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演讲稿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1个回答2023-12-17 23:37

娄师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叫“唾面自干”,意思是如果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还击,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应该让唾沫被自然吹干。这个成语形容的是那种受了巨大的侮辱却仍然能够忍耐,不会反抗的人。这个成语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的来历跟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大臣有关,这个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将军之位的娄师德。

娄师德唾面自干的故事

娄师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过人谋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郑州原武即现在的河南原阳。他二十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起先担任江都县尉的官职,随后因为政绩突出而升迁至监察御史。此后又以文官的身份应征从军,跟随军队远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战功,之后便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军司马等职位。之后便是两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后皇帝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绩,追赠他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娄师德能够在官场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确实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宽厚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临别之际,娄师的说道:“我现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们这一家的身份现在是很高贵了,但是如此一来肯定斛招来有心之人的嫉恨,那么我们一个怎么办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后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决不会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娄师德却不以为然:“这还不够,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气的表现,你把口水擦掉,会使别人更加愤怒。你应该欣然接受,让口水慢慢变干。”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娄师德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忍耐力,这也正是帮助他在朝堂之上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品质。

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

娄师德,生于公元前630年,卒于公元前699年,是郑州原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原阳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将军,曾经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大臣。因为他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迹和贡献,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个宰臣上等之一,与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名臣齐名。

娄师德在二十岁的年纪便考取了进士,随后被任命为江都(即现今江苏扬州)县尉,因为政绩突出随后便升任监察御史职位。娄师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经随军征战过。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当时的宰相李敬玄为统领,率军讨伐吐蕃,并在河南、河北一带招募兵士。娄师德挺身而出,前去应募。高宗十分高兴,便任命他为散朝大夫,跟随宰相出征。没想到宰相李敬玄对战事一窍不通,结果导致大败,手下的大将刘审礼也被俘。娄师德在这种危急关头,整备残存兵力,他陈说利害关系,以自己的雄辩之才说服了吐蕃将领论赞婆,解救了这次危机。他随后便被任命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马职位,主持屯田工作。后来在吐蕃侵犯河源军时率军迎战,八次作战无一败绩,完全展示了他作为将领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为他突出的功绩,他曾经先后两次担任宰相的职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足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于现在的甘肃靖远,享年七十岁,也算是寿终正寝。

纵观娄师德的一生,不管是担任文臣还是武将,他都勤勉奋进,有所作为,而且他生性宽厚仁爱,对人亲切友好,始终保持一颗谦卑谨慎的心。他的这种高贵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娄师德是个怎样的人?揭秘娄师德和狄仁杰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20 11:04
娄师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历史上对于娄师德有着诸多典故,其实他和狄仁杰之间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还曾愧对娄师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当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知不知道娄师德会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结果武则天告诉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娄师德推荐的,结果狄仁杰大感惭愧。那娄师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娄师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此人虽然没有狄仁杰的后世名声大,但他让武则天不由自主地为他鸣不平,被狄仁杰称为贵人,还自叹不如。娄师德到底做了什么,让武则天为之不平,让狄仁杰自愧不如呢?
在武则天的宰相中,娄师德是最胆小的一个,很会自嘲。有一次,娄师德和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娄师德走得很慢,李昭德多次停下来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
同是宰相,同朝共事,李昭德骂人显得有些不厚道。但娄师德没有介意,而是笑着说,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娄师德不但自己不招惹是非,也不让家人张狂。有一次,娄师德的弟弟去做地方官,临行前,娄师德问弟弟,他心目中的保全之策是什么?娄弟弟回答,如果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不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谁知,娄师德却忧心忡忡地说,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他分析道,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人家会更生气。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成语唾面自干就是从这里来的。娄师德似乎胆小得有点窝囊。但他也不是没有一点脾气,有时候也会生气。
娄师德巡视并州时,和下属就在驿馆吃饭。期间,他发现自己碗里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却是粗糙的黑米。同一拨人不同对待,娄师德很生气,他把驿长叫来责备一番。
驿长一边谢罪一边惶恐地解释,恰好存粮不多,一时又没那么多好米,只好给下属吃粗食。
原来如此。娄师德不再责备,反而开导驿长,是自己来的太仓促,没有提前打招呼。说完,娄师德把自己的饭也换成粗食,和下属同甘苦。
还有一次,娄师德到灵州出差。一行人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开了,娄师德手下的判官向他诉苦,这个驿站的人都是势利眼,光顾着忙着招呼大人物,害得我们这些小人物连口水都没喝上。
宰相门房七品官,更何况是宰相手下的官员。娄师德又生气了,让人把驿长叫来责备:判官与纳言有什么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
眼看要挨板子,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并没有去拿板子,而是接着说,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一个大使打你一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思来想去还是饶了你吧。
驿长又是磕头又是流汗地狼狈出去了,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看,我替你出气了。在他的意识中,责备几句就是替人出气了。
娄师德的胆小,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廷的稳定。这是一种境界,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娄师德是狄仁杰的贵人,他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除了武则天,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包括狄仁杰自己。
狄仁杰因为不知道娄师德的推荐,总觉得他窝囊,就多次排挤他,多次在武则天面前说他坏话。武则天实在看不下去了,找个机会跟狄仁杰谈心。
武则天采用迂回策略,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如实回答,娄师德作为将领谨慎守职,至于是否贤明,我不知道。这等于是否认。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
狄仁杰摇摇头,我俩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
武则天终于忍不住说出来,她告诉狄仁杰,你当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说完,她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
狄仁杰看完非常惭愧。从此,他逢人便说,娄公盛德,我不及他太远了!
娄师德低调到让皇帝亲自为他喊冤叫屈,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少有。娄师德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娄师德传的翻译
1个回答2022-12-13 22:52
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
Virtue yue: "not also. The charge of the default, is the anger, is making the dry ears." DiRenJie not fuzheng, commend virtue, and the same column, the number to squeeze.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谢谢!
狄仁杰和娄师德的那段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19:16
这是好像一篇类似短文中的句子: 狄仁杰与娄师德一同担任相国。(而)狄仁杰排内斥容娄师德不止一天了,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因为(我的)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并不是无所作为而依靠别人。”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并不了解你,你做官,实际是娄师德的提拔之力啊。”于是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这是娄公在包容我!”而娄公从来没有自夸的表现。(译文)
通不是一个字,句子里是通荐表,其中“令侍从拿来文件箱,拿了十几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中的 奏折应该就是你说的话的意思了吧
小娄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29 01:40
  是小喽啰。喽指摇旗呐喊的小兵,啰是敲锣的,泛指跟班的、摇旗呐喊的小人物。
关于美德的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3-02 19:12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化,尤如一道霹雳,贯穿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又似一种元素,融入了中华儿女的血液;更似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华儿女前进的方向……
是什么,用它独具的内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是什么,令一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脱颖而出,闪烁着如此鲜明华丽的光芒?是什么,使之直冲凌霄,光芒四射,如此耀眼? 是礼仪,是先贤用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为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无论是在繁华的贞观之治,还是在腐朽的清王朝,礼仪一直贯穿始末。无论是封建统治,还是现代社会,礼仪永远不会褪色。在这悠悠五千年里,礼仪早已成为中国的象征!
然而,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人却丢弃了它,对待呕心沥血的师者,少了几分尊敬,多了几分挑剔;对身边有残疾的同学少了几分关怀,多了几分疏远;对待他人的演讲,少了几分尊重,多了几分评头论足;当中国的孩子开始变得倔犟的时候,韩国的孩子们正恭恭敬敬地双手下垂聆听父母的教诲…… 当日、韩、美正学着我们“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时,我们自己却在一点点地丢弃。神州六号的安全返回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实力,然而无论中国变得多么强大,仍旧不会改变这“礼仪之邦”的美称。
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现在的我们,正是国家日后的人才,凡事更应从我们抓起,明礼,更是我们的基本素质。其实,做到讲文明、讲礼仪并不难。孟子道: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明礼就如一面镜子,你尊重他人,讲礼仪,他人自然会投向你尊重的目光。在我们生活中,文明礼貌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一声“对不起”,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友善的微笑,就如一道春风,温暖他人的心田;一次真诚的援助,便能唤起世间所有的爱心。所以说,明礼能使一个人变得更高尚,能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强盛。
讲品德,见行动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3-09 20:07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班的 xxx,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丽》。
大家都喜欢看电视,那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几个道德的广告。有一个广告上说:“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还有一个广告上也说:“公德比赛,今天起正式开赛!”公德,就是一种道德,那我们就可以做一个道德比赛。 有人可能不会重视道德,那我就要和那些人说,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可见知识和道德哪个更为重要了。我们中国,也有许多讲道德的人,比如孔子:有一天,有个7岁的燕国少年,名叫项橐,他特地来拜孔子为师,拱手问孔子:“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笑着说“你问的问题真是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是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叫树,没有枝,也不能开花啊!”.项橐听了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后感叹道:“我真是笨啊,我愿拜你为师!”孔子这种做法,也许会感到奇怪,他为什么会拜7岁小孩为师?其实并不用奇怪,他连对7岁小孩都如此讲道德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大家应该已经明白道德的重要性了,那么现在就应该去实践他。比如:校园里,我弯腰拾起一团废纸;在公交车上,给爷爷奶奶或者孕妇阿姨们让坐;在家里,我为年迈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脚水;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 必须先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说脏话,不打架,不骂人,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都是最基本的,从这些最基本的地方做起。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成长,就会在哪里开出美丽的金色小花。而我们的行动就像那传播种子的缕缕轻风。让你,让我,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种子,让我们的身边开满道德的花朵,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展开
演讲稿 主题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个回答2024-03-11 06:26
最佳答案有一种爱叫做责任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谈谈责任。
责任并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悄然卸落在他的背上。它是一个你时时必须付出一切去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无价的珍宝——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非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流芳百世。
责任,让即将沉沦的浪子回头;责任,让弱不禁风的幼苗逐渐承受风吹雨打。
责任是苦涩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种爱,甚至是一种最为崇高的爱。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责任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散发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辉。
爱德故事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2-01 22:33
地点解点解我能让你几点能到北京那我不发男的女的那你到底就说你呢发大家都和教授你不放假我家啊八点半到加到几点男的女的你呢噢双光透镜搜狗可能你耍酒疯呢4
关于言国学讲美德的演讲稿
1个回答2024-02-16 09:18

楼书讲个孝经吧,百善孝为先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