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情歌

大理洱源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09 09:37
大理洱源的传说
知道中搜下吧 应该有答案了
洱源李姓来源?
1个回答2024-05-24 16:31

关于李姓的源流,有多种说法。首先,李姓源出赢姓。血缘先祖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其次,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然后,也有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这一说法。蜀汉时期,诸葛亮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李等姓。最后,也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李的说法。比如蒙古族李雅拉氏,清朝中叶以后取其姓首字谐音汉字“李”为姓。

洱源凤羽古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4-19 12:50

白洁夫人,又称慈善夫人,生卒年不详,唐开元年间人。原籍浪穹诏(今大理市洱源县),后嫁与邓赕诏(今洱源县邓川)诏主为妻。蒙舍诏(今大理巍山).

洱源县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3-27 18:42

丰 时、丰 咩、施望欠、赵善政、罗 时、阿 这、杨南金、何邦渐、艾自修、赵时俊、高上桂、侯允钦、王 崧、杨友棠、赵辉壁、施滉、施介、马金墀、马鉁、马锳、马崟、李识韩、罗铁鹰、马 曜、张文勋、杨亮才、杨丽萍、李映龙

普洱茶在哪里起源的?
2个回答2022-10-05 20:33
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

“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
普洱茶历史的“普洱茶”溯源
1个回答2024-01-05 05:25

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 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武侯就是诸葛亮· 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基诺族,深信武侯值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 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唐朝 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
古代种植茶树的先民濮人,现今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 史称“茶兴於唐,盛於宋”。主产於西双 版纳的普洱茶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就已销往四面八方。阮福(普洱茶记)记载: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宋代(公元 960—1279年)除进行川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以普洱茶与宋朝静江 军作茶马交易。运至中原和江南一带的普 洱茶,是上乘的“紧团茶”,又称“圆茶”。宋 朝名士王禹系品尝了芬芳浓郁的曹洱茶后, 写了一首赞美诗:“香於九畹芳兰气,圆如三 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 亲。”诗中所指“圆如皓月”,就是普洱紧团 茶。元代(公元1206—1368年),普洱茶已 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元代李京在(云 南志略诸夷风俗)、<金齿)、(白夷>(指傣族) 条说:“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相互 贸易”。民间在普洱进行茶叶交易的年代甚 为久远。(滇云历年志>载:“六大茶山产茶 ……各贩於普洱。……由来久矣”。
普洱茶 这一名词是由民间茶叶交易而形成,正式载 入史书则是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 明人谢肇制在《滇略》中说:“士庶所用,皆普 茶也”。<新纂云南通志)指出:“‘普洱’之名 在华茶中所占的特殊置,远非安徽、闽浙 可比。”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 期,因为作为贡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地 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此时,以“六大茶山 “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年产乾茶8万担,达 历史最高水平。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八年 (公元1661年),仅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就达3 万担之多。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 年),普洱茶的生产仍然兴旺,仅慢撒茶山 (易武)就年产5干余担。在西双版纳广袤 的沃土上几乎家家种茶、制茶、卖茶。茶山 马道驮钧终年回荡,商旅塞途.生意十分兴 隆。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派往 云南的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以 加强行政统治),在普洱设置“普洱府治”.在 攸乐山(现为景洪市基诺族乡,六大茶山之 首),设置“攸乐同知”,驻军5百,防守茶 山.征收茶捐。在勐海、勐遮、易武、倚邦等 茶山,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管粮食、茶 叶交易。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撤销攸乐 同知,设置思茅同知,并在思茅设官茶局,在 “六大茶山”分设“官茶子局”,负责管理茶叶 税收和收购。在普洱府道设茶厂.茶局统一 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和贸易,一改历代民间 贩卖交易为官府管理贸易,普洱便成为茶叶 精制、进贡、贸易的中心和集散地。於是,普 洱茶这一美名,便名震天下。正如清人檀萃 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 处,可谓大钱矣”。 在普洱茶的传说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孔明兴茶之说。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记:“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此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诸葛亮征南中之事,据历史记载: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二月诸葛亮大军出成都南下,乘船顺水到乐山,之后“五月渡庐”,渡金沙江进入今云南区域,之后“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到十二月还成都。关于诸葛亮在云南区域内的具体活动时间无史书有具体记录,但从二月出师,五月渡金沙江,中间还顺流乘船用了近三个月,诸葛亮大军再渡金沙江回到成都由于是逆流,所用时间不会少于三个月,则诸葛亮大军在今云南境内活动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月。据专家考证,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在曲靖一带,三国时云南的交通条件不如四川,诸葛亮大军从成都走了一段水路后到金沙江用了三个月,照此速度既要行军又要打仗,其大军从金沙江到曲靖时间也需要一二个月,从曲靖再回到金沙江边又要一二个月,照此时间推理,诸葛亮大军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在曲靖一带活动,还要“七擒七纵”孟获,从时间上推断诸葛亮只可能到过曲靖一带,而且在曲靖一带也没有停太长时间。因此说诸葛亮到过保山,到过思茅,到过六大茶山从时间上就是不可能的。既然诸葛亮只可能到过曲靖一带,那么为什么在云南很多地方都有诸葛亮到过的传说呢?这里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诸葛亮平南中用的是攻心战术,因此颇受云南人爱戴,其二应该是名人效应。

洱源桃花源景区在什么地方
1个回答2022-12-17 20:21
洱海桃源码头旁边。桃花源景区与双廊隔海和相望,是大理游船的停靠点,桃花源景区风景优美,现有不少临海客栈,与双廊相比,这里的游人相对较少,多了几分宁静。桃花源景区距离蝴蝶泉很近,交通十分便利,。
民国大理洱源有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1-03 21:48
施 滉
  施滉(1900~1933),男,白族,玉湖镇北门古槐村人。革命人士。

  马金墀
  马金墀(1860~1953),字直坡,白族,洱源县茈碧乡人。曾为云南省整理金融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志筹备处省志馆顾问。

  马 鉁
  马 鉁(1886~1963),字少坡,白族,洱源县茈碧乡人。马金墀长子。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马 锳
  马 锳(1895~1975),字幼坡,白族,洱源县茈碧乡人。马金墀次子。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马 崟
  马 崟(1896~1980),字稚坡,白族,洱源县茈碧乡人。马金墀三子。革命志士。

  李识韩
  李识韩(1883~1958),白族,字佩荆,洱源县茈碧乡人。云南洱源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罗铁鹰
  罗铁鹰(1917~1985),原名罗树蕃,曾用笔名骆驼英、华莱士等,洱源县玉湖镇人,著名抗战诗人。
洱源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2 20:09

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唐麟德元年(664年)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
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
元宪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
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国元年(1912年),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
1956年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
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
2003年12月,区划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归大理市,江尾镇改称上关镇;2005年1月,茈碧乡和玉湖镇合并后称为茈碧湖镇。
2006年末,洱源县辖茈碧湖、邓川、右所、三营、凤羽、乔后等6镇和牛街、炼铁、西山等3乡,共2个社区、88个村委会。

“普洱茶”的名称起源于什么?
3个回答2023-01-18 23:55
“普洱茶”的名称起源于“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