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3 06:06
  这条成语中提到的泰山,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3 00:15
这条成语中提到的泰山,并不是指山东省境内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求与高三大四我爱你相识的泰国电影
1个回答2024-02-10 18:30
恋爱这件小事吧,还不错!
影片大概说的是:
Num清楚自个儿根本没有办法与那一些优秀的女孩们竞争,她从然而高的希望自个儿能和Zone互相来往,她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Zone通过她的身边时,能反顾她一眼。于是Num做了众多痴呆的小事,只为吸引Zone的视线。《第一次恋爱这件小事》讲评的是一个小小的第一次恋爱故事:Num是一位初级中学一年+紎秥最最等闲小女孩,她的课业普通,体育运动也普通,更要命的是她的长相等闲得让人看一遍就忘。身为校园中的风云人物,Zone从来没有就是女孩们的焦点,不管是课业好的,体育运动优的,或者长得美的,全校的女学生都为他发疯。但Num心里依旧收集保藏著她那小小的心愿,她期望这一次通过Zone的身边,他能看她一眼…… 。她舍得在晚会中扮丑只为听见Zone的笑声;提出请求参加跳舞社却在用筛子选时被学长耻辱;练习演奏管乐只为能靠Zone再近一点儿。这些个小小的尽力尽量让Num在初三之时变成学院名副实际上的风云人物。但这位等闲的女孩偏特别喜爱上了学院中最优秀,最善良,也最帅气的高一男学生Zone。她成为了男孩们眼中最令人喜爱,最温柔,和最值当追的校花级女孩。
不识泰山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8-14 04:10
【拼音】:bù shí tài shān
【释义】: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02 02:36
1、不识泰山,汉语成语,拼音是bùshítàishān,意思是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滚首本领大的人。
2、大行数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3、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带罩世。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3:09
1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睛留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当即把自己的左眼挖掉了……

从此,鲁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了,再也不嫉妒保守,把自己的技艺悉数传授给后代。后来的木匠为纪念他,在检查木条直、曲的时候,总是把一只眼闭起来,只用一只眼看,据说也是为了这个道理。

2 有眼不识泰山资料

【发音】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解释】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近义词】有眼无珠、视而不见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

【成语举例】 他有眼不识泰山,真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由来是
1个回答2024-01-20 15:23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由来是鲁班。

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春秋时,鲁国有位巧匠叫公输班,他本领极为高强,既能修造宫殿,又善于创造发明。据说他曾经发明一个木鸢,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人们都崇拜他,称他为鲁班大师。

鲁班的徒弟不少,他也搏段腊确实培养了不少高徒。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对徒弟的要求十分严格。徒弟们学习一段时间后,鲁班都要进行考核,对那些水平很低的,进步不大的要予以淘汰,以保持徒弟的高水平。泰山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拜鲁班为师。

核时就没能通过。鲁班也未问明缘由就将他淘汰了。他闲逛集市时,发现集市的摊群上有很多造型新颖,爱才的鲁班见这情景非常好奇,就向集市上的人们打听,这些竹器是何人所作,他渴望能见到这位竹工艺术的高基滑手。集市上一些人告诉他:这高手是鲁班大师的弟子泰山。

不打听则罢,一打听,才知道这高手竟是被自己淘汰过的弟子,顿时既惊喜又内疚。喜的是自己的弟子竟有如此高强的本领;内疚的是自己当时并没有发现这难得的人燃知才。想起泰山学艺的事,鲁班感慨万千。他深有悔意地对陪同他的弟子们说:“当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成语寓意:

传说中的鲁班因未对“泰山”全面了解,错将人才逐出师门,而后发出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感叹,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泰山又是一座名山,一般是应当被人认识的。而“有眼不识泰山”则可理解为有眼都认不出泰山这座名山,说明自身见闻的浅陋。

鲁班能从内心发出“有眼不识泰山”的自责,正说明他意识到了自身看待问题的片面和错误,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前车之覆而后车之鉴”,成语告诉人们,看待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待人待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轻浮傲慢,使自己陷入“有眼不识泰山”的尴尬境地。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0:55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期,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3 03:57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如下:

春秋时,鲁国有位巧匠叫公输班,他本领极为高强,既能修造宫殿,又善于创造发明。据说他曾经发明一个木鸢,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人们都崇拜他,称他为鲁班大师。鲁班的徒弟不少,他也确实培养了不少高徒。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对徒弟的要求十分严格。徒弟们学习一段时间后,鲁班进行考核,对那些水平很低的,进步不大的淘汰,以保持徒弟的高水平。

传说有一个叫泰山的徒弟,原本是南方乡村中的一名竹匠,他的竹编技艺本来就很好。他很崇拜巧匠鲁班,于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拜鲁班为师。由于泰山从未学习过木工,所以学习木工技艺时,进步不快。他又未向鲁班说明情况,这样,在考核时就没能通过。鲁班也未问明缘由就将他淘汰了。

时间一晃,过了好些年。鲁班有一次到了南方。他闲逛集市时,发现集市的摊群上有很多造型新颖,做工别致的非常精美的竹制器具。鲁班边走边看,真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顾客们也是围在摊前争相购买这些竹器。

爱才的鲁班见这情景非常好奇,就向集市上的人们打听,这些竹器是何人所作,他渴望能见到这位竹工艺术的高手。集市上一些人告诉他:这高手是鲁班大师的弟子泰山,他曾向鲁班学艺,所以手艺叫绝!

不打听则罢,一打听,才知道这高手竟是被自己淘汰过的弟子,顿时既惊喜又内疚。喜的是自己的弟子竟有如此高强的本领;内疚的是自己当时并没有发现这难得的人才。想起泰山学艺的事,鲁班感慨万千。他深有悔意地对陪同他的弟子们说:“当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成语寓意

传说中的鲁班因未对“泰山”全面了解,错将人才逐出师门,而后发出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感叹,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泰山又是一座名山,一般是应当被人认识的。而“有眼不识泰山”则可理解为有眼都认不出泰山这座名山,说明自身见闻的浅陋。鲁班能从内心发出“有眼不识泰山”的自责,正说明他意识到了自身看待问题的片面和错误,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前车之覆而后车之鉴”,成语告诉人们,看待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待人待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轻浮傲慢,使自己陷入“有眼不识泰山”的尴尬境地。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3 22:24

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如下:

春秋时,鲁国有位巧匠叫公输班,他本领极为高强,既能修造宫殿,又善于创造发明。据说他曾燃知经发明一个木鸢,能在天空中飞翔,所以人们都崇拜他,称他为鲁班大师。鲁班的徒弟不少,他也确实培养了不少高徒。他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对徒弟的要求十分严格。徒弟们学习一段时间后,鲁班进行考核,对那些水平很低的,进步不大的淘汰,以保持徒弟的高水平。

传说有一个叫泰山的徒弟,原本是南方乡村中的一名竹匠,他的竹编技艺本来就很好。他很崇拜巧匠鲁班,于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拜鲁班为师。由于泰山从未学习过木工,所以学习木工技艺时,进步不快。他又未向鲁班说明情况,这样,在考核时就没能通过。鲁班也未问明缘由就将他淘汰了。

时间一晃,过了好些年。鲁班有一次到了南方。他闲逛集市时,发现集市的摊群上有很多造型新颖,做工别致的非常精美的竹制器具。鲁班边走边看,真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顾客们也是围在摊前争相购买这些竹器。

爱才的鲁班见这情景非常好奇,就向集市上的人们打听,这些竹器是何人所作,他渴望能见到这位竹工艺术的高手。集市上一些人告诉他:这高手搏段腊是鲁班大师的弟子泰山,他曾向鲁班学艺,所以手艺叫绝!

不打听则罢,一打听,才知道这高手竟是被自己淘汰过的弟子,顿时既惊喜又内疚。喜的是自己的弟子竟有如此高强的本领;内疚的是自己当时并没有发现这难得的人才。想起泰山学艺的事,鲁班感慨万千。他深有悔意地对陪同他的弟子们说:“当时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成语寓意

传说中的鲁班因未对“泰山”全面了解,错将人才逐出师门,而后发出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感叹,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泰山又是一座名山,一般是应当被人认识的。而“有眼不识泰山”则可理解为有眼都认不出泰山这座名山,说明自身见闻的浅陋。鲁班能从基滑内心发出“有眼不识泰山”的自责,正说明他意识到了自身看待问题的片面和错误,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前车之覆而后车之鉴”,成语告诉人们,看待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待人待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轻浮傲慢,使自己陷入“有眼不识泰山”的尴尬境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