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县说书毛塘水

望江县属于哪个市
1个回答2024-03-12 16:02

安徽省安庆市。

望江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边缘,长江下游北岸,东南与东至县、江西省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宿松共泊湖为邻,西北枕大、小茗山与太湖接壤,北依皖水与怀宁交界;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岸,东西最大长度54千米,南北最大宽度43千米。总面积1347.98平方千米。

望江县因境东南的宝塔河一带曾是长江故道,登城中钵盂山,可一览江流之胜,故名“望江”。望江县为滨江古邑、雷池故里、三孝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中华“二十四孝”中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等故事的发生地。

气候水文:

望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5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约1300毫米;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近2000小时,无霜期254天,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年日照为1962.7小时,是全省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县份之一。以东北风为主,春末及盛夏多偏南风。

望江县境内有武昌湖、泊湖、青草湖、岚杆湖、焦赛湖等五个淡水湖镶嵌其中。武昌湖处于县境中部,距县城6千米,水面面积13万亩,平均水深2.5米,水质优良,水产丰富,每年在武昌湖栖息的白天鹅等候鸟有十几万只,生态环境优美,被省政府批准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区。

钱塘县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8 13:55

钱塘县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地区历史上的一个旧县名。前222年,秦始皇设置钱唐县,隶属于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市)[1]。隋朝置杭州,钱唐县成为首县。唐朝,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吴越国建都杭州,于922年(梁龙德二年)析钱塘县、盐官县各半,以及富春县的长寿、安吉2乡,设置钱江县(北宋改称仁和县),与钱塘县同城而治,同为杭州首县。北宋时,钱塘县设南阳、北关、安溪、西溪4镇11乡[2]。南宋时,再次建都杭州,钱塘县与仁和县同为临安府首县。钱塘县城内隶6厢(左一南厢、左二厢、右一厢、城北右厢、城西厢、左一北厢)、52坊(和丰、怀庆、安荣等);郭外分13乡(履泰南乡、履泰北乡、惠民乡等)、62 里(放马、胭脂、黄妃等)[3]。元、明、清,钱塘县仍与仁和县同为杭州路、杭州府治所。1912年,仁和县与钱塘县合并为杭县。

望江县邹氏名人
1个回答2024-05-06 10:35
  中文名称
  望江县
  外文名称
  Wangjiang County
  别 名
  雷池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安庆市
  下辖地区
  华阳镇等8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
  华阳镇
  电话区号
  0556
  邮政区码
  2462****
望江县有什么传说
2个回答2022-06-24 18:36
卧冰求鲤、不越雷池一步
四川理塘县这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15 20:00

根据你导航的荣中,地图上在理塘找到,根据导航路线指示描述,就在理塘大河边往新龙方向的217省道附近,属于君坝乡。看图:

峡江县的望夫山在哪
4个回答2023-08-12 19:26
在水坑村口正对面那条小马路一直上去!
望江县三孝路在哪里?
2个回答2022-11-18 02:39
望江新桥头边往老化肥厂的那条路也就是往王强卧冰传说的地方。古有王强卧冰今有三孝路。它的路名可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有知道详细的请补充,我是在zhejiang跟你回复的
望江县汪氏家谱?
1个回答2024-03-17 15:13
望江县的汪氏家谱一般是在他们的家族的族长手里,或者是家族的一个祠堂里面,是不宜向别人外传的。
小学生钱塘江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2-18 16:41

首先把钱塘江的大概轮廓画出来,然后可以想象把潮来时的景象画出来

钱塘江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5 15:00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浙江下游杭州段称为钱塘江 。

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再然后,叫做率水。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从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这条河流称为渐江。在浦口,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江交汇。

扩展资料:

钱塘江的主要支流有:休宁河、洽阳河、桂溪、练江、昌溪、寿昌溪、兰江-衢江-常山港-马金溪、金华江-东阳江、清渚港、分水江、大源溪、渌渚江、壶源溪、浦阳江、曹娥江。

其中较大的有兰江、婺江、分水江、浦阳江、曹娥江、渌渚江。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距今数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新安江支流寿昌江畔便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的踪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

秦汉时期,历时440年,钱塘江流域城镇发展在总体上比较缓慢。但是在东汉时期,钱塘江流域出现了大转折,城镇发展迅速,广阔的中上游地区也新建了许多县级城市,开始逐渐缩小与黄河流域的差距。

同时,此流域土地利用状况在东汉时开始有所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和平环境人口的自然繁衍以及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和鉴湖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西汉文、景帝采用“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从东汉中后期起,开发相对较早、发展相对较快的钱塘江下游其城市逐渐崭露头角,呈现出不断加快的发展势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