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段琴书

北京琴书的北京琴书名作
1个回答2024-02-02 00:07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13 16:55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29 05:24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京剧名家名段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7 07:54

京剧《彩楼配》选段刘秀荣、张春孝;京剧《洛神》选段姜亦珊;京剧《西厢记》选段表演:赵秀君;京剧《花田错》选段王晓燕;京剧《红娘》选段表演:常秋月、陈静等;京剧《定军山》选段表演:王平;京剧《罢宴》选段表演:袁慧琴、倪茂才;京剧《三娘教子》选段表演:迟小秋、朱强。

1、京剧《彩楼配》选段刘秀荣、张春孝

刘秀荣(1935年-2021年6月28日),曾用名维蔓,北京人,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王派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彩楼配》(传统剧目)是京剧《红鬃烈马》的一折,讲述的是:唐丞相王允第三女宝钏雪后游园,见门外有乞丐露宿,悯而询问,知名薛平贵,嘉其才志,心许之,赠以银米,并嘱在二月二日彩楼前伫候。王宝钏奉旨至彩楼抛球选婿,独于众王孙公子中,将彩球抛与薛平贵。

2、京剧《西厢记》选段表演:赵秀君

赵秀君: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青年京剧团旦角演员,生于1969年,1987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青衣,艺宗张派。

京剧剧目《西厢记》由荀慧生编演,以红娘为主,至《拷红》止;张君秋等改编演出,以莺莺为主,名《西厢记》。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

3、京剧《花田错》选段王晓燕

京剧演员王晓燕,主攻青衣花衫行当,兼工梅派和程派。现任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教授、表演系多剧种教研室主任。

《花田错》是中国经典京剧剧本之一,是一出藉由误会巧合、性别错置,发展出一段令观众从头笑到尾的轻松喜剧。剧本剧情节趣味、人物幽默。

4、京剧《红娘》选段表演:常秋月、陈静等

常秋月,女,北京京剧院 国家一级演员 工花旦 宗荀派、筱派、赵派 师从著名京剧荀派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常秋月扮相甜美妩媚、嗓音嘹亮玉润。

京剧《红娘》,取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故事说的是唐贞元年间,西洛书生张珙进京应试,在河中府普救寺邂逅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二人一见倾心,红娘从中搓合,最终结成眷属。此剧主人公是红娘,为荀派代表剧目。

哪几首流行歌曲里面,带有京剧的唱段!
1个回答2022-10-06 11:15
有魏晨的 少年游
好听的京剧段子
1个回答2024-03-04 14:16
你提到的是锁麟囊里春秋亭一折,其实京剧的唱词不能说大雅,它介于俗雅之间,比昆曲要贴近生活很多。旦角方面文辞优美的比如《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锁麟囊》的怕流水年华春去渺和一霎时,当日里,《春闺梦》的可怜负弩充前阵,《双阳公主》抖丝缰催动了桃花战马,《西厢记》听琴和晓来谁染得霜林绛,《天女散花》等等。个人建议听梅派程派张派。生角方面不太熟悉,比如《野猪林》大雪飘,《借东风》的习天书。
新观众的话可以先听流水板或是对唱,但建议传统剧目骨子老戏为主,新编戏良莠不齐,不好判断。而且建议多听大师的录音。
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京剧经典唱段的唱词
1个回答2022-09-20 08:00
中国京剧戏考都有。
求 好听的京剧片段 !
1个回答2024-02-18 07:08
  京剧经典剧目《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经典唱段
1个回答2024-02-24 09:42

京剧经典唱段有杨宝森的《文昭关》二黄慢板及原板、马连良的《借东风》二黄导板、马连良的《甘露寺》选段、谭福英的《桑园寄子》。

1、杨宝森的《文昭关》二黄慢板及原板。

该唱段唱腔流畅舒展、浓郁圆润、苍凉悲切,没邪音、没怪味。行腔既有力度,又饱满充沛,虽高音稍嫌欠缺,但中、低音音质浑厚宽展,音量充足。对于长拖腔,杨先生行腔连绵自然,不赶不拖、抑扬顿挫、连贯均匀、自然圆活。

对于后面的快原板,杨先生唱得更是流畅舒展、自如自然、以字行腔、妙腔不断、嗽音巧施、疾如风雨、一气呵成,令人叫绝。总之,杨先生这段唱不以高、奇见长,而以韵味见长,堪称京剧老生唱段之经典。

2、马连良的《借东风》二黄导板、原板。该唱段是京剧马派代表唱段之一,也是戏迷非常爱听的京剧唱段之一。个人总结,马先生这段唱的特点为:宽亮飘逸、舒展大气、韵味悠长、神完气足,很具有马派特色,很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诱惑力,也很好地展现了诸葛亮满腹韬略、仙骨道风、镇定自信的非凡气质。

3、马连良的《甘露寺》选段。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该唱段是马派经典唱段之一,虽然不长,但艺术感染力颇高,是观众耳熟能详的京剧唱段之一。个人总结,该唱段的特点:一是俏,二是洒脱,真正体现了京剧的唱就是说的特点。演唱亦庄亦谐、亦说亦唱、连贯流畅、层层递进、步步加码、一气呵成,颇能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

4、谭福英的《桑园寄子》。

叹兄弟遭不幸一旦丧命。该唱段是主人公邓伯道悲叹弟弟早亡,自己携带子侄一路逃亡,来到弟弟坟前凄惨哭诉的一段唱。该唱段,谭富英先生唱得悲凉高亢、如泣如诉、圆润脆亮,神完气足,颇具谭派特色,极富艺术感染力,是京剧新谭派代表作之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