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大医精诚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的白话文
1个回答2024-03-15 07:13
白话就没意思了,背原文才有感觉,才能体会一个医者的责任感。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7-17 15:10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说的是医德。孙思邈《大医精诚》从两个方面讲述医德的重要性,一个是“精”,另一个是“诚”。“精”就是说医者必须要有高明的医术,意思作为医者,必须要有好的医术才可以治病救人,因为人命比金子还要贵重,所以不能马虎。而“诚”讲的是医者必须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对病人一视同仁,用诚心救人,而不是为了金钱去救人。
孙思邈行医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1:28
有一天,孙思邈到远处去出诊,当他经过一个村口时,正巧见几个人抬着一副棺材,匆匆地出了村子,后边还跟着几个送葬的人,情景甚是凄凉。孙思邈见棺材抬过来,便站立在路旁观看,当棺材从他身前过去时,他看到棺缝里还在向外滴血,血的颜色鲜红鲜红的。
孙思邈清楚地看到这种血色后,不由地思考起来,他想:人死了,血为什么还这样的鲜红呢?根据他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个人可能还没有死。救人之心驱使着他,不能再作犹豫,他便立刻赶上前去大声问道:“棺材里装的是什么人,死了多长时间啦?”棺材后边一位送葬的青年农民,忽然看见有人来问,便说:“这是我的妻子,半夜里生孩子,头一胎遇到难产,到天明就死了。孩子也没生下来,还问这干啥!”孙思邈说:“我从棺材缝里流出的血色来看,不像死人的血,你让棺材停一下,叫我看看情况,或许还能够把人抢救过来呢!”
人已经死了,怎么还能够救活?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仍然抬着棺材匆匆地向前地走。后来在孙思邈的再三说服下,青年农民才让抬棺材的人把棺材停在大路旁边。
打开棺盖一看,那位青年妇女的脸色像黄裱一般,没有一点血色,样子显得十分可怕。孙思邈伸出手来,摸摸她的脉搏,果然不出所料,青年妇女的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着。孙思邈很快选好了穴位,给她扎了几针,又从药包里取出一点药,给她灌进了口里。这时,大家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等待着……
抬棺材的人蹲下吸了一锅烟的工夫,青年妇女就生下了一个胖娃娃。在婴儿的哭声中,产妇也慢慢睁开了眼睛,苏醒过来了。大家看到孙思邈根据对血色的判断,救活了两条性命,都感到十分惊奇,说他是神医下凡,非常佩服他。产妇的丈夫看见妻子活了,又安全地生了孩子,于是由悲变喜,紧紧拉着孙思邈的手,半天才说道:“我一家三口人,怎么报答你的恩情呀!”孙思邈说:“不必谢我了,赶快把人送回去好好调养。”说罢,便大步向前走去,给远村病人看病去了。人们看着远去的神医的背影,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孙思邈简介_孙思邈简介_孙思邈著作
1个回答2024-04-24 07:17

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据新唐书载,他出生于西魏,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北周元老独孤信称他为圣童。他精通百家学说,善于谈老子、庄周之道,擅长阴阳、推步孙思邈简介,妙解数术,兼好释典。 孙思邈从小多病,“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的百姓都很贫苦孙思邈简介,很多人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因此他18岁时立志学医,终身勤奋不辍。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十八岁之后就“志于学医”,最后终有所成。

相传,孙思邈曾经作过唐太宗的御医,周宣帝,周静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与之,都被他婉拒,上元元年他称病退隐山中,唐高宗以良马赐之。卢照邻奉他为师。

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收集药方五千三百首。《千金翼方》是对《千金要方》的补编,共有三十卷。

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他特别强调医家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两篇,系统的论述了医德规范。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技术要精湛,第二是品德要高尚。《千金要方》卷首以显著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把医德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强调为人治病,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还强调以德养性、以德养身。较之汉晋医家,孙思邈对医德的论述,可以说是最全面的了。而这些基本医疗道德,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而不泥古。他将《伤寒论》的内容较完整地收集在《千金翼方》之中。在他一生行医的过程中,他十分重视妇人与儿童疾病的诊治,他认为这是关系人类繁衍的大事,故曰:“先妇人小儿……则是崇本之意也。”在针灸学方面,他不仅强调针药并用,还创设了新的穴位,创制彩色经络图,还常配合 *** 、灸治。同时,他还是食疗治法的积极倡导者。他反对魏晋时期盛行的服石求长生的风气,倡导积极养生,强身长寿。

孙思邈将道教内修理论和医学、卫生学相结合,把养生学也作为医疗内容。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孙思邈还对炼丹、服食以求长生成仙的道教方术作了探索。

宝鸡金台观内的药王像,牌位为“药王广援妙济真君之位”。

临终时,孙思邈遗嘱“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并遗有大量的医书,人尊其为“孙药王”。在陕西耀县药王山(原称五台山),有祭祀孙思邈的药王庙,并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有"二月二药王庙会"。此外在耀县还建有“真人祠”、圣母殿与祖茔碑。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妙应真人。

今台湾仍有祭祀孙思邈之庙宇,并称之“天医妙应真人”,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为其祭典,称之为“孙天医圣诞”。

在保生大帝信仰中,有所谓的“保生三真人”,认为孙思邈与吴夲、许逊在成神之后成了结拜兄弟。在厦门一带认为三神排行依序是大哥“金面”孙真人、老二“红面”吴真人、老三“黑面”许真人,但在台湾其排行则因地而异。

医虎喉:据说孙思邈一次夜间出诊的时候,遇到一只似乎要向他求救的老虎。他仔细一看发现老虎被人骨鲠住,便帮老虎治疗取出骨头。之后老虎为了报恩而成为他的侍者。

开棺救活产妇:传说孙思邈一次出诊偶遇出殡队伍,发现棺材渗出鲜血,乃请求开棺并救活棺内难产的妇人与腹中的婴儿。

更多 >>

究竟神医孙思邈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2-03 15:50

没有关系。

孙思邈的故乡在哪里_孙思邈有没有后代
1个回答2024-01-20 17:07
  京兆华原是孙思邈的家乡,位于陕西太白山附近,那你知道孙思邈如今有没有后代吗?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孙思邈的故乡在哪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思邈的故乡
  京兆华原是孙思邈的家乡,位于陕西太白山附近,这个地方盛产草药,孙思邈正是借助这个有利条件四处游历,寻找和钻研各种草药,并且渐渐的在四周有了些名声。

  他医术高超,并且很注重自身的 养生 ,是我国 医学 界的百岁老人,老寿星,后世为了纪念和对他表示敬仰之意,为他建造了一百多块石碑。他也因为信奉老庄学说,也是以为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所以很多的道教宫殿里都有“药王殿”。

  原来的京兆华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铜川原来也成同关,是在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 历史 源远流长,铜川四季分明,是陕西省的省辖市。

  如今的陕西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迅猛。而据记载,孙思邈最后葬在孙塬镇孙塬村,这个地方也因为孙思邈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说,这个村子里的人,老人长寿是寻常的事情,而男孩身体茁壮,女孩子身清枝拍材苗条。关于这个地方还有一个 传说 。

  据传,孙思邈死后葬在孙塬村的坟茔,但之后整个村子的人都生了同样的病,人们便都去孙思邈的坟茔前祈求,可是却在坟前做了同一个梦,梦中孙思邈拿着芭蕉扇骑着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地上却撒了一些李子,于是村人们纷纷改作焦、张、李三个大姓氏,之后他们的身体便都恢复正常了。
  孙思邈有没有后代
  孙思邈出生在唐代一个贫穷人家,他自小聪慧;被人称为药王。他的故乡在现今的陕西省,他写过很多关于医学的书籍,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关于孙思邈后代却知道的不多。

  那么孙思邈成年后娶谁为妻?孙思邈后代又有哪些人?这几个问题流传多种说法;其中两条被人们广为流传,第一个是:孙思邈四处行医,路过一个村庄;遇见有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大家都哭的很伤心;孙思邈走近一看,发现搭念棺材下面正在滴着鲜血,孙思邈就开始疑虑'棺材里的人已经死了,为什么还有鲜血在滴?死人的血不是会凝固吗?于是就问'棺材里的人是怎么死的?一男子说 棺材里是他昨晚难产而死的老婆,孙思邈听完让他们开棺;然后给棺材里的孕妇 针灸 、喂点药,他的老婆就活过来了,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跪谢孙思邈的救命之恩。

  之后孙思邈就继续前往村庄里面行医,遇到了一位病了的大娘,正有一位姑娘正在照顾大娘;她叫林月、行医的,但医术没有孙思邈高超;只医治些小病痛,孙思邈诊治大娘,林月在一旁帮忙,两天后大娘好起来了,孙思邈和林月就结婚了,一年后、生一儿一女,儿子叫孙正权;女儿叫孙正琴。流传的另一个说法是:孙思邈在同村是救过大娘,但没有遇见林月、诊治好村里的病人后 就继续出发行医答羡了,他这一生没有结婚生子。
  孙思邈的 故事
  孙思邈出生在北周时期,社会动荡,他住在太白山上的村子里,这个地方盛产药材,而孙思邈又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立志要钻研医药学,经常进山里采药,自己制作各种草药药材,有时候还自己亲自适用,酸甜苦辣咸,功效、药用,都要亲自验证。

  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发现许多新的疗法,在学术史上都是重要的发现和突破。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相传,从前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不能正常排泄,孙思邈看病人痛苦煎熬的样子,也是十分的焦急,一时之间却也没有别的 办法 ,正好看见旁边的孩子拿着葱管在玩儿,孙思邈受到了启发,于是 决定 用这个方法试一试,然后自己用嘴对着葱管吹了起来。果然,在他的努力下,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恢复了正常。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孙思邈为人聪慧,又十分的重视医德,不管病人是什么身份,得了什么病,都一律一视同仁。

  还有一件人尽皆是的 小故事 ,说是孙思邈到长安一带行医,在途中遇到丧礼,却见棺材中不停的滴着血,孙思邈过去一问,原来是孕妇难产,一尸两命。孙思邈觉得不正常,开棺一看,那孕妇果然流着血。孙思邈当即拿出针灸,产妇完全苏醒过来,后来又生了孩子,母子平安。长安的人们一看,纷纷赞扬孙思邈医术高超,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有哪些医学著作?
1个回答2022-08-11 17:19

孙思邈留下了两部重要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从这两部有名的医学著作里,可以看出:他既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有卓越的创造才能。

孙思邈为什么会成为一代名医
1个回答2022-10-25 03:17
因为好学,能够勤奋刻苦钻研,并且善于坚持。最主要还是有恒心有毅力吧。
孙思邈为了学医都放弃了什么?
1个回答2022-12-19 21:57

孙思邈热爱医学,不以医学为贱业,并且博阅群书,勤学苦练,从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把毕生精力贡献给医药事业,孙思邈拒绝了隋文帝给他的国子博士的官职,谢绝了唐太宗授给他的爵位,唐高宗拜他为谏议大夫,他再次辞谢。

孙思邈怎么死的 孙思邈的后代有哪些人
1个回答2024-01-08 21:14
孙思邈出生在北周时期,社会动荡,他住在太白山上的村子里,这个地方盛产药材,而孙思邈又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立志要钻研医药学,经常进山里采药,自己制作各种草药药材,有时候还自己亲自适用,酸甜苦辣咸,功效、药用,都要亲自验证。
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发现许多新的疗法,在学术史上都是重要的发现和突破。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相传,从前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不能正常排泄,孙思邈看病人痛苦煎熬的样子,也是十分的焦急,一时之间却也没有别的办法,正好看见旁边的孩子拿着葱管在玩儿,孙思邈受到了启发,于是决定用这个方法试一试,然后自己用嘴对着葱管吹了起来。果然,在他的努力下,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恢复了正常。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孙思邈为人聪慧,又十分的重视医德,不管病人是什么身份,得了什么病,都一律一视同仁。
还有一件人尽皆是的小故事,说是孙思邈到长安一带行医,在途中遇到丧礼,却见棺材中不停的滴着血,孙思邈过去一问,原来是孕妇难产,一尸两命。孙思邈觉得不正常,开棺一看,那孕妇果然流着血。孙思邈当即拿出针灸,产妇完全苏醒过来,后来又生了孩子,母子平安。长安的人们一看,纷纷赞扬孙思邈医术高超,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医学家。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被誉为是“古代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不过人们提起孙思邈的时候,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孙思邈这个人到底活了多少岁。
根据史料记载,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享年102岁。这是历史上比较清晰的记录。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据记载,孙思邈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但是在北周时期,洛阳总管独孤信曾经见过他并赞其“神童也”,而独孤信卒于公元557年,所以有人推算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到公元682年,他活了141岁。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传说,可信度比较低,大多数史料记载,孙思邈卒于682年,而关于他出生的时间却又有不同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生于公元581年。根据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孙思邈当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公元682年),享年102岁。
第二种说法是生于公元560年以前,费得道在《中国医学略史》中推测,孙思邈在578——579年间至少年逾弱冠,如此,孙氏应在公元560年以前诞生,其享年应为120岁以上。
还有一种说法,生于公元541年,这里的缘由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了。但是根据孙思邈和他儿子孙行的年龄又推翻了这种猜测。

孙思邈怎么死的
孙思邈死因不详是历史上的一大憾事,跟据历史准确的记载,孙思邈生于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岁,葬在故里孙原村孙氏祖坟。
他小的时候就体弱多病,但是为人却是极为聪明早慧,通晓诸子百家,被人誉作“神童”。从前隐居在太白上中,对医学上的民间药方和经验十分重视,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研究医学,对医德特别重视,提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要分别治疗,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要特别注意,是张仲景过后研究中医中药比较全面的人。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第一卷这样重要的位置来说明。他本人更是以德养身,以德养性的杰出人物。
出生于西魏时期(541-682)的孙思邈出生时间也是有好几种说法,有的人说他活了90多岁,有人说他活了102岁,还有说法称141岁或者165岁,虽然具体的年龄已经无法探究,但是他确实是个百岁老人,长寿之星。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卒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那么孙思邈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呢?
关于孙思邈的死亡,史书上只给了四个字——无疾而终。还有的野史上也说孙思邈最后得道升仙,长生不老,当然这也都只是猜测,具体的真实情况至今为止并没有任何记载和说明,历史上伟大而著名的人物,孙思邈死因不详。
孙思邈后代
孙思邈出生在唐代一个贫穷人家,他自小聪慧;被人称为药王。他的故乡在现今的陕西省,他写过很多关于医学的书籍,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是关于孙思邈后代却知道的不多。
那么孙思邈成年后娶谁为妻?孙思邈后代又有哪些人?这几个问题流传多种说法;其中两条被人们广为流传,第一个是:孙思邈四处行医,路过一个村庄;遇见有一户人家正在办丧事,大家都哭的很伤心;孙思邈走近一看,发现棺材下面正在滴着鲜血,孙思邈就开始疑虑'棺材里的人已经死了,为什么还有鲜血在滴?死人的血不是会凝固吗?于是就问'棺材里的人是怎么死的?一男子说 棺材里是他昨晚难产而死的老婆,孙思邈听完让他们开棺;然后给棺材里的孕妇针灸、喂点药,他的老婆就活过来了,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跪谢孙思邈的救命之恩。
之后孙思邈就继续前往村庄里面行医,遇到了一位病了的大娘,正有一位姑娘正在照顾大娘;她叫林月、行医的,但医术没有孙思邈高超;只医治些小病痛,孙思邈诊治大娘,林月在一旁帮忙,两天后大娘好起来了,孙思邈和林月就结婚了,一年后、生一儿一女,儿子叫孙正权;女儿叫孙正琴。流传的另一个说法是:孙思邈在同村是救过大娘,但没有遇见林月、诊治好村里的病人后 就继续出发行医了,他这一生没有结婚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