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断离歌

梦三国姜维怎么中断麟断离弦技能
1个回答2024-01-24 18:00
点完技能之后在读条没读完的时候按S就可以中断了。
弹断琴弦诉不尽离殇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06 01:03
琴弦借指知音,断弦是指知音去逝,后面的离殇也说明知音不会再来,整句的意思就是与知音阴阳两隔,心中有着说不尽的思念离苦情绪。
断弦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1-05 09:48
我的弦就断了。
那个弦断了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06 18:35
浩介本来希望和父母在一起的, 但父亲贞幸却把金钱看得比亲情还重要,使他的希望彻底幻灭。失望使他对父母最後的一丝眷恋这根弦终於断了!

弦是对父母最後的一丝眷恋
断了是希望破灭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的是谁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01:38

出自宋代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相关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

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知音稀少,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弦断有谁听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1-27 12:07
  出自岳飞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阴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此词作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七月南宋向金屈膝求和之后,岳飞虽极力反对,但因奸臣当道,朝廷仍是订签条约。因为日有所思,夜里就有所梦。因为担心家人,担心千里之外的国土,是夜回到中原的好梦却被蟋蟀的叫声惊醒了。这时的周遭万籁俱寂,正是三更时分,也就是现在的清晨三四点钟。
  作者心思重重,披衣起来,此时不仅环境清静,更是月色撩人。因为心中装填着国事,难已再寝,沿着廊阶前徘徊思虑。至如此,通过词的前两句,了了数字,概括了作者从梦醒时分,月夜环境,再到重重心思,字字皆含意境,笔笔环绕心情,无不体现出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日不食、夜不寝的事实来。
  作者如此担心,如此忧虑,正是愁闷的结果。想到远处的家乡被金兵占领,北方又传来入侵的消息,作为挂帅的将领,不能救亲人于危难,不能援助国家于水火之中,一种难能排泄的压力和苦痛积压在心头,教人痛不欲生。
  千里道路,万般阻隔。结合多少年来南征北战的出生入死,到现在朝廷的软弱无能,一种对比下的消极令他不仅感到愤慨,更是无可奈何的伤心。
  想到自己为国为民,屡建战功,直到白发两鬓,忠心如此时这半空中的明月一样清澈可见,只是较于求和的朝廷,比及自己想要收复中原的雄心,似乎形成了有力的撞击和对比。想到自己即使奋不顾身,忠贞不屈,何处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一腔热血,满怀壮志,却得不到共同的认可,这其中多少难言之隐,又有谁个知晓?
  词人对月感叹,心胸烦闷,无不感伤。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千年之后,我们重读岳飞这首《小重山》,如获明月之夜,我们仰首对月,静听耳边寒蛩鸣叫,想到外寇入侵、战火纷飞,家人离落失守,何处会有心情入寝?正是透过岳飞这首《小重山》,我们不仅能感受得到战争的残酷,更是能体现到一个热血军人的爱国之情,透过他居安思危的心情,我们不禁又看到了一位舍家事而国家的将帅,在轮回的精灵明月下感叹的情景。
  作者一生戎马生涯、戍守边疆。此时夜深人静之际,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却听到的是求和的消息,这种消极和软弱的做法,极大的伤害到了一个奋勇当先的将士。夜半明月下,难寝无了睡意的军人,站在远离亲人的战场上,只有感伤和痛心。
  透过全词词句,不同与他的《满江红》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环境衬托出了词人身置其中的环境的清晰,透过环境烘托出他的忧愁之深,更能理解到一个明月下徘徊在空阶下的爱国将军,感叹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换不来朝廷错误的作为的悲愤心情!作者以《小重山》词牌名填词,可见他的用心良苦。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句出自何典故
1个回答2024-01-30 05:01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个回答2024-02-23 07:08
出自于 岳飞的《小重山》,全词如下: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的上阕写深夜梦回的押郁心情。寒蛩的鸣叫,蒙胧的月色;梦回三更,斗哗独绕阶行。时间、景色、环境、行动。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绕阶独行,以及隔帘望空中朦胧月色,可以看出他壮志难谨轮伸的孤愤之情。下阕写壮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归山松竹老”喻故乡中原盼归人老和作者急欲杀回故乡,收复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笔,顿挫出之。“欲将”三句,以“高山流水”祥销信、知音难觅的比喻,抒写抗金主张。曲高和寡的郁闷、忧愤心情。全词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扬顿挫、比喻蕴蓄、情景交织,有很高的艺术境地。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谁说的
1个回答2024-04-09 10:31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岳飞抗金的志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忌恨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进行阻找,故岳飞有曲高和寡、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诗第一首 “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近。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含蓄的笔法点出 “知音”难遇的一种凄怆情怀,甚为沉郁。
“弦断有谁听”出自那里?
1个回答2024-01-29 19:10
  出自岳飞的《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阴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此词作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七月南宋向金屈膝求和之后,岳飞虽极力反对,但因奸臣当道,朝廷仍是订签条约。因为日有所思,夜里就有所梦。因为担心家人,担心千里之外的国土,是夜回到中原的好梦却被蟋蟀的叫声惊醒了。这时的周遭万籁俱寂,正是三更时分,也就是现在的清晨三四点钟。
  作者心思重重,披衣起来,此时不仅环境清静,更是月色撩人。因为心中装填着国事,难已再寝,沿着廊阶前徘徊思虑。至如此,通过词的前两句,了了数字,概括了作者从梦醒时分,月夜环境,再到重重心思,字字皆含意境,笔笔环绕心情,无不体现出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日不食、夜不寝的事实来。
  作者如此担心,如此忧虑,正是愁闷的结果。想到远处的家乡被金兵占领,北方又传来入侵的消息,作为挂帅的将领,不能救亲人于危难,不能援助国家于水火之中,一种难能排泄的压力和苦痛积压在心头,教人痛不欲生。
  千里道路,万般阻隔。结合多少年来南征北战的出生入死,到现在朝廷的软弱无能,一种对比下的消极令他不仅感到愤慨,更是无可奈何的伤心。
  想到自己为国为民,屡建战功,直到白发两鬓,忠心如此时这半空中的明月一样清澈可见,只是较于求和的朝廷,比及自己想要收复中原的雄心,似乎形成了有力的撞击和对比。想到自己即使奋不顾身,忠贞不屈,何处又能得到朝廷的支持?自己一腔热血,满怀壮志,却得不到共同的认可,这其中多少难言之隐,又有谁个知晓?
  词人对月感叹,心胸烦闷,无不感伤。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千年之后,我们重读岳飞这首《小重山》,如获明月之夜,我们仰首对月,静听耳边寒蛩鸣叫,想到外寇入侵、战火纷飞,家人离落失守,何处会有心情入寝?正是透过岳飞这首《小重山》,我们不仅能感受得到战争的残酷,更是能体现到一个热血军人的爱国之情,透过他居安思危的心情,我们不禁又看到了一位舍家事而国家的将帅,在轮回的精灵明月下感叹的情景。
  作者一生戎马生涯、戍守边疆。此时夜深人静之际,想到自己忠心耿耿,却听到的是求和的消息,这种消极和软弱的做法,极大的伤害到了一个奋勇当先的将士。夜半明月下,难寝无了睡意的军人,站在远离亲人的战场上,只有感伤和痛心。
  透过全词词句,不同与他的《满江红》的是: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环境衬托出了词人身置其中的环境的清晰,透过环境烘托出他的忧愁之深,更能理解到一个明月下徘徊在空阶下的爱国将军,感叹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换不来朝廷错误的作为的悲愤心情!作者以《小重山》词牌名填词,可见他的用心良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