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群口相声党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22 13:01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原句出自于战国孔子的《论语》,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结党营私,小人与人结党营私而不合群。

原文: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结党营私,小人与人结党营私而不合群。“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指君子在一起谈论书籍、电影、国家大事,却从来不凑在一起,形成利益小集团,给领导出麻烦、给上级出难题。

扩展资料:

赏析: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发生冲突矛盾,出现麻烦事,为何要找自己的原因,修正自己呢?其实冷静的想想:真有心要升华自己的话,从千变万化的人情世故中,抓住不如意事发生的瞬间,去领悟因果关系,不也是绝佳的,难得的机会吗?就算不是我们的错,养成“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这样的习惯也是自我负责的态度。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14 22:1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不与人争斗,合群但不结党营私。这句话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大意是君子因共同爱好或志向而合群,但不结党谋取私利。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做损人利己的事。本篇,作者试图通过叙述西晋贾充、荀勖的“奸佞派”与任恺、庾纯、羊祜的“忠正派”的争斗事迹,将“文史”相结合,深层次的解读“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这句话。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意思是孔子通过结党或不结党来判定君子或小人。通俗理解:君子在一起谈论书籍、电影、国家大事,却从来不凑在一起,形成利益小集团,给领导出麻烦、给上级出难题。小人没看过什么书,对电影理解也不深,对国家大事更是不懂,他们在一起无话可聊,却往往形成利益集团,起坏作用。所以君子有共同语言,喜欢在一起,虽然群,却不党。《论语·卫灵公》收录了孔子的话: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句话被后人转述为: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扩展资料其他有关于朋党论的作品:到了北宋,哲学家欧阳修终于发现其中的端倪,以道德的视角写了一篇《朋党论》,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朋友圈,做君主的要分清什么才是好人党,什么才是坏人党。纣王的时候,亿万个人有亿万个心思,这可以算是“不党”了,然而纣灭亡了,周朝的时候臣子有三千人,三千人都一条心,可算是有“党”了,周却很兴盛。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2 06:12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小人结党营私而不合群。
群而不党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15 16:41

qún ér bù dǎng

成语释义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成语出处 《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结私党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反义词 结党营私

成语例句

唐·权德舆《唐丞相太保致仕歧国杜公墓志铭》:“公所枢极,喜士容物,群而不党。”

党圣群名字怎样?
3个回答2022-07-12 18:03
非常好啊😁你可以去看看😊
开展党群共建活动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17 22:50

开展党员先锋岗与团员先锋岗结对争创、劳动技能竞赛、“工人先锋号”、“青年志愿者”、“巾帼建功”等活动,促进了党群互促共赢。

在党员干部眼中,群众是群什么人?
3个回答2023-11-13 00:54
党的群中路线教实践活动提出了广大党员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其中的第一步而且尤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照镜子”,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最需要从群众眼里看自己。

当前,领导干部“照镜子”,主要是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以及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自我排查、自我剖析。然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看自己会有一种定向的思维在里面,往往会忽略某些重要的方面。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自我审视的同时,透过群众的眼睛发现问题。

一方面,要俯下身子,让群众真正了解自己。脚底板下泥土有多厚,和群众的感情就有多深。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与群众“零距离”沟通,听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真诚、真情、真心融入群众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了解咱们的党员干部,才能在大脑中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留下出客观真实的印象,才能更多地了解出广大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放下架子,让群众乐于评价自己。要勇于让群众当裁判,敢于接受群众评价,和群众“坐一个板凳上”,让群众畅所欲言,哪怕说不到点子上,甚至说错。如此一来,群众就能看到你的诚意,才愿意把你当成知心人,和你说实话,乐于说出对你的评价和看法。同时,你也可以从人民群众的评价中,更准确地找准自己的“焦距”、“穴位”和“要害” ,从而真正实现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如何带动非党员群主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中来?
1个回答2024-03-15 06:12
利用宣传和人员的积极倡导宣传,来深入人心去开导和教育非党员人群。党史学习应该是每个公民,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学习和深思的,需要我们大家来巩固和传承。
跪求徐大宝漫画《梁祝》完整版
1个回答2024-06-22 06:15
《梁祝》漫画1-8回,我都有,都在 国~ 色~ 天~ 香~ 中 ~文 ~网,徐大宝的漫画全集基本人手一本,快来吧!
孩子为什么不成功?
1个回答2024-06-22 06:14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内容提要: 根据一项对国内10 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最愚蠢的父母都不应该威胁和打骂孩子。 
关键词: 家长 教育​  根据一项对国内10 000多个家庭的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孩子对自己父母教育方式不满意。有31.09%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气与自己谈话;有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有5.16%的孩子指责父母经常威胁、打骂自己。应当说,威胁和打骂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无能的表现,最愚蠢的父母都不应该威胁和打骂孩子。父母文化程度低不要紧,文化程度再低的父母,都能够给孩子讲理,工人能讲出工人的理,农民能讲出农民的理,但不能打孩子。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所有职业中,有两种职业的工作是最不应当失误的。一是医生治病,一旦失误把人治死了,生命是无法挽回的;二是教育孩子,一旦教育失误,把孩子教坏了,也是很难弥补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往往就一个孩子,如果孩子不能成才,不仅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对将来家庭的生活也带来很多的麻烦。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8 000万独生子女,这是人类生命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因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家庭对自己孩子能否成才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是培养孩子成长本身的问题,也关系到父母亲晚年的幸福,以及家庭的荣誉等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往往比一般家庭更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使得总体上对孩子的教育愈来愈重视。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真正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应当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很强的教育能力。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孩子都是第一次,缺乏经验。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定好自己教育子女的计划。对人的教育是不能做实验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不仅需要家长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家庭、对孩子负责,也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光凭善良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艺术。说它是科学,因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说它是艺术,是因为由于面临的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实施教育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
  家庭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彼此之间很好地协调和衔接。对于家庭来说,要把教育专家、学校老师的教育经验与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有这样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制定孩子早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将自己的孩子实施超常教育计划,使其八九岁通6国语言,通晓数理化,9岁上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16岁获法学博士。根据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体会,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做《卡尔·威特的教育》。
  20世纪初,另一位父亲按此书教育自己的孩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使其上小学仅一年就毕业,11岁考入哈佛大学。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有些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成功;而有些家长虽然学历很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并不成功。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法,而不是看教会孩子的多少文化知识。
  因此,家庭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条件,制定好培养孩子的计划。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做父母的需要吸取别人家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别人家的孩子学弹琴,我的孩子也弹琴;别人家的孩子学画画,我的孩子也画画;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跳级,我的孩子也非要跳级。依着葫芦画瓢,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绝对不行的,是不会成功的。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孩子,天生的条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每一个孩子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在研究与了解孩子这些特点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虽然家庭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是相同的,但由于教育的对象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来说,家庭制定早期教育计划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是:
  (1)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确定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时机和方法;
  (2)了解孩子的智力特征,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一门兴趣爱好为主,确定引导和开发的时机和方法;
  (3)了解孩子健康特征,确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时机和方法。
  比如,少年大学生冯珑珑的父母,从孩子喜欢画画中,制定了培养孩子的计划;少年大学生田晓菲的父母,从孩子喜欢诗歌入手进行培养;少年大学生曹宇的父母,从孩子喜欢下棋开始培养超常智力。所有优秀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有计划、按步实施,做到因“材”施教。
  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时,很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自由地成长,自主地发展。对孩子一定要启发和引导,千万不要强制,不要抑制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最近,许多报刊都报道了上海14岁少年丁磊的成长经历。他小小年纪已经取得了两张文凭,11岁时拿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语大专文凭,14岁拿到了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考本科文凭。丁磊在自学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证明了人类具有很大的学习潜能,早期教育确实能够充分开发和发挥这种潜能。也反映出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丁磊家庭为他制定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并不可取。
  首先,丁磊父亲主张“先学最重要的东西”,“以后不够用了,缺什么再补什么”。在这种“急用先学”的思想指导下,丁磊所学习的主要是针对需要通过考试的知识。由于大量采取自学的方式,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学习,丁磊只是勉强通过了初中的毕业考试,以后就再也没有上学校学习。从这些可以判断,丁磊所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虽然前面有些知识进度很快,也学得很深,但是以牺牲其他知识的学习为代价的。这对他下一步的学习,以至将来搞科学研究,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后劲不足。我们还记得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情况,刚开始招收的少年大学生,都只是一门或几门功课拔尖,到了大学后,学校不得不用一二年的时间来为他们补习中学、甚至小学应该学习的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如果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是基础教育,很难区分哪些知识是重要的,哪些知识是不重要的。通常认为,只有在明确从事的职业和科研方向之后,才能确定所学知识的重要程度。
  其次,丁磊从小学时就经常不去学校,初中毕业后就始终在家自学,没有同学的群体,与同龄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尤其是孩子平时游戏、玩耍的活动时间很少。这样对于一个正在发育成长的孩子是否有点残酷,严重时会导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这种隔离式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提高一些学习效率,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总体上是不利的。
  “博士家庭”的母亲李振霞老师曾经说过:“我有一个学生,不让孩子上学,也不让他接触社会,放在家里自己培养,不让他接受学校的教育。我看过这个孩子,瘦瘦的,不是一个综合发展的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是很狭隘的,即使是父母很优秀,也不可能对孩子有全面的教育。孩子还是要进入学校、进入社会,这样他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广的。”
  与“丁磊现象”、“哈佛女孩刘亦婷”等天才教育的观点相反,一批所谓反“天才”教育的观点正在形成,其代表作有:《我平庸,我快乐》、《快乐家教方案》、《何必上哈佛》等等。《我平庸,我快乐》一书的作者提出:“宁要快乐的傻子,也不要忧郁的天才”,“要想成龙,就要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要想快乐,就不能指望孩子成龙。”作者认为“平庸即快乐、天才必忧郁”,认为“望子成龙是万恶之源”,这种推断未免过于简单,这种观点未免过于极端。要知道,“天才”未必忧郁,绝大部分“天才”是快乐的,他们从自己学习成长的努力中得到乐趣,他们不仅现在是快乐的,而且他们的童年多数也是快乐的。然而,平庸未必快乐,童年不参与竞争,不去拼搏,没有成就感,有什么可快乐的?长大后落后于他人,能快乐得起来吗?只能是一种悲哀。望子成龙本身并没有错,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不是说非要每个士兵都去当元帅。不想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同理,不能认为每个学生都能进清华、北大。作为家长,望子成 龙是对的,但不要逼子成龙。
  因此,对如何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各种教育方法要吸取积极有益的部分,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计划更周密,方法更科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