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课外阅读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2-09-08 22:30
哲学家希望自己的徒弟们记住自己走过的路 希望他们记得随时要给自己的心灵种上庄稼 防止杂草生长 的确 人生就是这样 不去主动学习的人终会被淘汰 因为心灵生长了太多的杂草 再也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的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2-12-01 13:31
写出第二部分的主要意思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2-07-24 11:16
1.主要内容是哲学家要求他的学生们用各自的方法去铲除一片杂草,过一年在回来聚会。
2.宝饱:学了许多的东西,有许多知识。成语:饱经风霜,饱学多识。
3.是的,因为他说过一年后我们再来此相聚,可是一年后,他没有出现。这就是没有做到自己说的,难道不是言而无信吗?所以说是的。
4.不知道,很奇怪,怎么会长出一片庄稼地来呢。还有 老师竟然没有 来 他去哪里了,为什么食言了呀。得赶紧找到老师问清楚呀!我们尊敬的老师呀。然后在顿悟,老师给我们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呀。
5.最后一句话就是本文想要表达的一个思想,点明主旨。没什么号理解的,这句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就是说要我们要养成美好的品德,去除邪恶。
6.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领它。
《最后一课》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09:18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和对他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一课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2:23
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雾如电,应做如是观。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最后一课》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4:29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若干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最后一课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7 14:11
一年前,哲学家和学生约定在郊外再见,而一年后,当学生如约而来,哲学家已飘然而逝。你是否为哲学家未能赴约而遗憾呢?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哲学家已经用他的方式给了学生如何根除杂草的答案--在原本杂草丛生的土地上种上庄稼,进而促使学生领悟到关于人生修养的真理--用美德占据灵魂。

  这两节写得简洁而深刻,把哲学家最后一课的意义用一种含蓄的方式揭示了出来。当学生如约而来时,见到的是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已经不见了杂草,而这些庄稼从何而来的呢?我们若联系前文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自然会明白这些都是哲学家的安排。哲学家仅仅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根除旷野里的杂草吗?不,他不愧是一个"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即使他的最后一课也不会偏离他一生探索的主题--关于人生的真理。于是,他借助于谈话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并产生办法,然后他用作业的形式--要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根除杂草,让学生去发现根除杂草的最佳方法。从而使他的学生最终明白老师最后一课的意义--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哲学家是睿智而深刻的,他的学生也不愧为满腹经纶,他们都对"杂草"的意义有了深层的理解。旷野里的杂草就是自然界的杂草,而灵魂里的杂草则是不良思想,是人生中对做人有害处的"恶念",是与美德相悖的丑陋品性。

  哲学家的聪明在于他巧妙地利用了在自然界里如何彻底根除杂草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教育启发了他的学生,而他的学生们的过人之处正在于正确地理解了老师的用意,领悟到老师在最后一课指出的真理。
阅读课文及,阅读课文主要内容和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9 01:14
读后感 (应用写作研究文体) 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一段视频后,
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
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
如何让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
1个回答2024-02-02 00:09
)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种阅读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准备相关的资料发给学生,或指定学生翻阅相关的书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6:10
什么题目?

追问:最后一课

追答:没有课文啊

追问:是一篇短文
追问:请问是发题目还是发,那篇短文呢

追答:发短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