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一人

劳动模范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6-25 18:24

雷锋可以有,你也可以有。

读了关于笔记本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一写。
1个回答2024-06-25 18:22
每当我拉开抽屉,就会看到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每当我看到它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一件往事,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也使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读学前班的时候,一天,老师笑盈盈地对我们说:“现在学校要举办一个讲故事比赛过两天后开赛。
花火这个电视剧结局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6-25 18:21

女一号肯定会和男一号在一起的啊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猫和鱼的故事,猫喜欢吃鱼,但猫不会游泳,鱼喜欢吃蚯蚓,但鱼不能上岸,我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但你永远不能阻止,猫想游泳的梦想,鱼想上岸行走的狂想,每个人怀着梦想,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都有可能成为金钱和命运的傀儡,也许你曾经拥有一切,也许你一贫如洗,也许你曾经跌倒过,也许你曾经挣扎过,在深夜的街头或被窝里痛哭过,也许你心力交瘁,但冥冥之中有股力量与信念,让你咬紧牙关往前走,让你追逐你最初的梦想,那是因为有他们,默默支持我的父母,还有让我更努力的哥哥,还有同甘共苦的兄弟,以及突如其来的爱情,我凌骁绝不会让大家失望!

陈茜茜和谭越在一起了。

泗县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6-25 18:20
  泗县(古称虹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因古泗州府所在地而得名。

  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曾设立了夏丘县。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移虹县治此,以临汴河,北宋因之。清朝乾隆年间因泗州被洪泽湖淹没,徙州治于虹县,取其地势高,不惧水患,虹县名称遂改。

  虹县城东南为一系列北北西向砂礓缓岗,高程为37.3米,使城东地势明显高于城西的徐淮黄泛平原。当年汴河不易开凿,只得偏向东北,绕行今枯河头,再折向东南。当地盛传隋炀帝乘舟东下扬州,行至枯河头,因水涩舟止,不得不“纳粟行舟”,即在缺水河段用稷子拌香油铺于河底,两岸由人拽船而进。文献记载虹县以东汴河河道唐宋时期也确实屡有兴作,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河南采访使齐瀚以江淮运漕经淮水波涛,有沉溺之忧,遂开广济渠下流,自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于淮,逾时毕工,后以水流湍急,行旅艰阻,旋又停废,仍由旧河。[34]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遣宿、亳丁夫自泗州至虹县沿汴河修作踏道擗岸,其浅处为锯牙,以束水势,使其浚成河道”。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都水监丞侯叔献言:“昨疏浚汴河,自南京至泗州,概深三尺至五尺。惟虹县以东,有礓石三十余里,不可疏浚,乞募民开修。”徽宗大观中泗州知州胡师文因创开泗州直河,筑签堤阻遏汴水,兴师动众,费钱谷累百万计,寻复淤淀,生事*功而坐降。以上事例皆说明虹县城东的砂砾缓岗给汴河行水载舟带来很大不便,汴河不得不在虹县由东南流向折转东北。虹县城恰好处在两种不同地貌景观的分界带上,按照城市地理学观点,正是城址长久不废的原因所在。汴河河道的改向亦导致了虹县城市布局也是违背正南正北的传统主导方向。

  今泗县城区东西长约1公里,建筑形势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西门之间的老街集中了全县最主要的商店、旅馆、饭店和影剧院,行人熙攘。此街北侧十余米又有一条同方向的大街紧邻,现已辟作穿过城区的干线公路,其地面明显低于两侧,形成相对高差3米多的南北陡坡。据文献记载:“汴水由虞姬墓经阴陵、鹿鸣二山入州境,穿城东注。西关外为西汴河,东关外为东汴河。”“城内汴河一道,穿泮河而东,长二百八十丈。万历四十四年……以城内汴河道淤塞,城外水冲反跳,乃于水口筑石坝以截其流,开通东、西水关,浚深内河,旧河道凿泮池,使河口往来无滞。由是潼、汴二水之赴于虹者,会城西,穿城东,出东水关南绕,复迤逦而西注,始旋转而东流。”[36]这条低于城内地面的行车干道就是当年汴河的遗址。经县文管会同志指引,找到了它的西端——西水关旧址,砖砌券拱式水门宽3米,拱顶离地面2米,门内水道已为砖填塞。今泗县城的老街当年可能是汴河的南堤,沿河形成市街,买卖业集中的传统迄今不改,还保存着“牛市巷”之类具有商业功能含义的地名。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的会馆也邻街选址。城内汴河北岸依次集中着州县衙署、文庙、城隍庙等行政职能机构和受官府政权直接管理的科考、祀典场所。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郑刚中尝沿汴路西去陕西凤翔,留下一部记述沿途见闻的《西征道里记》,其中关于虹县的一段是这样说的:“虹县城因隋渠为壕,潴水深阔,城具楼橹。虹以西诸邑往往皆城,虹独坚密……隋渠自虹以上为陆,木已丛生,县以东水接淮口。”文意表明虹县护城壕水也与汴河相通,这与今日泗县城周围水道的形势是相符的。骑河筑城,城内行船,壕河相通的结构可能是汴河城市的显著特点。由此观之,汴河道上的宿州、虹县、灵璧、永城无论为州为县,皆遵其制。受运河流向和水运码头机制的影响,汴河城市沿运河走向的横轴拉得很长,而城市纵身相对很短。上述特点也影响了汴河故道上的村镇聚落,如:青阳镇(今泗洪县)、马翁店(今马公店)、通海镇(今通湾店)、静安镇(今大店乡)、蕲泽镇(今四铺集)、白禅(白善集)、柳子镇(今柳孜)、酇阳镇等,房屋建筑皆沿汴河而建,拉得很长。甚至影响了今天公路行车的速度和安全,交通部门正在着手改线,绕行村镇外圈,因为这些村镇房舍纵深不大,改线无需绕行过远。由于汴河淤废以后,河床改作车路,继续保持交通干道的功能,沿线城市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故能长久不废,很少有城址迁移的现象出现,这与前文介绍的永济渠——御河沿线城市的发展演变有所不同,虽然双方都处于易遭受洪水威胁的黄淮海大平原上。至于城市布局,则因为永城以西至开封间金元以降屡遭黄河溺荡,地面淤高,汴河形迹不存,旧城堙没,驿路改途。原来受汴河水运机制影响而出现的市街码头布局特点也渐渐丧失,故汴河西线带上的城市格局又转而服从明清北方平原城市方整的布局规律,不再显示运河沿岸城市的特点了。
二婚的人会有幸福吗
1个回答2024-06-25 18:17

二婚的人是否幸福,主要看对方是否能够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如果对方抠门,处处算计,把女人当做免费的保姆,这种婚姻只有无奈,毫无幸福可言。当然,二婚家庭,如果能够互相体贴,照顾,忍让,也许比原生家庭还要幸福。

做装饰工人貌似很赚钱?
1个回答2024-06-25 18:16
工人赚钱?笑话 其实装修中 技术含量最高的是木工 但是赚的是最少的 最赚钱是砖工 木工一天100 来元 砖工 最高达500 一天
请教几个《声律启蒙》中的典故问题
1个回答2024-06-25 18:15
不好意思,我家媳妇学的是现代文艺学。
外国名人的廉洁故事!外国外国外国!
1个回答2024-06-25 18:13

居里不幸逝世之后,居里夫人没有退缩,她谢绝法国教育部以居里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抚恤金的友好建议,却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丈夫留下的职务,同时奉养丈夫高龄的父亲,抚育两个幼小的女儿。每天早晨,她先是安排好家务,然后匆匆赶火车上班,为节省乘车费用,她总是乘坐设备简陋的二等车厢。晚上,她在极度的疲劳中返回家中照料老小。等到老小安睡,她又开始阅读、研究和写作,往往坚持到翌晨两三点钟。如果说居里夫人的才智是第一流的,那么她的顽强和毅力则是超一流的。居里夫人的成就就是用这种舍弃一切个人物质享受的代价换取的。

西游记到底是不是吴承恩写的啊
1个回答2024-06-25 18:12
  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但是,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沈承庆著)一书,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其考证思路是从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对比杨致和《西游记》和朱鼎臣《释厄传》两个版本之间增、删、改的故事情节变化及发展,论证小说的成书过程,理顺这三个版本的出版顺序,结合其中所体现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脉络,追根溯源论证《西游记》作者的阅历及身份,考证出《西游记》一书与吴承恩毫无关系,真正作者应为明嘉靖时代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有诗《赠李石麓太史》,石麓为李春芳的号。李籍隶江苏兴化县,嘉靖年间状元及第,因善撰“青词”而累升宰辅。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有号“华阳洞主人”。曾受命总校《永乐大典》。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承庆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编撰《西游记》”之意。 民间有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晚年时孤苦,其子苏轼为解其闷,便编写一些奇异的小说,给父亲解闷。编写了西游记里的一些故事片段,人物来历等,但毕竟是为娱乐,其书并未写完整,往后流传,由吴承恩补充编撰。西游记可以说有不少宗教常识,苏轼是笃信佛教人士,也有其友佛印僧人,加之苏轼乃文学奇才,有丰厚的文化素养,故而此书出自这位文学家也不是奇怪之事。 胡适与鲁迅主张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根据是明天启间《淮安府志》,该志记有吴承恩作《西游记》,但未说明此为何类图书。清代咸丰重刻《淮安府志》删去这一条。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先生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然而细观他们的考证,所依据的间接材料有二条,直接材料仅一条。

  间接材料之一

  吴玉搢(1698-1773)《山阳志遗》卷四:天启旧《志》(指天启《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吴承恩)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 吴玉搢距《西游记》问世已近二百年,判断的依据又唯有明天启《淮安府志》,他的发言权其实和我们差不多。

  间接材料之二

  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话》卷二十一:按旧《志》,称射阳性敏多慧,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著杂记数种。惜未注杂记书名,惟《淮贤文目》载射阳撰《西游记》通俗演义。是书明季始大行,里巷细人乐道之,而前此未之有闻也。……按明郡志谓出自射阳手,射阳去修志未远,岂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说攘列己名?或长春初有此记,射阳因而演义,极诞幻诡变之观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国志》,《三国》之有《演义》。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上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妇孺皆解,而他方人读之不尽然,是则出淮人之手无疑。 这里判断的唯一依据仍是天启《淮安府志》,据鲁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实际上是据吴玉《山阳志遗》卷四写成,因为它沿袭了该书将《淮安府志》中“复善谐剧”作“复善谐谑”的误书。吴、阮两人都提到书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吴承恩之作就是小说《西游记》之后的旁证,但学术界对小说中的方言问题一直有较大争论,清初黄太鸿《西游记证道书跋》就已称:“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称吴承恩为作者的还有丁宴《石亭记事续编》、焦循《剧说》等,但他们或据《淮安府志》,或依《茶余客话》,这意味着将著作权判给吴承恩的依据其实只有一条。

  直接材料

  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口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章培恒先生根据这条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证。正面:《淮安府志》没有说明吴承恩《西游记》的卷数或回数,也没说明该篇的性质。历史上常有两种著作同名的现象,如清初沈谦与唐孙华就各有一部《东江集钞》,明代与清代都有一部小说名为《如意君传》。约比吴承恩大二十岁的安国也写过《西游记》,不过那是游记之作。因此,并不能据此断定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百回本《西游记》。反面:清初著名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有如下著录:唐鹤征《南游记》三卷吴承恩《西游记》沈明臣《四明山游籍》一卷其时距万历二十年(1592)《西游记》首刻刊行已有半个多世纪,它已是大家熟知之书,可是黄虞稷却将吴承恩的《西游记》明确归入地理类,足见该书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就像与吴承恩同时代的人写过《东游记》、《南游记》之类的游记一样。 专家们认为,关于《西游记》作者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大都否认为吴承恩所作。也有人认为,关于《西游记》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只根据《西游记》中的一首诗是暗含李春芳,还不够有说服力,这只能是一家之言。要真正解开《西游记》作者的历史之谜,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把自己当做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自己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这是什么意思哦?
1个回答2024-06-25 18:10
个人觉得,对待人和事都要从多方面观察思考。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个自己快乐、让别人也快乐的人,就要把自己当做别人,把别人当做自己;把别人当做别人,把自己当做自己,我则认为,做到真正的快乐,最重要的是把别人当做自己。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快乐,也希望自己能带给别人快乐。如果自己真的快乐,那就懂得了把别人当作自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