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持而盈之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03 11:29
老子《道德经》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意即累积到了满溢,不如及时停止。「持」是指累积,累积多了就会「盈」,「盈」是指满出来,「已」是指停下来,自我约束。

譬如钱累积多了,干什么用呢?反倒令人担心,不如及时停止。钱多了,日子过得很舒服,可能各种问题都来了,就像很多有钱人都患了富贵病或缺乏安全感。

===供朋友参考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06 09:3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最后一个字不是“己”,是“已”,道德经的话,凡事有个度,适可而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多少高官厚禄之辈落得家破人亡,就因为知进不知退,不知适可而止。一个“度”字,是今人很难把握的。
怎么理解老子《道德经》中“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个回答2022-12-12 06:15

杯子满了,就别再倒了。怀揣太锋利的利器,总会割破衣服露出来,被人发现。

仅仅给你一杯满满的水,你怎么端到你的嘴边而不溢出来?很简单,先嘴凑上去喝点,让它端起来也不至于荡出来再端起来。做任何事都要为自己留一些余地,不要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见好就收,否则可能会招来灾祸。

与其保有太多自己守不住的身外之物,患得患失,不如让它们自然流逝。老子认为,功名富贵,它高让它高。从古自今,哪有不消失的功名,哪有不消失的富贵。它们从贫贱之中拔地而起,又从富贵之巅轰然倒塌。功名富贵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宜强求。

锋芒太露,锐势难以保持长久。如果持而盈之讲的是器量,那么揣而锐之则是器量的限度,功名财富一多,必然显露锋芒,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自恃能力高而骄傲自满,不如适可而止,当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就应该急流勇退,因为这样做才符合天地间的大道,并能使自己远离灾祸。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2个回答2022-08-22 13:48
出自道德经第9章.
意思是锋芒毕露将不能持久,容易衰败.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是什么意思,求解~
3个回答2022-08-20 20:20
手里拿了东西再加得很满不如适可而止,估量着刃口再磨锋利不可长久保持,金玉满堂很难守住,富贵了就骄傲将给自己留下遗憾。成功以后从利益退身是恒久的道理。
手中持有的股票市盈率是负值是怎么回事
1个回答2022-11-24 15:23
业绩开始亏损
炒股如何持续盈利?
3个回答2023-01-08 13:39
在股票市场上折腾有7亏2平1赚,股票成为坑人的地方,除了大牛市以外的市场,大部分时候股民都是亏钱的,就算在大牛市,如果没有一颗见好就收的心,财富会消失的更快。
老子道德经的这句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大家怎么理解
1个回答2022-09-25 14:30
这出自老子第9章,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一味的追求财富,要知道及时收手,锤炼金属,越是锋利尖锐的越是难以保存。道德经从七章开始,前6章讲“道”的玄妙转而讲长久和持续性,如8章讲水利万物而不争,9章讲的就是一个度,讲的适可而止功成身退,进而保自身的长久。
老子道德经的这句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大家怎么理解
5个回答2022-08-19 13:07
老子主张的思想是反向哲学。因为反者道之动。拿的多了意思就是要放下。太尖锐了就要受挫。 后面还有金玉满堂,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总之都是告诉人们天道的运行规律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无为。

《道德经》其实通篇都是辩证法。虽然老子主张无为,但是又说无为而无不为。因为无为所以就无所不为。这就是天道。天什么都没做,结果什么都做成了。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无为、放下、无欲,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有为、拥有和满足。
坚持,是一种美德 名人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5-28 00:44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