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三千两金历史背景

南音三千两金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14 15:32

南音《三千两黄金》是以唐朝天宝年间,长安歌妓李亚仙邂逅应试举子郑元,为历史背景而展开的故事。

千户苗寨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1-31 13:08

西江千户苗寨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和发展之地。走进西江,仿佛便置身于苗族史诗的露天博物馆,秀美旖旎的苗乡风景,尽收眼底;神秘古朴的苗族特色,震撼心神。

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是苗乡一大特色,蕴含着世世代代苗族同胞的智慧结晶。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古代南方干栏式的居民建筑。这种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为平底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多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吊脚楼每一层的设计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用处,不仅与周围的风景相得益彰,更节约了对土地的使用,是中国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水浒传历史背景 水浒传历史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06:47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因为政治的黑暗和官僚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虽然宋江起义失败了,但是一百零八好汉的事迹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

  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

  《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魔戒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1 23:51
中古时代吧!
千年之恋故事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12:20

神秘势力释放出了蚩尤,赐予蚩尤强大法力 

千年之恋故事起源于紫霄宫的纷争,而神秘势力暗中统治了下界四大部洲,同时放出了镇压在太华山下的蚩尤,并赐予蚩尤强大法力。 

造化玉牒此乃仙界珍宝,一直被神秘事例所觊觎 

造化玉牒曾经是由一位法力高强的巫女和怪物在斗争中,把自己和怪物的灵魂融合而成的。是一个灵力很强的宝玉。造化玉牒亦是可以逆转天道的神器,更是一直被神秘势力所觊觎。 

蚩尤将偷取玉牒,将仙人击败,而玉牒被打散掉落人间 

神秘势力命令蚩尤去紫霄宫偷造化玉牒,以便逆转天道。在得手正要逃离时,遇到了来看望师尊的轩辕黄帝和九天玄女,并和蚩尤发生战斗,蚩尤如今法力大增,把二人打伤。这时鸿钧道人出现,吓走了蚩尤救下了玩家。但是战斗中造化玉牒的被打散成为碎片掉落至下界。 

修仙者必须寻找玉牒,并消灭黑暗神秘势力 

轩辕黄帝和九天玄女奉鸿钧道长之命,下界至四大部洲,玩家扮演着修仙者的角色,寻找战斗中被打碎的造化玉牒,一边打探蚩尤其背后邪恶势力的下落,消灭它们去探求幕后真相。 

 

找一本背景有三千世界的仙侠小说
1个回答2023-05-15 22:42
莽荒纪前半部
千字文的来历和背景
1个回答2024-03-17 08:28

千字文的来历和背景如下:

1、来历:千字文,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2、创作背景: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余数陆、《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竖顷只有《急就章毕升》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周兴嗣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三国演义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2-01 21:25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三国至晋武帝司马炎重新统一这段历史为故事背景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隐宽州,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传奇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涛》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金元时代三国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台,院本和杂剧中有许多三国故事剧。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载,仅元杂剧中就有近三十种演述三国故事的作品。《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出现新安虞氏(一说建安虞巧派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唯一一部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平话。该灶蔽书是民间传说中三国故事的写定本,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两栏,上栏图相,下栏正文。全书以司马仲相断狱故事为人话,正话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始,结束于诸葛亮病死。从平话的内容和结构看,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但整体描写粗枝大叶,文词鄙陋不通,故事情节离奇,多不符合正史记载,人名地名也多谬误,似乎还是未经文人润色的民间艺人作品。从上述的记载和残留的作品看,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间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这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
推荐好看的穿越小说,带有历史背景的,谢谢!
1个回答2023-05-08 14:31
独步天下,秀丽江山
国王的演讲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里面的故事真的发生么
1个回答2024-02-16 08:28
  回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历史,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浪漫故事。为迎娶曾有婚史的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八世不惜退位,仅执政325天。退位后,他成为温莎公爵,与辛普森夫人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继任者,正是从小怯懦、口吃的弟弟艾伯特王子,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  
 电影《国王的演讲》取材于这段历史,故事主角就是乔治六世。由于拥有一个像爱德华王储这样优秀的哥哥,自小害羞、口吃的“伯蒂”(乔治六世的昵称)看起来并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他和妻子伊丽莎白在远离公众的平静生活中逍遥度日,抚养两个女儿。随着老国王身体衰弱,日益增加的公共责任落到了伯蒂身上,也因此,他开始了与口吃的艰难抗争,并找到了“民间医生”莱纳尔·罗格,两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建立了终生友谊。  
爱德华逊位后,伯蒂临危受命,成为乔治六世。两年后,二战爆发。在罗格医生的帮助下,乔治六世克服了口吃,通过广播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圣诞节演讲,号召英国人反抗法西斯,成为二战中激励英国人斗志的重要因素。
而现实中乔治六世(艾伯特王子)天生害羞,且患有严重的口吃。他在妻子伊丽莎白王后的支持下积极地治疗,并于二战初期的圣诞节前夕,发表了鼓舞士气的演讲,也就是在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场景。这些史料是近年发现的口吃治疗专家的秘密日记才被揭示到大众眼前,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英国王室。

  
对于这部电影的前世今生,马克·福利尼奥细细说道:“汤姆·霍伯在拍完《伊莉莎白一世》之后,就已经开始在准备继续拍摄皇室的故事,但他希望是一部一流水准的制作而不是一部电视电影,所以需要准备的工作就非常的多,例如在选演员方面,还有挑选剧本。当时我和汤姆·霍伯都还没有太清晰的目标,我们究竟想拍哪一段故事,一切都很模糊。直到我在公司的剧本库里发现了大卫·塞德勒所写的一个剧本,当时我给汤姆·霍伯看了之后,他和我都认为这个故事非常值得拍摄,它就是《国王的演讲》。而后我和汤姆·霍伯约见了大卫·塞德勒,确定了拍摄计划之后,一切都变得轻松简单了,因为在演员方面,我和汤姆·霍伯都非常赞同,而他拍摄起这类故事也是轻车熟路。这是一次愉快的电影制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