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

三国周郎指的是谁
1个回答2022-11-29 16:22
周瑜,字公瑾
周郎的人物简介
1个回答2024-02-10 20:12

周郎,一九六九年生,男,安徽宁国人氏。自由撰稿人。中国武侠文学会签约作者。自幼好读书,曾在父亲的指导下对中国古典文学诸如先秦诸家散文、诗经、两汉诗文、唐宋诗词、元杂剧及明清小说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中学时代对英、法、俄、意、德、美、西、拉美、东欧诸国经典文学作品亦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就各种文学形式的创作都做过程度不同的尝试。 在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大赛上,周郎作品《鸳鸯血》与港台名家于东楼先生的《短刀行》、温瑞安先生的《温柔一刀》一起,荣获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创作大奖赛最高奖――银剑奖。是大陆诸多参赛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惟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作者。

三国中周郎是谁
1个回答2024-04-17 21:43

美周郎周瑜,吴国水军都督

周郎是谁
1个回答2023-07-29 19:25
周瑜,语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岩辩或: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是说周瑜粗伍自小就精熟知晓音乐,即使酒过三巡,只要曲子弹错,都逃不过周瑜的耳朵,而且周瑜每次听出来都必定会回头看演奏者一眼灶尘,就有人编出歌谣"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辨音律的典故。
周郎指谁
1个回答2024-01-22 02:07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曲有误,周郎顾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2个回答2022-06-14 07:35
指的是周瑜,周瑜除了军事上的能力突出外,对音律也很有造诣,九城网页游戏热血无双江东美周郎副本中详尽的描述了此事
周郎顾曲的典故出处
1个回答2024-01-24 21:57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生于公元233年,卒于297年,生于蜀国,蜀亡归晋,为西晋史学家。所著《魏书》、《吴书》、《蜀书》合称《三国志》,名列国学二十四史之一的断代史。
《三国志》用笔简墨严谨,少有冗言,也因过简后为南宋裴松之加注,是以为《裴注三国志》。
正是在这个用笔简约的《三国志》里,陈寿却给我们留下了除英雄争战指点江山外的别般风情。
陈寿处身西晋,晋承曹魏一脉,吴蜀是为对立敌方,但在三国志提及周瑜时,却不惜多处称颂。
论到周瑜才干时,陈寿行闭悔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等词相称,这种英华才气明显别与诸葛亮的名士风度。周郎之才,更多为少年朝气,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
周瑜死后,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
按《三国志》记载,周瑜除胆略兼人、雅量高致外,还气度恢宏,雍容恢廓。
孙策初亡,孙权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档正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折服赞叹,“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态册:‘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最早就典出周瑜。
而陈寿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典故。
魏晋的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重要时代,正如李白所诗,“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这种风格被《文心雕龙》誉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具有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风清骨俊里又含政治理想的飞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以及浓郁的悲剧色彩。
除文学外,这也是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时代,名曲《广陵散》就是失散在此时,此曲叙聂政刺韩王事,是琴曲中唯一有杀伐之气者,嵇康一死,无人能奏。
与《广陵散》并称当时的《长河吟》相传就是为周瑜所做。
也有一说,《长河吟》为后人附会之作。

周郎顾曲是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22:11

原指周瑜业余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而现在不仅只对于音乐的鉴赏,它既可以是男女间的思慕,甚至代指情郎。也可以是惺惺相惜,知音间不言而喻的意思。至今多指的是怀才不遇的代名词了。

顾曲周郎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4 19:34
“顾曲周郎”是指周瑜精通音律,后来泛指精通或爱好音乐戏曲的人。
典出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
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郎顾曲 还有"知音"出自何典故?!
1个回答2024-03-04 15:52
翻译:
周瑜年少时精通音乐,他虽然是显爵之后,但别人弹奏的乐律如果有错误,他听后都能够知道,知道以后就一定会去纠正别人的错误。当时的人有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曲同样也是出自于这个典故,伯牙可以称作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琴家,而钟子期则可被称作最早的音乐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