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大鼓

这是啥鼓?苗族的?
1个回答2022-09-09 11:27
些人家都是的是的
整个民族都有什么鼓
1个回答2022-09-23 12:45
中华民族的鼓类有
座墩形鼓
象脚鼓、长筒形鼓、瑶族长鼓,腰鼓、手鼓、雕龙大鼓、盘鼓、战鼓、朝鲜鼓、渔鼓、八角鼓、太平鼓、达卜、萨满鼓、锅形鼓纳格拉、缸鼓,又称
花盆
鼓,水鼓、龙鼓、民族鼓、雕龙大鼓、盘鼓、战鼓。
手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1个回答2024-02-02 01:10

手鼓是新疆的乐器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

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其中“达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

卜”或简称“达卜”。

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若干铜或铁制小铜钹,故名。直径20-

50厘米不等。历史悠久,四至六世纪敦煌北魏壁画中早已出现。

扩展资料:维吾尔族特色民族乐器

1、都塔尔

“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意为“二”,“塔

2、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

3、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4、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

5、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

6、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

7、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

哪个少数民族拿大鼓
1个回答2024-02-18 08:19
羌族的羌笛
土家族的咚咚奎
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瑶族的芦笙
蒙古族的马头琴
壮族的田螺笛
侗族的侗笛
苗族的塞箫
鼓浪屿四大家族是哪四个
1个回答2024-04-20 17:57
鼓浪屿四大家族是:
1、螺江陈-陈家、螺洲陈为福州旺族,自十四世刑部尚书陈若霖起,始为显宦,十七世陈宝琛位居太傅,陈家曾创下六子科甲、父子兄弟叔侄同榜进士佳话。
2、阳岐严家、阳岐严家是严复家族及其后人。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
3、宫巷沈家、宫巷26号沈氏在福州闻名遐迩,提到沈家,人们总要将他家与马尾船政联系在一起。因为沈葆桢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担任过清政府船政大臣、两江总督等职。
4、文峰林氏、文峰林氏,是书香门第之家,世代业儒。其中最为闻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乃文峰林氏第二十二世,榕城六世。
瑶族的长鼓舞有哪些特点?
1个回答2024-02-19 19:18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 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木制,两端粗,蒙以羊皮或驴皮,中间纤细。演奏时将鼓横在胸前。舞者或用手或用鼓槌击出不同节奏,随拍而舞。两个鼓面音色音阶都不同,加上敲击鼓帮,所以叮咚高低有致。男子舞蹈潇洒活泼,女子舞蹈妩媚幽美。瑶族长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大的长约1米,口径0.2米;小的长约0.8米,口径0.1米;皆为筒形、细腰。表演时常用黄泥涂鼓面以调节音色音阶,故也称黄泥鼓舞。大长鼓通常为一人领舞,众人随舞;也有双人舞,是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相和,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小长鼓通常是2~4人对打起舞,逢年过节,则许多人对打起舞,十分热闹。大长鼓舞动作较简单,以晃鼓头全身协动和起伏的步伐为主。而小长鼓舞则动作多变,按击鼓时膝部屈伸程度分有低桩、中桩、高桩三种;按击鼓动作和鼓点的复杂程度分有文打和武打。

腰鼓舞是哪个族的
1个回答2024-05-20 01:35
我国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群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列整齐,气势浩大。
民族大鼓简介
2个回答2022-05-28 20:21
管弦乐队中最大的鼓,直径近1米。由蒙上皮的木制框架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用一面。大鼓由一个单鼓槌敲击,被称作大鼓槌,两面的头都可使用,头上包着羊毛或毡子。通常敲击时,是击鼓膜的中心与鼓边之间,击鼓的中心只是用于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和特殊效果。尽管现代大鼓在交响乐队已广泛使用,但最初它只是和其他土耳其军乐队的打击乐器一起在18世纪晚期进入欧洲,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只用于模仿军乐队的音响效果。
介绍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和特点?
1个回答2024-02-27 03:01
瑶族的长鼓舞是很有名气的。那个长鼓为什么要依照着米舂抖槌的样子呢?五百年来,在瑶族聚集地湖南省资兴市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瑶族的首领盘王有个年轻美丽的妻子叫刘三妹,瑶民称她三妹娘娘。她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一天盘王带领护兵外出打猎,三妹在木楼织布绣花。她坐在窗前,一边做活,一边唱起了动听的山歌:“金鸡飞起像凤凰,凤凰落在木楼上,阿妹坐在木箕旁罗,好比观音坐神堂。”金嗓一开,百鸟都不敢唱歌了。木楼周围干活的青年男女听了她的歌,活干得也特别地起劲了。





这时,被当地人称之为回龙山黑风洞里的魔怪白狼,听到歌声顿起歹心,它怪叫几声奔出妖洞,整个瑶山立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白狼冲进木楼见了如花似玉的三妹娘娘,伸出爪子想抢走。魔怪白狼的企图被正在木楼下舂米的青年男女看见了,各个都十分气愤。他们拿起手中的抖槌驱打白狼。阿哥用抖槌打断了白狼的一只腿,阿妹用抖槌打瞎了白狼一只眼。白狼疼痛难忍,只得落荒而逃。娘娘得救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外出打猎的盘王回到了瑶寨。刘三妹将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丈夫。盘王听罢,对青年男女十分赞赏。从此定下了每年一度的盘王节。每逢这个节日,瑶民们模仿抖槌的形状制作大大的长鼓,把两头蒙上野兽皮,由四个青衣童男和四个蓝衣童女手执长鼓,编成七十二套动作,并有节奏地不断敲打,以鼓励和宏扬瑶族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拨浪鼓是哪个民族的?
1个回答2024-03-02 03:21
拨浪鼓并不是某一个地方所特有的,我国各地、各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过拨浪鼓。拨浪鼓流行于甘肃省卓尼,云南省中甸、维西、丽江,四川省盐源和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拨浪鼓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五大洲都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