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大鼓有几种形式

大鼓是那的曲艺形式
1个回答2022-10-01 08:07
像上边说的,大鼓是一个类别,不是一个单一形式,福建人用大鼓的形式演唱曲艺,可以叫大鼓,陕西人用,也可以叫大鼓,根本没有地域限制
山西锣鼓的山西锣鼓艺术家
1个回答2024-03-14 21:20

山西锣鼓以粗犷、剽悍、雄奇、自然的地域特色,表现了黄河儿女纯朴、率直、激昂、豪迈的情怀,因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30年来,山西籍袜备的锣鼓艺术家们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把锣鼓事业敲到了世界的许多角落。
王秦安、王全惠、王绍曾、王平华、返蠢王治太、冯连宝、李建平、李春生、邢明轩、张晓鸣、寇玉锁、韩继生、裴光明、潘献英、樊贵锁荣获“山西锣鼓艺术家”称号。
常峰、李京利等15人荣获“山西锣鼓艺术杰出人物”称号。于秀伟等39人荣获“山西省锣鼓协漏好陪会先进会员”称号。
对山西锣鼓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一级演奏员淮海荣获“山西锣鼓艺术大师”称号。

评书〈大鼓书形式〉
1个回答2023-08-24 05:00
上谷歌查一下-
温州鼓词的主要艺人
1个回答2024-01-18 10:25


由于温州鼓词在平阳发展比较快,历史上公认温州鼓词出平阳,但其中也有平阳的艺人为温州鼓词发展和提高作出巨大的贡献有关。
如平阳鳌江郑家墩艺人陈昌牌(1864-1946)。因为他创造了鼓词的牛筋琴乐器,被称为现代温州鼓词音乐的奠基人。早年陈昌牌的演唱就独具特色,故尔人们尊称他“牌先”。他青年时曾当过戏班正吹,精通音律,后学唱鼓词,进步甚快。他发现原来的鼓词伴奏乐器是用牛筋绳绑在凳脚上作琴敲击,牛筋绳因缠绕方法不同,琴的音价无法控制,定调困难,在演唱中稍有不慎便会松动,且每次绑上解下很不方便,于是经过反复研究进行改进。他把五根牛筋绳并排固定在一块木板上,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序排列,经多次试验后终于获得成功。不但使琴音悠扬动听,且能直接烘托演唱效果,增强艺术表现力。还可以使演唱者将手脚解放出来,更加洒脱地表演。为了加强演唱节奏感,他又在左手加了一副拍板,既可控制演唱节奏,又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烘托故事情节和演唱气氛,温州鼓词演唱的基本格局从此定型。一个民间的盲人艺术家。
平阳昆阳镇还有一位叫盲人艺术家叫郑永(1910-1972),鼓词文学作者。青年时代迷恋传奇小说,常在茶余饭后或夏夜纳凉时给邻居或伙伴们说书唱词,颇受邻里赞赏。建国初正式在词院里说唱,还深入工厂田头,鳌江两岸,宣传新中国新社会。他广泛地与温州各地的鼓词艺人接触,逐渐了解和掌握温州鼓词的演唱格局,遂萌发创作温州鼓词的欲望,初次创作了《击沉蒋舰中字号》,并在报刊上发表,颇得好评。接着又创作了《解放一江山》。从此创作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创作《别靠天》、《古城会》、《三世仇》、《血泪荡》、《儿女风尘记》、《草原烽火》、《新儿女英雄传》等;并对传统曲目《胭脂》进行改编。1958年,他创作的鼓词《别靠天》由鼓词艺人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获优秀奖。
平阳县宋桥村黄玉臣(1894-1966)原名黄熙廊,出生时即双目失明,为谋生计,少年时即学唱温州鼓词。也是享名温州的著名鼓词艺人。1951年至1957期间曾任平阳县民间曲艺协会主任。由于他天资和艺术悟性都很好,他在鼓词音乐的继承和改革方面也颇多造诣,他运用扁鼓的敲击技巧,把历史演义中行兵布阵、枪刺刀砍的情节演唱得惟妙惟肖,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被温州曲艺界誉为“平阳鼓”。代表作有《岳传》、《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等。

有哪些乐器是民间曲艺形式的。如:安塞腰鼓
2个回答2023-04-02 04:21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月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胶东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广西大鼓、河南坠子等等。
打鼓的英文过去式
3个回答2022-12-02 09:08
你好!
打鼓
Play the drums
堂鼓的方式
1个回答2023-02-07 03:02

演奏时,手持两根木槌敲击鼓面发声,亦有通过敲击鼓边、鼓框、鼓心和控制敲击力量可获得大幅度的音量及音色对比,除有单击与只击外,亦有闷击、摇击和滚奏(轮音)等方法,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在合奏中,大鼓有稳定节奏的作用,尤其在打击乐队及吹打乐队中,常处於指挥或领奏的地位;而小鼓亦常与小钹、小锣配合演奏轻快的节奏,与大锣等配合则表现热烈、兴份的情绪。除合奏外,也可以独奏。

何谓击鼓传花 ?来历和形式?
1个回答2024-03-14 21:59
汉族民间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十几人或几十人围成回味、圆圈坐下,其中一人拿花,一人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在谁手中,谁就摸彩,按纸条规定行事,多是唱歌、跳舞、猜谜和答问等健康有益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民间工艺故事——拨浪鼓
1个回答2024-01-24 22:35
说起拨浪鼓,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种经常出现在寻常巷陌的小玩意有个圆鼓鼓的身子,身子两侧坠着两个弹丸,只要轻轻转动长长的手柄,弹丸就会敲击鼓身,发出“拨浪、拨浪”的声音,这也正是它名字的由来。

你一定想不到,在很早以前,拨浪鼓的身份十分尊贵。它是宫廷中的打击乐器,乐师们用它打拍子,再配合丝竹管弦的声音,为皇帝演奏美妙的乐曲。但由于它的节奏轻重、音律高低和声音大小很不容易控制,所以不能进行很复杂的演奏。随着其他鼓类的出现,作为乐器的拨浪鼓就渐渐地失宠了,从宫廷流传到寻常百姓家。

民间的手工艺人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在拨浪鼓的鼓面上画上美丽的花纹,并在鼓身上镶嵌精致的铜花。于是拨浪鼓摇身一变,成了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小巧玲珑的拨浪鼓似乎充满了魔力,大人们拿着它摇啊摇,小娃娃就停止了哭闹。在大街小巷,还经常能够看到孩子们带着面具,或是画个大花脸,拿着拨浪鼓相互追逐嬉闹。他们跟着“拨浪、拨浪”的鼓点,唱着有意思又顺口的歌谣。

后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也爱上了拨浪鼓。他们发现用这个小玩意儿能够奏出高低错落的声音,这种清脆的声音,再配上他们有腔有调的吆喝,很能吸引人们尤其是小孩子的注意。为了更加有效地找来顾客,卖货郎还将传统的拨浪鼓做了改进。他们将手柄做成葫芦状,并加大了鼓身,这样做出的拨浪鼓不但拿起来方便,声音也更悦耳。有的卖货郎将三四个大小不一的鼓依次叠在一起做成了多层货郎鼓,这种鼓看起来更有趣,并且能敲出更加富于变化的声音。卖货郎们就这样挑着担子行走在城镇村庄,他们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吆喝。孩子们一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就会飞快地从家里翻出废铜烂铁或者鸡毛鸭毛,跑到卖货郎那里换糖吃。勤劳的卖货郎们靠着这种不起眼的小买卖,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财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