一切行为,主要用来对付“热”这个阳胜于阴的外界状态。这里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取得阴阳的平衡。

这句话还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地方就是第十五章的“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就是针对阳动过分的“浊”和阴静过分的“安”如何采取适当的对策来进行调整。

内修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阴阳平衡,国家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思想也是要均衡发展。如果出现了问题怎么来调整歼凯没?就是要用“躁”氏纳和“静”这两种方法。

但是“躁”和“静”在实际的运用上并不是同等重要,可以等量齐观的。因为万事万物的根源在“无”上面,表现出来的种种“有”的变化都是枝叶性的、次要的。主要矛盾在于防止“化而欲作”、防止“妄作”、防止“有为”,所以保持“清静”才是最关键的。

子曰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 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1-12 02:02
聪明人喜爱水,有人得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默,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这是上联:高山流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4个回答2022-09-21 07:15
高山流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知人善任。明者知人,智者善任 。明者强,智者韧。 明者志,智者富。明者有力,智者有心。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2个回答2023-02-05 12:00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