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八贤王赵匡美

赵匡胤之死谁知道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4-03-13 21:08
宋太祖赵匡胤做了十七年皇帝后,到公元976年暴毙。正史中没有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宋史·太祖本纪》中的有关记载也只有简单的两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司马光的《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十月,那天天气极为寒冷,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宋太祖斥退旁人,只留下他们两人自酌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总是躲在后边,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他弟弟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依照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传出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 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光斧影”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不过,关于光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光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光义趁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由此可知,赵光义趁夜黑无人,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觊觎已久的花蕊夫人,谁知赵匡胤突然醒来发觉了,也许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光义,可是因为病体虚弱,体力不足,未砍中赵光义。赵光义觉得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不管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预料到自己将会死得很惨,于是一狠心便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兄弟,然后慌忙逃回府中。宋太祖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不过十分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光义当夜在皇宫内院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个疑案,也有一些人为赵光义开脱罪责,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道:“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下步行至宫门,呼而入……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过世时,他弟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没在宫中呆过,似乎可以洗去“烛影斧声”的嫌疑了。 但是,自从赵光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公元981年无故而死来看,宋太宗赵光义还是摆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
赵匡子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3-11 10:21
赵匡子是赵匡胤的小名。
赵匡义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4-05 07:05
赵光义,原名赵匡义。

是赵匡胤的二弟(兄弟3人,赵匡胤,赵匡义,赵廷美)



此人历史生平介绍:

1。赵匡胤发达之后,进入赵匡胤的幕僚,成为赵匡胤的左膀右臂。

2。陈桥兵变的实际策划者,直接将赵匡胤推上皇位(赵匡胤很难说不知情,至少也是默认),避讳改名赵光义。

3。协助赵匡胤扫平南方几个格局势力(不只是南唐,南唐只是其中最大的)

4。涉嫌暗杀赵匡胤(所谓斧影烛摇千古疑),然后在赵匡胤突然暴死后马上发动政变,登上皇位。

5。登上皇位后,扫平北方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完成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最终完成统一的赵光义而不是赵匡胤)

6。被胜利冲昏了头马上发动对辽战争,希望收回幽云十六州(今天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至大同一线),初期很顺利,但在最终的高粱河决战中大败,赵光义只身逃离,差点被俘。

7。赵光义大败后曾经失踪一段时间,朝廷内怀疑其已死,有人提议让赵匡胤儿子当皇帝(赵匡胤有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

8。赵光义逃会京城,得知此事,开始迫害赵德昭,赵德芳;不久赵德昭自杀(死时29岁),三年后赵德芳暴毙(死时25岁)

9。赵光义开始整自己三弟赵廷美,诬陷其谋反,全家流放,并且修改皇族名录,说赵廷美是养子,根本不配是皇族。赵廷美在流放途中病死。

10。赵光义迫害皇族的做法,遭到他的大儿子(太子)的反对。太子最后竟然以装疯焚烧宫殿来抗议。

11。赵光义被迫转立二儿子为太子,没想到他的二儿子在一次家庭纠纷中被自己的小妾误杀。

12。最后继位的宋真宗是赵光义的最后的小儿子(赵光义只有三个儿子成年)

----

宋朝300年传承,一大特点就是皇帝生育能力普遍不强,宋朝有37%的皇帝都不是父传子,就是因为没有子嗣。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赵匡胤是谁演的
1个回答2023-05-14 17:35
领衔主演陈建斌
赵伯奇与赵匡义的关系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2 17:20
赵匡胤的后代。太祖赵匡胤支派分为燕王(赵德昭)支派和秦王(赵德芳)支派。燕王赵德昭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迁居如下地区:安徽颍州、四川蜀州(今崇庆)、江苏泰州、镇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广东南雄等地;秦王赵德芳支派则迁居如下地区:浙江绍兴、乎闭富阳渔山、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岁汪裂州、泉州,江苏真州、太平州。赵伯澐是宋朝皇室宗亲,与之同辈的赵伯琮也就是宋孝宗赵昚,要论血缘是很远了,两人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陵弯,两人是族兄弟的关系。
赵匡胤哪里人
1个回答2022-09-12 07:24
汉族,涿州(今河北)人
赵匡什么 念什么
1个回答2023-08-14 03:50
赵匡胤

  拼音:yìn
赵匡胤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6 04:22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代帝王,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堪称文功武治都非常出色的一代帝王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赵匡胤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匡胤的故事
  宋太祖有一天正在后花园中打鸟雀,有一个臣子说有急事要进行汇报,于是宋太祖立即召见了这名官员,但是这名官员上来后所奏的事情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平常事,并不是什么急事,于是宋太祖非常的生气,就问,不是说有急事吗?这是什么急事?这位大臣却说,我认为我奏报的这些事情比起打鸟雀要重要的多。宋太祖张匡胤更加的生气的,于是就用柱子上面的斧子柄打了这位大臣的嘴巴,将两颗牙齿打落了下来,这位大臣慢慢的拾起自己的牙齿放在杯子里面,赵匡胤于是问,你将牙齿放在杯子里面是想控告我吗?这位大臣不慌不慢的说,我不能控告陛下,但是会有史官将这件事记录下来。赵匡胤又担心又高兴,于是重赏了这位大臣。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臣的耿直,也可以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胸襟开阔,能够做到知错就改,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虽然事情不大却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宋太祖的善于纳谏。
  宋太祖赵匡胤的简介
  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在后汉隐帝刘承佑当政的时候去投奔了郭威,之后郭威灭掉后汉建立了后周,郭威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后周太祖。赵匡胤在他那里得到了官职,担任东西班行首,开始步入仕途。郭威征战讨伐南唐时,赵匡胤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委以重任。

  后来周世宗柴荣在位时,积极北征,开拓疆土,回国后不久离世,在位只有六年。他生前让赵匡胤担任殿前督点检,主管禁军。960年赵匡胤率领军队在当时的首都开封东北方向的陈桥突然造反,所有的将领在第二天早上拥护赵匡胤登上皇位。当时恭帝执政,不得不让位给赵匡胤。

  宋太祖当政时,集中精力于一统全国的大业。宰相是当时给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赵普,他向赵匡胤提出了先攻南后打北的战略。先后攻破了六个以上的南边的割据政权。但没有达到统一全国的效果。后来,赵光义又灭亡了北边的政权,方才统一全国。

  赵匡胤为了加强对权力的控制,同时也抑止别的也仿效自给披上黄袍就当皇帝,避免谋反叛变,摆下酒宴,向那些曾经参与哗变的高阶将领威逼利诱,把军权收回自己的手中。虽然是典型的过河拆桥行为,但却解决了前朝以来的节度使在地区总管统兵,起兵谋反的局面。后来设立了收缴从各地割据势力哪里得来的金钱布匹。暮年期望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没有完成就死去世了。
  赵匡胤怕史官的故事
  宋太祖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领军将领,是一代明君周世宗时期受到周世宗器重与提拔的将领,宋太祖堪称文功武治一流,是一代明君,在古代作为帝王可以说是权力最大的人,是最高的最高统治者,其行为可以说无人能管,但是是书上却记载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怕史官出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据说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正在后园之中兴致勃勃的射鸟雀,有一个大臣求见说是有急事,宋太祖听说有急事只好停止了正在兴头上的射鸟雀活动召见了这名大臣,但是大臣奏报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并不是什么急事大事,于是宋太祖非常不高兴,就说,你说有急事,这是什么急事?大臣回答说,我觉得我所奏报的事情比起打鸟雀是非常急而且大的事情。宋太祖大怒,于是用斧子的把手打了大臣的嘴巴,把大臣的两颗牙齿给打落了,大臣不慌不忙的将两颗牙齿放在杯子里面,宋太祖说,你还想控告我吗?大臣说,我不敢控告陛下,但是史官会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的。宋太祖听了既害怕又高兴,于是赏赐了这名大臣很多的黄金与丝织品作为安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宋太祖是一个想要留名青史的皇帝,虽然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但是还是对史官的评述有所忌惮的。从宋太祖怕史官可以看出宋太祖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并且善于纳谏的君王。
赵匡胤之子
1个回答2024-01-29 19:16
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先后被封为魏王、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其十世孙为宋理宗,十一世孙为宋度宗,十二世孙为宋末三幼主。赵德昭亦是朝鲜半岛白川赵氏的开派始祖。
赵德芳,宋太祖第四子。宋太宗继位后被封为兴元尹。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谥康惠,赠中书令、岐王。后加封太师,改封楚王。其六世孙为宋孝宗。戏曲演义中,赵德芳也被后人虚构为,手持金锏,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常出现于杨家将的故事中。
关于赵匡胤
1个回答2024-02-03 17:56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喊核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陪渗拍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芦羡,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
统一后,他通过“杯酒释兵权”,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
赵匡胤在位17年,死于976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真是天道玄远,难以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