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燕说书寓意

郢书燕说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1-30 16:59
这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与郢书燕说寓意相同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5:35
郢书燕说拼音:yǐng shū yàn yuè简拼:ysyy近义词:反义词: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例子: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故持论弥高,弥不免~。”三豕涉河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拼音: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
郢书燕说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2-07 09:55

郢书燕说,汉语成语,拼音是yǐng shū yān shuō,意思是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郢书燕说"的寓言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02 03:57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燕国的宰相读信时望文生义,误解“举烛”之意却使燕国得到大治作者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学者望文生义的浮躁的治学态度,并告诫人们: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而应该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郢书燕说”后来成为成语,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4-07 00:12
这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悦的寓意
1个回答2023-12-06 08:27
。mmmmmmm
郢书燕说的寓意
1个回答2023-12-03 00:29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郢书燕说】;
郢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是书信的意思,燕是古诸侯国名燕国,说则表示解释,意思是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个郢城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说了便把举烛二字写到了信上,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 ,我们可以这样造句,例如,我们要了解事实的真是情况,不要郢书燕说,解本来的意思;
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郢书燕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18:10
郢书燕说
这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1 18:02

郢书燕说的寓意是穿凿附会,曲解原意。典故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在作者笔下,燕相是一个一边倒,没有自己主见的一个人燕相当然很可笑.他对待人、事没有做到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凭主观臆想,随意曲解,断章取义

郢书燕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5 23:10
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楚国郢都有个人,要写封信送给燕国宰相。在晚上写信,灯火不明,于是对拿烛的人说:“把烛举高些”,在信上误写了“举烛”二字。“举烛”,不是信上(要表达)的意思。燕国宰相收到信看到“举烛”很高兴,说:“举烛嘛,以明察为贵的意思。以明察为贵,推举贤能的人担任官职。”燕国宰相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国家因而治理得很好。   太平是太平了,却不是郢人写信的原意。现在求学的人,很多和这解说郢书的燕相是相类似的。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典故: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