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天派东北大鼓演唱系列

湖北大鼓有几个流派?
1个回答2023-01-27 12:03

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用北方语音腔调,仍以钢镰演唱者,称为“北路子大鼓”,改用本地语音腔调,以云板代替钢镰,把大鼓换成小鼓者,称为“南路子大鼓”。

北路、南路之外,尚有一种兼容两派之长的第三派,名日“南北二路”。

湖北大鼓有几个流派?
1个回答2022-06-29 17:32

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用北方语音腔调,仍以钢镰演唱者,称为“北路子大鼓”,改用本地语音腔调,以云板代替钢镰,把大鼓换成小鼓者,称为“南路子大鼓”。

北路、南路之外,尚有一种兼容两派之长的第三派,名日“南北二路”。

不鼓不成列是何意?出自于哪?
1个回答2024-01-29 12:58
【释义】原指在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作好战斗准备时,不向他们发动进攻。后以讽刺死守教条、错失战机的愚蠢行为。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时宋国国君宋襄公,名叫兹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一向以仁义标榜自己。
当时宋国还比较弱小,但宋襄公野心不小,在五霸之一、盟主齐桓公死后,他竟想取代楚国当盟主,因为宋国实力有限,加之襄公死守“仁义”的姿态,结果在强大的楚国面前,弄得身败名裂。
当宋襄公也想仿效齐桓公大会诸侯的时候,鲁国的执政大臣臧文仲闻讯,就评论说:
“抑制自己的愿望去迁就别人,这还勉强可以;一味让别人来服从自己的愿望,成功的希望就很少了。”
公元前639年,宋国和齐、楚两国在鹿上举行会盟,宋襄公竟然向楚国提出要求:让当时归附于楚国的中原地区的诸侯尊奉他为盟主,楚国表面答应了。宋公子目夷忧心忡忡地说:“小国争着要当盟主,这对它来说是一种灾祸——宋国怕是要灭亡了!失败得晚一点就算幸运了。”
这年秋天,诸侯们在孟地会见宋襄公。目夷叹道:
“灾难就要降临了!国君称霸的欲望太强烈,这怎么得了?”
果然,楚国愚弄了宋襄公,并把他抓了起来,以此作为要挟,攻打宋国。
幸亏公子目夷在国内加强了防御,楚国人感到攻打宋国难以取胜,便在薄地与各国诸侯会盟时,释放了宋襄公。
但宋襄公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第二天,他就对楚国的盟国郑国发动进攻。
楚国为了援救郑国,便发兵攻打宋国。宋襄公不听大臣的劝告,硬要跟楚国决一胜负。
宋襄公亲自带领军队在泓水边上与楚军作战。
当宋军已排好队列,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的时候,司马子鱼建议襄公下令攻击楚军,襄公说:“不行!”
当楚军已全部过河但还没有排好阵势的时候,子鱼再次建议襄公发起攻击,他说:“还不行!”
待等楚军一切就绪之后,宋军这才开始向他们进攻,结果被强大的楚军打得大败,宋军指挥官伤亡惨重,宋襄公的腿也受了重伤。
宋国人都认为,这次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宋襄公没有把握战机,及时向楚军发动攻击。宋襄公不但不吸取教训,承担责任,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两军作战之时,君子是不会伤害已经受了伤的人,也不俘虏头发已经花白了的人。古代作战的规矩是:不在狭窄险要的地方阻击对方。我虽然是殷商亡国的后代(周武王推翻殷商王朝后,将殷遗民封在宋国),不鼓不成列(但我坚守仁义,绝对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军)。
人们听了他这番迂腐的言论,都苦笑摇头,虽当时目夷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但宋襄公直到伤势过重死去之时也没开窍。
北派盗墓笔记拨浪鼓是谁
2个回答2023-08-29 14:26
谢起荣。 北派盗墓笔记经小说情节查询可知,拨浪鼓指的是谢起荣。
凤凰古城手打鼓歌曲
1个回答2024-03-30 10:41
在凤凰古城听的最喜欢,节奏有好的,《我们的歌谣》 不是凤凰传奇唱的,叫张玮伽唱的
凤阳花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6-02 03:14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马金凤马派传人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6-12 14:57
马金凤马派传人有:王文慧,韩培玲,许青枝,秦晓萍,马兰,姜晶玉,柏青,赵晓梅,杨晓青,康霞,刘淑芹,关美丽,路艳菊,周桦,牛欣欣,李静怡。


马金凤简介
著名豫剧大师,家住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是“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豫剧五大名旦。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曾多次荣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属老一代中跨世纪的豫剧名家,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
马金凤女士以演《穆桂英挂帅》,《花打朝》等出名。
凤阳花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9 06:05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龙魔传说》门派列表
1个回答2022-06-08 17:55
最好是带门主的
什么是凤凰花鼓?
1个回答2023-01-12 02:46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

凤阳花鼓,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突出,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