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

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迁
1个回答2024-01-26 02:26

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释义:

基本:土:故土,家乡;重:难,不随便;迁:迁徙,搬家。

古义:旧指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也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舍不得搬走。

安土重迁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非常看重自己的家乡、祖国,甚至愿意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到故乡去生活。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迁”来表达安于故土生活。

出处: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

引证:

1、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东周列国志》

2、我们那里的人都安土重迁,出门十五里就要写家书的。——汪曾祺·《落魄》

安土重迁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安土重迁这个话题。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他们经历了城市的喧嚣和疲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们发现,虽然在城市里生活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却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开始向往回归自然,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

而安土重迁,也成了一个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离开城市,回到自己的故乡或是其他的乡村地区。他们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新家,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开始种植农作物,有的人开始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有的人则开始创办自己的小店铺。

这些人们从原本繁忙的城市转向了安静的乡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安土重迁这个成语。

总的来说,安土重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家乡和文化有所关注和爱护。

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迁
1个回答2024-03-08 05:51

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笑樱迁的意思是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释义:

基本:土:故土,家乡;重:难,不随便;迁:迁徙,搬家。

古义:旧指留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也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舍不得搬走。

安土重迁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非常看重自己的家乡、祖国,甚至愿意离开繁华埋升毁的城市回到故乡去生活。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们常用成语“安土重迁”来表达安于故土生活。

出处: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

引证:

1、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东周列国志》

2、我们那里的人都安土重迁,出门十五里就要写家书的。——汪曾祺·《落魄》

安土重迁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安土重迁这个话题。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人们,他们经历了城市的喧嚣和疲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们发现,虽然在城市里生活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上却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开始向往回归自弯备然,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

而安土重迁,也成了一个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离开城市,回到自己的故乡或是其他的乡村地区。他们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新家,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有的人开始种植农作物,有的人开始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有的人则开始创办自己的小店铺。

这些人们从原本繁忙的城市转向了安静的乡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安土重迁这个成语。

总的来说,安土重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家乡和文化有所关注和爱护。

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1 22:58

安土重迁: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

成语拼音:ān tǔ zhòng qiān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扩展资料

成语用法:安土重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重,不能读作“chónɡ”。

成语辨形:迁,不能写作“千”。

近义词:恋恋不舍、安居乐业

反义词:背井离乡、志在四方

成语例子: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安土重迁意思
1个回答2024-03-11 17:31

安土重迁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土重迁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的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贺桐祥成语出处为:(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安土重迁”。

汉元帝治国的故事告诉人们,在中国古代,人们的乡土观念十分浓厚,只有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禅搏在本地实在没有出路了,人们才会被迫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否则只要有一丝希望,人们还是会留在故土。留恋故乡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诉求。在当代社会中“安土重迁”的思想,依然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安土重迁的成语典故:

汉元帝时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农民纷纷破产,有的投入田庄,沦为佃客和奴隶,有的成为国家佃农,有的成为流民。这样一来,这些人原来所承担的租税赋役,都转嫁到了自耕农身上。同时,由于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天灾频繁,各地不断暴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汉元帝以德教治国,以期缓和社会矛盾。

永光四年九月,汉元帝下令撤销了一些墓园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十月,又下令撤销了各郡国祖庙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当元帝自己在渭城县的陵墓修建开始后,接着,汉元帝又下令撤销了为父母陵园设置的护墓及祭祀人轮派员。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成语安土重迁?
1个回答2024-01-24 11:34

安土重迁[ān tǔ zhòng qiān]

安土重迁,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tǔ zhòng qiān,重:不轻易。意思是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出自《汉书·元帝纪》。

常用成语安土重迁
1个回答2024-01-26 02:26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特别是过去,上世纪的老人受这种观念影响更深。

用安土重迁造句:

1、对此郑玄也很失望,但是却也是没办法,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意识可是很难改变的,更是源远流长的。

2、什么都不知道才好呢!现在大部分还是不愿走,安土重迁嘛,谁都不愿舍弃祖业,而且上党由太守庞淳坐镇,尚有五千兵马。

3、其实黄忠本不想来洛阳的,古人安土重迁,他也差不多,只是他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吃药一年多,不见好转,满荆州的神医都治不好。

4、其所流露出的诸般伤感情绪除了共时性的社会原因外,还受安土重迁念故恋群等 文化 传统和民俗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引发和制约。

5、而这一次,无法抵挡的话,那么这么一大批的人也不会流离失所,至少有另外一个可以安土重迁的位置。

6、而今已近花甲之年,退居二线,恋家心切安土重迁欲回归故里,本悠哉哉地开始享受生活。

7、高迪诺老头从来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人,要不是里皮老头百般说服,他作为五星级体能教练是不会来到中超这样一个低级别联赛的。

安土重迁 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12:56
安土重迁
ān tǔ zhòng qiān
[释义] 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语出] 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对;人情所愿也。”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辨形] 迁;不能写作“千”。
[近义] 恋恋不舍 安居乐业
[反义] 背井离乡 志在四方
[用法] 表示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安土重迁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17 14:41
指搬迁看重~愿意随便搬家



语发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语释疑: 安安习惯土本乡本土重难 留恋故土肯轻易迁移

语误用:易理解相反认重字 重视注重意思

语处: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性;骨肉相附情所愿

语示例: 自古道:~说离乡背井怕(明·冯梦龙《东周列志》第七十八)

近义词 安土重居
安土重迁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8 15:15
指把搬迁看的很重~不愿意随便搬家


成语发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成语释疑: 安,安心,习惯。土,本乡本土。重,难。 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成语误用:易理解相反。认为“重”字 是“重视”,“注重”的意思
成语出处: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成语示例: 自古道:“~。”说了离乡背井,那一个不怕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近义词 安土重居
关于安土重迁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07 01:40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