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妹妹绣荷包

绣荷包的绣荷包
1个回答2024-03-11 08:21

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至今仍随处可见绣工精美的荷包。白族的荷包,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经过了精心构思、精心施艺。 白族荷包的样式千姿百态。钱荷包多为长条形、褡裢形,针线荷包常见圆形、方形,香囊以圆形、壶形居多,小布扎的样式则丰富得多: 有为世人珍爱的十二生肖; 有象征勇敢奋进、吉祥如意的狮、马、象、鹿、佛手; 有体现生活的鱼、蛙、鹅、蝶、辣椒; 有表现欢乐喜庆的狮子滚绣球; 有寄寓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金龙抱柱; 还有源于本民族传说的白鹤飞松、散财童子、登莲童子,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民歌《绣荷包》流传的历史很久远。据现代戏曲、曲艺理论家傅惜华(1907-1970)考证,《绣荷包》在清代中叶时已十分盛行的一种时调小曲。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刊行的俗曲集《白雪遗音》(华广生编撰)中的《绣荷包》,共十二段,是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词版本。”绣荷包这一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与历史标志,更是区域文化的特色与精华。
在中国各省的民间歌曲选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绣荷包》小调。如由朱逢博演唱成经典的山西民歌〈绣荷包〉和云南民歌《绣荷包〉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风情有着较大的差异,还有作者的生活遭遇、感受和情趣不同,演唱者的艺术处理也有高低之分。因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歌词内容、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不同调式调性、不同节奏和不同表情的《绣荷包》,也有不少数量的《绣荷包》是由一个母曲繁衍成很多大同小异的子曲,形成各种变体。这些众多的同类小调,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了不同的情趣,在演唱时,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民歌《绣荷包》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未出嫁的姑娘们,背着人暗暗绣制荷包送给意中人,表现了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类词曲有的温柔内在、细腻含蓄; 有的感情奔放、大胆热情; 有的天真活泼、欢乐俏皮。犹如不同性格的女子各自表达着自己的情思。
第二类反映年轻的汉子走西口( 指内蒙西部大青山一带) 做工,妻子为他绣制荷包表达思念之情。旧社会,由于地主阶级剥削或遭荒年,陕甘宁一带或华北诸省的农民苦难深重,只有丢下妻儿老小到口外谋生,有的能活着回来,也有的在外贫困而亡。
第三类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有的只反映爱情故事但不直接表现思念之情。
在一首首动人的歌曲里,寄托着民间巧女们的心手合一的情感,绵长动人。这种独特民间工艺与歌唱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舞台上闪烁着独有的光芒。

绣荷包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3 17:40

一、荷包是中国汉族传巧肆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现代粤语中常用荷包指代钱包。二、民歌的一种。妇女们在绣制荷包的过程中,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对爱情的向往倾注在一针一线上,一边制作,一边轻轻吟唱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这便诞生了以绣荷包为题材的孝运轿民歌,这些民歌采用叙事的手法,歌词内容丰富,曲调大悄败同小异,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三、剪纸的一种。剪成荷包状,或作刺绣底样,或直接贴在窗纸上作窗花。

绣荷包歌曲
1个回答2024-03-03 18:34
绣荷包有几个版本,用美声可以唱,民族也可以。
姐姐把苹果让给妹妹吃写一个成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1-23 01:43
词目
让枣推梨

发音 ràng zǎo tuī lí
释义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 《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后汉书·孔融传》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让枣推梨的故事
苹果上有一款游戏是一个小男孩救妹妹的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1-19 04:53
我有一个游戏不知道是不你说的,叫做地狱边境,故事挺好
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和出包同人志求全部
1个回答2022-12-16 02:15
32本大合集
妹妹结婚姐姐包多少红包?
1个回答2023-06-26 10:31
一万不少,10万不多
端午妹妹妹婿来要包红包吗?
4个回答2023-08-08 07:11
不会吧,端午节一般不用包红包的
跳小苹果的妹子是谁
1个回答2024-05-03 06:40

是韩国的裴涩琪

巧妹绣龙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18 12:25

从前,东海渔岛上有个姑娘名叫巧妹。她从小爱绣花,天天绣,年年绣,越绣越爱绣,见啥绣啥。绣出红虾蹦蹦跳,带出青蟹横着爬,绣出鱼儿摇尾巴,真是绣活啦!

有一年,海岛大旱,五月不下雨,六月不刮风,七月不见一丝云。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泥土龟裂,石头冒烟,水井乾了,禾苗枯了,巧妹绣的牡丹花也枯谢了。

巧妹十分忧虑,饭吃不香,觉睡不安,人也消瘦了。母亲心疼地问她:

“女儿呀!你有啥心事,快对我说吧!”

巧妹抹着眼泪说:

“你看,河水干了,庄稼枯了;大人叹苦,小孩哭渴,谁不忧愁呢!”

母亲叹了口气说:

“老天降旱灾,凡人活受罚。这个月来,大家都到白龙溪去求雨,可是越求越旱,有啥办法呵!”

巧妹说:

“我想绣条龙,要是绣活了,让绣龙喷水化雨,那有多好呀!”

母亲为了宽慰巧妹,顺口附和说:

“巧妹呀!你就绣吧!”

巧妹为难地说:

“唉!可惜我从来没有看见过龙,怎么绣呵?”

是呀!这龙是什么样于的呢?巧妹想呀想呀,就是想像不出。突然地想到白龙溪,既然大家都到那里去求雨,说不定那里真有龙哩!

第二天,巧妹辞别爹娘,背起干粮,到白龙溪寻龙去了。翻过一道岭,转过三个弯,看见一条又深又长的山溪坑。可惜啊!这白龙溪的水干了,溪边的草枯了。巧妹沿着白龙溪爬上山顶,坐在一块岩石上,望着溪底发呆。

“巧妹呀!大热天你到深山里来做什么呢?”

巧妹抬头一看是位老爷爷笑谜谜站在自己面前。巧妹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来找白老龙哩!”

老爷爷摇了摇头说:

“山溪的水早已干了,哪会有白老龙呢?快回去吧!”

巧妹望着老爷爷崛强地说:

“不!我不回去,我要找白老龙。找到了白老龙就有水了。”

老爷爷听了叹口气,悄悄地走了。一天、两天、三天,巧妹还是找不到白老龙。巧妹找累了,寻乏了,又回到岩石边坐下,望着白龙溪发呆。

那位老爷爷又来了,看巧妹嘴唇干裂,精神疲乏,慈祥地劝道:

“巧妹呀!白老龙来无影去无踪,你找不着他,还是回家去吧!”

巧妹抹一把汗珠说:

“今天找不着,明天找;明天找不着,后天找,总有一天会找着白老龙的!”

老爷爷听了叹口气,又悄悄地走了。

一天、两天、三天,巧妹找遍了山里山,寻遍了弯里弯,还是不见白老龙的影子。她淌着汗,喘着气,再也走不动了,终于昏倒在岩石旁。

老爷爷又悄悄地来了,他疼爱地用手指按摩着巧妹的眉心,巧妹醒过来了,一见这位老爷爷又坐在身旁,哇地一声哭了。老爷爷难过地劝慰巧妹:

“莫哭,莫哭!不是白老龙不肯见你,实在是玉帝旨意、龙王法令管得严呀!来,我送你下山去吧!”

巧妹说:“不!不!找不到白老龙,我死也不回家!”

老爷爷听了,一阵心酸,感动得落下两滴眼泪。一滴眼泪一阵雨呵,泪雨滴在巧妹嘴里,巧妹不干渴了;泪雨滴在山洼里,禾苗转青了;泪雨滴在枯井里,井里有水了。

老爷爷一看,神色惊慌地向巧妹说:“我该走了,你快回家吧!”说罢不见了。眼泪化雨,虽未解除旱害,人们都感激不尽。可是,东海龙王知道了,气得龙眼突出,龙须直翘,大骂白老龙私降泪雨,触犯天规。

龙太子见龙王气疯了,连忙讨好地说:“父王息怒,我去把白老龙抓来,挖它的鳞,抽它的筋,让父王解恨!”

龙王忙说:“不!你去把白老龙叫到龙宫来,我自有道理!”

龙太子离开龙宫,打了个滚,冲出海面,直朝白龙溪飞去。白老龙听到风声呼呼,张开龙眼一看,只见一朵乌云从海面飘来。他知道来者不善,便把头一抬,尾一摇,忽喇喇一声飞了起来。

龙太子喊道:“白老龙!你胆子真不小呀!竟敢私降泪雨,你可知罪呀?”

白老龙施礼说:“太子息怒,老龙并未降雨,只掉了两滴眼泪!”

龙太子怒道:“哼!掉两滴眼泪也是违反天规!”

白老龙道:“太子呀!百姓无水,日子怎么过呵!你就没有一点点怜悯之心吗?”

龙太子听了,大发雷霆:“胡说!你触犯天规,还敢强辩,快跟我去见龙王!”

白老龙知道再说也无益,于是恳求道:“请太子先回去,我随后就到。”

“谅你也逃不到什么地方去!”龙太子冷笑了一声,回龙宫去了。

再说巧妹,见下起雨来,心里一高兴,也不再找白老龙了,便兴冲冲地跑回家来。谁知道刚到家门口,雨停天睛,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直冒汗。巧妹正要转身再去找白老龙,却见老爷爷急匆匆朝她走来。巧妹连忙让进屋里,端把椅子请老爷爷坐。

老爷爷说:“巧妹呀!我有急事哩!”

巧妹说:“老爷爷,什么事要我帮忙,尽管说吧!”

“巧妹呀!我就是白龙溪的白老龙,只因那天掉了两滴眼泪,下了一阵小雨,触犯了天规,龙王要拿我治罪哩!”

“阿!”

“别慌,别慌,还有办法。”

“有什么办法?”

“你不是要绣龙吗?绣吧!绣一条白龙,和我一模一样。要是龙王来抓我,你就放出绣龙,我便有救了!”

巧妹听了又惊又喜说:“白老龙爷爷,我一定绣好龙像!”

老爷爷微微点头,轻轻地打个滚,现了龙形,霎时满屋银闪闪,亮晃晃。

巧妹细细看,牢牢记,摇摇玲珑角,摸摸白玉鳞,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喜孜孜地说:“白老龙爷爷,我全记住了。”

白老龙满意地说:“巧妹呀!快快绣呵!绣好了快来找我!”

说罢,收了龙形匆匆走了。

巧妹找出一块蓝绸,理好几缕丝线,一个人坐在房里,头不抬,手不停,针引线,线随针,飞快地绣了起来。绣呀绣,快快绣。一天一夜,绣了个龙头:白玉须、水晶眼,玲珑角,多威风呵!

母亲说:“女儿啊!龙头绣好了,歇一歇,吃过饭再绣吧?”

巧妹说:“不行,快快绣,绣好再吃饭!.”绣呀绣,快快绣。两天两夜,绣好了龙身:银鳞甲闪光彩,多好看呵!

母亲说:“女儿啊!龙身绣好了,歇一歇,睡一觉再绣吧!”

巧妹说:“不哩!一睡就睡熟了,绣好了再睡觉!”

绣呀绣,快快绣。三天三夜,绣成四只龙爪:前爪伸,后爪蹲,多神气呵!

巧妹的眼睛熬红了,巧妹的手指头起血泡了,白老龙也绣成了。你看,腾云驾雾,仰头摆尾,真像要行云布雨的样子哩!

第四天一早,巧妹喜孜孜地找白老龙去了。可是,找遍了白龙溪,还是看不见白老龙的影子。巧妹慌了,连忙爬上山顶,大声呼喊:

“白老龙爷爷,白老龙爷爷!”

可是,喊哑了喉咙,还是听不见白老龙的回音。巧妹急了拿出绣龙泪汪汪的问题:“白老龙爷爷呀!巧妹寻你,你可看见?巧妹喊你,你可听见?你为什么不出来?你在哪里呵?”

巧妹呀巧妹,你来迟了!原来昨天深夜,龙王把白老龙抓到灵霄殿,告他个私降泪雨触犯天规的大罪,玉帝不分青红皂白,将白老龙定了斩刑。此刻,白老龙绑在南天门外,正要处斩哩!巧妹寻他!他看见!巧妹喊他,他听见。可是,巧妹呵!白老龙再也不能来见你一面了!

突然,轰隆隆一声巨响,白老龙的龙头落到白龙溪,那一腔龙血直泄下来,刚好落在巧妹捧着的绣龙上。绣龙猛然一抖,活啦!忽喇喇腾空而起,在巧妹头上左盘右旋,最后落到白龙溪里去了。顿时,白龙溪清泉喷涌,溪水潺潺。从此,白龙溪一直没有干涸过,海岛再也不怕干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