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随身听

那些随意评论别人的人,是不是自以为是?
4个回答2022-12-06 01:44
是的 这样的人让人反感 他们自己并非做得多么好 但是却对别人的言行品头论足指指点点 实际上他们啥也懂不了多少 只不过是人少卖弄显摆罢了
为什么不要随意评价别人
1个回答2022-07-26 01:41
评价别人的好处都喜欢听,但是坏处就不要评价了。别人不喜欢听还得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或者挑优点去说。
评书随唐演义的后文书是?
1个回答2024-01-29 16:24

《隋唐演义》接下来是听《说唐后传》->《大唐惊雷》->《罗通扫北》->《薛家将》->《秦英征西》->《薛刚反唐》

有名的诗随便来几句,给好评
1个回答2024-04-13 08:2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如何看待有些人对别人随意的评价?
5个回答2022-11-15 08:53

对于那种随意去评价他人的行为,我是非常不赞同的。很多时候别人怎么样,不需要我们去评价,我们也没有亲自去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事,也没有资格去评价。很可能会因为你的一两句言语就伤害到其他人。所以每当想要去评价他人的时候,就要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这样做。

有的人为什么随便评价别人?
2个回答2023-02-12 04:22
这种人素质低,以为自己都是对的。
教师读书随笔 读《怎样评价学生
1个回答2024-02-26 20:45
“‘怎样’评价”重音在“怎样”二字上,意味着着重找寻的是评价的方式,其中不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创新性。按理说,追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新颖性本无可非议,因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多元的评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新颖的评价方式也体现着时代性特征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但有一点大家不要忽视,那就是过于追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和新颖,可能会偏离评价的本质,甚至会与科学的评价背道而驰,尤其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接触评价的。在教育改革的当下,“评价”二字风靡大江南北,已经不再是时尚,但并不真正了解“评价”的也是大有人在。因为当下的教育界,贩卖理论尤其是外来理论的所谓“专家”这不少,而从事教育实践的实干家却很稀缺。因为很多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不免“上当”,凭着一知半解,就开始进行所谓的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比如又得老师觉得评价就是课堂上的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有的老师认为评价就是写评语,有的老师认为把评价任务写得很死板,等等,这些对于评价的认识不免狭隘;还有的老师认为评价是很高深莫测的东西,是只有在专家嘴里说出来的,这也未免“太抬举”评价了。如此种种追求评价方式的做法,导致虽然他们在评价的多元化和新颖性上“颇多建树”,但最终后劲不足,或者显赫一时,或迷茫无助,或无疾而终,究其本质,是对评价的本质未能有深刻的认知,舍本逐末了。 而“怎样‘评价’”四个字,重音在于“评价”,强调的是如何正确认识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去寻找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实施评价后的反思性工作。它与前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先是思考评价的定义、功能及意义,在科学、正确认识“评价”的基础上去实施评价,或者说去寻找评价的方式。“怎样‘评价’”是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认知体系,而不是简单的经验主义做法。“怎样‘评价’”需要我们首先思考“评价”是什么,本书中“评价”作为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指的是观察学生的的学习过程,共同协作去解释所收集到的资料,制定标准,描述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的过程。这定义既没有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也不是简单的口头评语,而有其科学、完整又合乎情理的定义。以此定义为基点,就要思考谁参与评价的问题,作者让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区成员都作为评价的参与者或协作者,进行协助性评价,这样就使得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了;还有就是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问题,本书讲述了真实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以及丰富的评价活动,都旨在寻找更科学、更完备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来准确测评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个环节与“‘怎样’评价”类似,只不过它的指向性、科学性更强,是基于某种教育理论而不是经验做出的自觉行为。当然,“怎样‘评价’”还要求在实施评价之后去反思,对其效果做出评价并改进,这是属于元认知范畴的事情,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此才能让评价呈现螺旋式发展。所以,把“评价”的前生今世思考明白了,才能真正把“评价”做好,否则,片面追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和新颖,不足以“谋长远”。仅以本书中的“成长记录袋”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来介绍国内的一些做法与本书做法的不同点,进而阐释上述两个概念的不同。 “成长记录袋”对于我们不少老师并不陌生,在十几年前曾风靡一时,那时的中小学流行做成长记录袋。这种成长记录袋里装的是什么呢?大多是学生以前的荣誉、作品等充满正能量的东西,一般就是用一个文件袋装着一些纸质的东西,有的学生材料较多,有的则很少。这种成长记录袋多是以行政力量推行、用以应付检查的,且多是集中某一时间让学生把东西放进去,“形式主义”特点明显。我把这种成长记录袋解释为“记录的是学生‘成长’的袋子”,汇聚着一堆‘代表’学生‘成长’的东西,看似是评价的终端,却没有评价的起点,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成长记录袋”是伪成长记录袋,与真正的评价无多大关系。且看本书中的成长记录袋的功能及做法。本书认为,教师运用成长记录袋可以确认学生在完成一项复杂完美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考过程和学生应用知识的证据——成长记录袋的功能与评价息息相关,是评价的有效载体。书中还列出了制作成长记录袋的详细步骤,其认真、严谨的精神可见一斑。过程性成长记录袋显示了学生的新想法和新理解的发展过程:它们是逐渐展现出来的,并且存在于多种计划之中,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计划。这就体现着评价的真实性原则,过程很重要。教师在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策略是多采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评价方法,以八种智能生发出八种评价形式,多元评价不是凭经验,而是有相关的理论支撑。而且,成长记录袋评价中的随堂记录卡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展示学生进步的手段,因为它们能及时、具体地评价学生。另外,让学生向家长和社区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无疑也激发了学生的成长进步的动力,而这正是评价的应有功能。总之,书中所介绍的成长档案袋(记录袋)真实记录着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是真正“记录着”学生成长足迹的,而这正是真实性评价的内在含义——所评价的是学生的实际的表现而不是对他们潜在能力的抽象假设。另外,不得不佩服美国人严谨、认真的态度,他们是真正把此作为一项研究、一项事业来做,这种精神品质很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
随心所欲是批评人的吗
1个回答2024-03-11 01:40
我觉说随着自性做事乎别说自
“人,最大的修养:不随意评论别人,不随意干涉别人”你怎么看呢?
3个回答2022-09-11 03:30
未经他人的苦难,就不要擅自多加评论,你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凭什么过多的干涉他的生活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