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百步天天有

以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5 14:53

故事: 战国时,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为什么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表示将要停止打仗

关于成语“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典故吗?
1个回答2024-03-06 18:46
战国时,孟子来到了魏国的京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会见了梁惠王(即魏惠王)。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了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孟子·梁惠王篇》载有如下的一则故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国事,总算是尽心的了。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济源县一带)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一部分到河东去,还调动粮食到河内去救济。遇到河东年成不好时,我也这样地调剂救济。看看邻国,没有哪一国的国君比我更能替老百姓打算的了。可是,为什么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纷纷离境而致人口日见减少呢?又为什么我国也并不因此常有邻国百姓投奔前来而使人口日见增多呢?”

孟子说:“您是喜欢打仗的,我就用打仗作个比方吧:战鼓咚咚地敲着,士兵们挺起刀枪向前冲去。但是有些怕死的士兵却弃甲丢盔,回头逃跑,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来了,有的则跑了一百步才停住。有个跑了五十步的,便向跑了一百步的那些人说:‘瞧你们这些胆小鬼,多丢人哪!’——您说,他这样讥笑别人是应该的吗?”

梁惠王说:“不应该,他虽然比跑了一百步的少跑五十步,但是他也同样逃跑了,难道不同样是胆小鬼吗?”孟子笑道:“您既然已经明白这个道理,怎能认为自己比邻国的国君高明呢!”

讥笑别人不高明,而自己其实也并不怎么高明。对于这类情况,后来的人们就有一句成语来作比喻,说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百步穿杨的故事,成语百步穿杨的主人公是谁
1个回答2024-01-29 20:16

养由基。

话说楚国襄阳郡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由于两人的箭术很精,都互相看不起对方,都说自己的箭术才是最准的。

有一天,两个人又比上了,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说:“请多多指教!”

养由基微微一笑,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太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潘虎一听他要射一百步外的柳叶,觉得他是在说大话。养由基说:“你等着瞧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所有人都为这种不可思议的箭术惊呆了。

潘虎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世上根本没有这么高明的箭术。于是,他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他想:这次看你怎么射?上次只是你的运气罢了!

养由基向前走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潘虎看到这种情况,大声惊呼:真是好箭法啊!在场的人在惊呆了一下之后,都发出了喝彩声。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杨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养由基一听,心想:此人口气好大啊,于是,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养由基问:你说怎么保持呢?那人说: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十步笑一百步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4:48

败下阵来,逃五十步的笑逃一百步的,形容犯同样的错误还耻笑他人。

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2 18:30
就是明星的成名过程
五字成语,百步后面有三个字,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9-03 22:42
“百步能穿杨”!
50步笑百步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06 12:15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什么叫退一步,进百步?
2个回答2022-12-26 12:07
一时的忍让退步,可以为今后的前进打下基础。意思要目光长远 忍一时之不快。
你如何理解一百步和九十九步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1-29 17:27
就是说做一件事要坚持到底,你已经走了九十九步,再坚持一步,就胜利了。

可以说九十九步与一百步的区别就是是失败与胜利的区别或者放弃与坚持的区别。
五十步笑一百步的详细典故?
1个回答2024-03-04 17:37
典故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这样的:“王好战,请以战喻。慎然鼓之,兵刃既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意思说:战斗中有两个打了败仗的士兵,向后逃跑了五十步的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实际上他们两人都是临阵逃跑,实质是一样的。现在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