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海洋

海洋的秘密
1个回答2024-02-13 13:47
在很多人看来,大海里的资源不外乎有点鱼,有点咸水。其实,这个现象只是说明了人们对大海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而更多眼睛看不到的,却都很陌生。比如带鱼是否可以养殖、海洋洄游生物为何能够形成鱼汛等等。通过对大海的深入了解可知,大海不但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还是我们地球上的聚宝盆。



大海被称为人类的聚宝盆,确实是因为大海比较奇妙,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大海里不但有耐高温的生物、耐低温的生物,还有耐高压的生物。深水鱼之一的带鱼就是耐高压的,我们经常品尝带鱼,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再者带鱼是洄游生物,是不能人工养殖的。据海洋专家介绍,在太平洋下面4000米~5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生物是在高压下生存的。海水每深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而地球上的人所承受的只是一个大气压,如果几千米深的海底就有几百个大气压,人在那里就会被压成一张纸。但是那些深海生物照样生存,可以活动,说明它们具备一些独特基因。



从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三分之二的面积,而且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利用与开发还远远不够,甚至对海洋的资源储备情况还未掌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认为,大家对海洋谈得比较多,一讲海洋就是蔚蓝的大海,就是海水,实际上这一概念是不完整的。海洋说起来应该是三个组成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好像我们的一杯茶,杯子就是岩石圈,里面的茶叶就是生物圈,里面有鱼有虾,杯子里面的水就是水圈,所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海洋的概念,不要把海洋简单等同于海水。金院士形象的比喻,就使人们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对于通俗意义上的大海,实际乃是“两个大洋”:一个是传统性的,就是人们常见的蓝色大海,平均水深大约有4000米。另外,深海下面还有一个大洋叫海底大洋,被称为“黑色大洋”,海底以下深到7000米,都是它的范围。其中没有光线,流动的是流体,其中不完全是水,还有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其他还有些矿物质的东西在里面流动。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宝库,主要是这“两个大洋”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起源于大海。专家介绍,地球上早期生命体形成时,对于太阳的紫外线是不具有抵抗力的,没有保护系统,而巨厚的海水是有效的保护层,所以人们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与大气交换,海洋给大气输送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成为气候的调节器。台风等自然现象都在大洋上生成,对人类自有利的一面,还有弊的一面,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总之,大海给予人类生命,人类更应该了解大海,利用大海,更好地爱护大海,回报大海。
海洋的秘密
1个回答2024-02-24 13:18
在很多人看来,大海里的资源不外乎有点鱼,有点咸水。其实,这个现象只是说明了人们对大海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而更多眼睛看不到的,却都很陌生。比如带鱼是否可以养殖、海洋洄游生物为何能够形成鱼汛等等。通过对大海的深入了解可知,大海不但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还是我们地球上的聚宝盆。



大海被称为人类的聚宝盆,确实是因为大海比较奇妙,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大海里不但有耐高温的生物、耐低温的生物,还有耐高压的生物。深水鱼之一的带鱼就是耐高压的,我们经常品尝带鱼,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再者带鱼是洄游生物,是不能人工养殖的。据海洋专家介绍,在太平洋下面4000米~5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生物是在高压下生存的。海水每深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而地球上的人所承受的只是一个大气压,如果几千米深的海底就有几百个大气压,人在那里就会被压成一张纸。但是那些深海生物照样生存,可以活动,说明它们具备一些独特基因。



从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三分之二的面积,而且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利用与开发还远远不够,甚至对海洋的资源储备情况还未掌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认为,大家对海洋谈得比较多,一讲海洋就是蔚蓝的大海,就是海水,实际上这一概念是不完整的。海洋说起来应该是三个组成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好像我们的一杯茶,杯子就是岩石圈,里面的茶叶就是生物圈,里面有鱼有虾,杯子里面的水就是水圈,所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海洋的概念,不要把海洋简单等同于海水。金院士形象的比喻,就使人们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对于通俗意义上的大海,实际乃是“两个大洋”:一个是传统性的,就是人们常见的蓝色大海,平均水深大约有4000米。另外,深海下面还有一个大洋叫海底大洋,被称为“黑色大洋”,海底以下深到7000米,都是它的范围。其中没有光线,流动的是流体,其中不完全是水,还有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其他还有些矿物质的东西在里面流动。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宝库,主要是这“两个大洋”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起源于大海。专家介绍,地球上早期生命体形成时,对于太阳的紫外线是不具有抵抗力的,没有保护系统,而巨厚的海水是有效的保护层,所以人们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与大气交换,海洋给大气输送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成为气候的调节器。台风等自然现象都在大洋上生成,对人类自有利的一面,还有弊的一面,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总之,大海给予人类生命,人类更应该了解大海,利用大海,更好地爱护大海,回报大海。
请说出一些海洋的秘密
1个回答2024-02-29 06:25
在很多人看来,大海里的资源不外乎有点鱼,有点咸水。其实,这个现象只是说明了人们对大海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而更多眼睛看不到的,却都很陌生。比如带鱼是否可以养殖、海洋洄游生物为何能够形成鱼汛等等。通过对大海的深入了解可知,大海不但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还是我们地球上的聚宝盆。



大海被称为人类的聚宝盆,确实是因为大海比较奇妙,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大海里不但有耐高温的生物、耐低温的生物,还有耐高压的生物。深水鱼之一的带鱼就是耐高压的,我们经常品尝带鱼,却不能见到活着的生猛带鱼,原因就是带鱼离开高压就不能存活,再者带鱼是洄游生物,是不能人工养殖的。据海洋专家介绍,在太平洋下面4000米~5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生物是在高压下生存的。海水每深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而地球上的人所承受的只是一个大气压,如果几千米深的海底就有几百个大气压,人在那里就会被压成一张纸。但是那些深海生物照样生存,可以活动,说明它们具备一些独特基因。



从太空看地球是蓝色的,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三分之二的面积,而且人类对海洋的了解、利用与开发还远远不够,甚至对海洋的资源储备情况还未掌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认为,大家对海洋谈得比较多,一讲海洋就是蔚蓝的大海,就是海水,实际上这一概念是不完整的。海洋说起来应该是三个组成部分:“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好像我们的一杯茶,杯子就是岩石圈,里面的茶叶就是生物圈,里面有鱼有虾,杯子里面的水就是水圈,所以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海洋的概念,不要把海洋简单等同于海水。金院士形象的比喻,就使人们对海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对于通俗意义上的大海,实际乃是“两个大洋”:一个是传统性的,就是人们常见的蓝色大海,平均水深大约有4000米。另外,深海下面还有一个大洋叫海底大洋,被称为“黑色大洋”,海底以下深到7000米,都是它的范围。其中没有光线,流动的是流体,其中不完全是水,还有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其他还有些矿物质的东西在里面流动。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气候的调节器、资源的宝库,主要是这“两个大洋”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起源于大海。专家介绍,地球上早期生命体形成时,对于太阳的紫外线是不具有抵抗力的,没有保护系统,而巨厚的海水是有效的保护层,所以人们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与大气交换,海洋给大气输送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成为气候的调节器。台风等自然现象都在大洋上生成,对人类自有利的一面,还有弊的一面,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总之,大海给予人类生命,人类更应该了解大海,利用大海,更好地爱护大海,回报大海。
地球上海洋的秘密?
1个回答2024-04-03 14:51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你也许可以说出我们这个“老家”的许多特点,但是有一个很不寻常的特点你可能反而不会注意,那就是只有地球表面具有的温度,能使水同时以固态、液态、气态3种状态存在。而且,地球还是太阳系中惟一拥有巨大海洋的天体。这个连成一片的海洋的一些统计数字让你吃惊:总面积为362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0.8%),平均深度3795米,海水总体积达137亿立方千米。难怪有人说我们所在的星球与其叫“地球”,不如称它为“水球”更合适。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这层连续的海水,根据它们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成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剩下不到20%的大陆地区,有地表水断续分布,这就是江河湖泊。在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石里,还存在着连续不断的地下水。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连接,最后又都跟海水相通。这样,地球表面包括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圈层。这就是水圈。

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现在海洋中还有20多万种生物,依靠光合作用,它们每年的生长量约占全球生物量的43%。

但是,在人类诞生以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的活动始终局限在陆地上,海洋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个不可逾越的“水的王国”,是位神秘莫测的“陌生巨人”。

人们对海洋的探索长期以来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观察海浪的起伏,记录海潮的涨落,尝尝海水的味道,观测近海的深浅……直到不久以前,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依然十分肤浅,甚至可以说,地质学家对于海底表面的了解,比天文学家对于月球表面的了解还少得多。

近代海洋学的奠基人是美国学者莫里。他原本是一位美国海军上尉军官,30岁那年的一次事故使其腿瘸致残,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极大的不幸,但他却把它变成了好事。伤残以后,莫里被派去从事海图和仪器的保管工作,这个闲职不仅没有使他灰心丧气,相反使他得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有关海洋的研究工作中去。

莫里是最早研究海洋与气象相互关系的学者。他收集了大量关于风、海流、水温等观测记录,于1846年编写了《海洋气象观测报告》第一卷。第二年,他又绘制出精确的导航图,图上详细地记载了风力、风向、信风、赤道无风带、表面水温,以及不同月份的暴风次数、雨和雾的频度等。1855年出版的《海洋自然地理学》是莫里的代表作,它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海流、风、盐度、温度、海洋与大气关系等自然地理现象,成为近代海洋学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莫里也因此成了近代海洋学的奠基人。

莫里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海流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记录和研究。具体来说,他特别研究、论述了墨西哥湾暖流。这条海流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富兰克林于1769年发现并进行研究的。莫里研究了这条海流之后,在《海洋自然地理学》一书中形象地写道:“在海洋中有河流,它在最大干旱的情况下不会干涸,在最大洪水的情况下不会溢出两岸。这河流的两岸和河床是由冷水组成的,而河里的流水则是温水,墨西哥是它的源头,北冰洋是它的河口。”

陆地上任何地方也找不到这样雄伟的水流。一般海流的宽度为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深度是几百米,流速每分钟几十米,流量可达每秒几百万、几千万立方米。墨西哥湾暖流不仅比陆地上任何一条江河都大得多,而且也是海洋里“河流”的冠军。它在佛罗里达海峡处的水流量为每秒2600万立方米,接近切萨皮克湾时已达每秒八九千万立方米,相当于几千条密西西比河的入海水流量。

海流是怎样形成的。经过科学家多年来的大量观测研究,总算基本上弄清了它们的成因和某些规律。地球上海流的分布主要受盛行风、海水密度、地球偏转力、海底地形、海岸轮廓和岛屿等的影响,按它们的成因,海流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梯度流、倾斜流、补偿流;按它的水温高于或低于所流经的海区,海流又分为暖流和寒流。

在海流研究方面,瑞典海洋学家埃克曼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他首先提出了风海流(漂流)理论,并在1905年设计制造了能同时测量海水流速和流向的“埃克曼海流计”,这种仪器以后经过3次改进,一直是测量海流的主要工具。他还研究了密度流、梯度流、深层流、混浊流等理论。埃克曼以研究海流动力学闻名于世,是物理海洋学的先驱。

世界各大洋近表层的一些主要海流都属于风海流。风吹水动,这里的水流走了,邻近的水过来补充;如果风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吹,它就会推动海水顺着风的方向在海洋里作长距离的远航,连续不断,这就是风海流。比方说,北半球盛行东北信风,南半球盛行东南信风,这些风都是定向风,有了定向风就有定向流,所以一般的风海流都是有规律地流动的。

海流还受地球自转的影响。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就将受到一个惯性力的作用,这个惯性力最早由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于1835年开始进行了研究,为此又叫做科里奥列力。拿地球这个自西向东自转的旋转体来说,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将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将向左偏,所以北半球的钢轨右方磨损较大,河流右岸冲刷较多,南半球则正好相反。同样的道理,北半球海洋的表面流向总是偏于风向右面45度,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环流,南半球海洋的表面流向总是偏于风向左面45度,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海水受风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的风海流,深度一般不超过数百米,属“表层海流”。表层海流往往凭直观就能感觉出来,用普通海流计即可测定流速和流向。但是,要直接了解深层的海流可不那么容易。过去有人认为,既然海洋里的大海流差不多都是风吹起来的,而所涉及的深度又不过几百米,那么再往深处,没有风的作用,当然就不会有海流,那里只是死水一潭。可这又很难想像,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海洋的深处也存在着生物之后,更使人相信深层的海水也是流动的,否则怎么能向海洋深部输送氧气和养料,以满足海底生命的需要呢。

接着出现的问题是:海洋深部的海水算什么流动。最容易使人想到的一个因素是海水的密度。由于温度和含盐量(盐度)不同,海水的密度也不一样,密度大的海水流向密度小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与风海流相应的密度流。

深层海水是怎么流的。早先说法很不一致。由于缺乏实际观测资料,一时难以测定,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深层海水的流动太微弱了,当时还没有足够精密的仪器可以用来测定它们的流速和流向。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开始想到采用间接的方法,比如根据海水密度的大小以及它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来分析和追踪深层海水究竟流向何方和流至多远。随着海洋观测资料,特别是海洋深层温度资料的增多,深层海流的研究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海洋学家斯费德鲁普和乌斯特等,根据海流动力学理论以及对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海洋深层环流模式。

在南极地区,人们发现了一个深入南极大陆的威德尔海。冬季,这里低温、高盐的表层水密度要比它下面的海水密度大,于是它就一直下沉到海底,沿着海底北上,充溢于三大洋的大部分海底,并保持着来自威德尔海的低温高盐特性。在大西洋,这种南极“底层水”可以北上到纽芬兰浅滩;在太平洋,它到达阿留申群岛;在印度洋,它来到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在北大西洋,人们也找到了一个高密度海水区域——挪威海,不过它与大西洋之间有海槛分隔,所以当挪威海的下层高密度水越过海槛俯冲溢出时,会同周围的海水发生强烈的混合作用,使其密度降低,不能沉到大西洋底部,而只能位于南极底层水之上的1500米至4000米之间,并向南扩散,形成所谓的“深层水”。深层水可以向南越过赤道,进入南大西洋,然后围绕南极大陆流动,来到威德尔海,成为南极底层水的补偿流;它也可以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由印度洋进入太平洋西部北上,做顺时针回转,越过赤道,从太平洋东部南下,在南极海区上升,同样成为南极底层水的补偿,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南北间的海洋深底层环流。

除了威德尔海和挪威海内有海水下沉,其他海区也有海水“辐聚”下沉,这就是南极辐聚和亚热带辐聚。南极辐聚围绕南极大陆,这里的海水密度不是很大,因而这部分海水只能下沉到800米至1500米的中层,叫做南极中层水,它也像南极底层水一样自南向北扩展,充溢于各大洋的深层水之上。亚热带辐聚下沉的海水密度更小,只能沉到表层水之下、中层水之上,称为上层水。

就这样,整个海水被分成了5层:表层、上层、中层、深层、底层。除了表层海流主要是风海流,其余各层基本上是密度流。各层海流之间,也像表层海流一样,首尾相接,连绵不断,构成一个完整的海洋环流。

1957年,英国和美国的海洋学家组织了一次联合海洋考察,获得了许多更直接的证据,证明深层的海水确实是这样流动的,从而推翻了长期以来盛行的大洋环流的理论。他们主要采用了英国海洋学家斯瓦洛发明的特种浮子,适当重量的浮子能在预定深度的海水里漂浮前进;根据它所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即可得知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另外,用它还可同时进行温度、盐度以及深度的测量。

各种海流有各自的运动方式。1973年,美国发射的“天空实验室”航天站上的第一批宇航员,用遥感仪器发现墨西哥等海岸水流中有大涡旋,接着又在美洲东西海岸,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和夏威夷群岛等地的附近海域发现有大涡旋存在。这些涡旋是海流之间海水交换的渠道,它们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有人称之为“涡流大观园”。“涡流大观园”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洋学的重大进展之一。

所有的海水都在一刻不停地运动之中,海浪、海潮、海流……海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它是航行的助手,又是旱涝预报员和气候调节器。墨西哥暖流像一道巨大无比的暖气流,横越大西洋流向寒冷的北冰洋,一路上春意盎然,给极地带来常年不冻的良港,给高纬地区带来暖和的冬天。还有,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辐聚区,营养丰富,水温温和,鱼虾汇集,几乎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渔场。

海洋探秘读后感。。。。急
1个回答2024-04-28 09:39
读“海洋探秘”随着深海的眼光感到,我开始阅读“海洋探秘”。书的内容作为一个生活在岛上的的人,我有一个强烈的共鸣。这是写在人类探索广阔的海洋之旅,赞美美好的感情表达作者的海洋海洋的热爱。这本书似乎与我们前往深海,探索海洋。它丰富了我的脑海,给我的科学积累,滋润了我的情绪。我的家乡是唯一的舟山群岛群岛形成的一个地级城市建立,我可以看海,几乎每天都有,所以读的书,我有一个奇怪的自豪感在我心中。有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的海洋,从来没有听说过,知道任务称为传奇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启发,我作为一个人努力舟山,舟山群岛,建设一个更好的决心。我也相信,我不知道一个人,读这本书的海洋更深的了解后,很多人。浙江舟山群岛,然后新的建设机会,我将满怀热情学习,每一天,为了创造一个美丽的岛城,和谐的努力。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知识,提高我的意识里,我会永远记住这个读取看到的,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知识的海洋!
海洋探秘
1个回答2024-02-02 03:48
世界海洋最深处,是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到11034米,为于菲律宾附近,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俯冲后形成的。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在海洋的最深处没有阳光,不可能有生命。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深海现察手段的提高,科学家却发现“生命禁区”有生命,在几千米深的海洋底部寻找到了“第三大生命系统”。美国科学家乘“阿基米德”号潜艇,在离美国奥列根海岸160千米的海域下3000多米处,发现了一个热泉,喷涌出来的的水流温度高达380C,在如此高温的热泉周围,奇迹般地生活着大量微生物、海绵、珊瑚、乌贼、螃蟹和鱼类,生命奇特而丰富多彩。美国还有一艘袖珍考察潜艇载着三名探险家,在太平洋潜入到4000 米深度时发现了一个长满海葵植物的“绿洲”。法国科学家则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周围洋底考察时,在2600米深臼洋底热泉口附近,发现了5个海洋生物群落。这些发现轰动了科学界,证实了即使在没有太阳光的大洋深处,在超过沸点的水里,在高压的环境条件下,也存在着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区域。这个“第三大生命系统”被发现后,曾经一度成为生命形成和演化的“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
求《海洋探秘》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8 15:52
哦,魅力无限的海洋!

--读《海洋探秘》有感

在这不可思议的蓝色星球,超过70%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大部分为蔚蓝色的海洋。读了《海洋探秘》这本书,使我开阔了眼界,对这神秘深邃的海洋世界有了全新的了解。

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6米,相当于10座帝国大厦的总高度。几十亿年前,最初的生命在海洋中出现。今天,海洋已成为无数动植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家。各种承载着游客或货物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同时又为我们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矿物及其他多种产品。

从海面到海底深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们通过一座海上的钻井平台去开发海洋中的种种资源--石油、天然气、海盐和矿物质等等。海洋中的生物也有许多用处:科学家通过海兔的神经对人类紧张情绪的形成有了更多的认识;通过海螺研究出用于人类的强效止痛药;又通过胎贝胶开发出了强力胶商品。科学家们正尝试着把海风、海浪和潮汐转换为能源。在许多实验性的设计里,人们利用流动的风或旋转的水带动发电机,从而产生电。这一切都是海洋给我们的恩赐。

海洋虽然赐予我们许多资源,但是海洋也是危机四伏的。一个令人难忘的例子: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人们曾认为它是一艘美丽豪华且永不会沉没的巨轮,但1912年4月14日首航时,不幸与冰山相撞,船舱被撕开,在不到3小时的时间内,这艘大船完全沉没,由于救生船数量不够,2200名乘客和船员仅仅105人在这次海难中生还。除了冰山之外,大雾,暴风雨以及暗藏杀机的礁石都一直威胁着出海的每一艘船……

哦,富饶、美丽、神秘、危险的海洋!《海洋探秘》告诉了我海洋的真面目:那平静的海面,时而掠过阵阵海风,海浪拍击沙滩清脆悦耳,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这则是海洋温柔的一面;而狂风巨浪、暗礁险滩、汹涌不可抗拒的海啸与飓风,都是海洋凶残的一面。细细品读了这本《海洋探秘》,了解了一些我心中对海洋的疑问,更引发了我对海洋的莫大兴趣。

海洋深不可测、奇妙至极,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物在这广阔的蓝色区域,等着人们带着好奇、探究的那颗心去观察、探索、发现。让我们努力保护这片深邃的大海,使地球永远蔚蓝。

海洋,魅力无限;海洋,魅力永在。
章鱼,它是海洋里最神秘的一种动物?
1个回答2024-04-02 02:26
其实它不是海洋里的一种神秘的动物。他是以前的那种。被人们称作海兽的大八爪鱼,幻化成小的。所以他不是海洋里最神秘的一种动物。
印度洋的神秘之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3 04:30
━┳━ ━┳━
海洋生命大揭秘注音版多少字数
1个回答2024-02-26 22:40
《海洋生命大揭秘注音版》是一本很有用的参考书,字数为6.5万字左右,共772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