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1200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
3个回答2022-06-28 19:47
一个罐子装1个红球,第二个放49个红球,50个兰球
求助《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PDF
1个回答2022-03-13 20:42

1200的就没有,100道的给你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第一题如何解
1个回答2023-04-06 08:45
你想象一下,把A的正方体的上面逆时针旋转90度。与B答案的上面和右面都重合,可是A的前面转到B的后面了,与B不完全重合。然后再把A正方体的上面逆时针旋转90度(同上),然后再把上面翻到正对自己,与C答案完全重合,所以选B。
这样可以么?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第一题如何解
1个回答2022-04-07 22:39
你想象一下,把A的正方体的上面逆时针旋转90度。与B答案的上面和右面都重合,可是A的前面转到B的后面了,与B不完全重合。然后再把A正方体的上面逆时针旋转90度(同上),然后再把上面翻到正对自己,与C答案完全重合,所以选B。
这样可以么?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 杨建峰
4个回答2022-10-19 17:05
如果丁说的是错的,她就不是最后,那么甲乙丙说的就都是对的,他们的意思又都说自己不是最后,所以丁说的肯定是对的,丁是最后,没有答案。
怎样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个回答2024-01-29 17:58

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孩子好奇心、提高阅读、了解顺序概念、鼓励孩子想象、培养独立性。

1、激发孩子好奇心

家长平时可通过提问、思考、收获回答等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完善孩子逻辑思维体系,尽可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引导孩子思考,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也要尽可能保持耐心,同时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2、提高阅读

平时可让孩子多阅读些动脑筋的趣味书籍、故事资料等,寓言故事或是科普性故事都能帮助动脑筋,提高孩子思维想象能力。

3、了解顺序概念

了解顺序概念也能帮助孩子在今后阅读中训练孩子逻辑思维能力,顺序可以从大到小,从硬到软,从甜到淡,也可以选择反过来排列。

4、鼓励孩子想象

存在想象力对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家长可多鼓励孩子想象,比如看见动物时可问问孩子动物在干什么,可让孩子根据所见事物来发挥想象力。

5、培养独立性

平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选择告诉孩子解决方法,也可让孩子结合平时所学知识来寻找答案,孩子在开动思维时,如果找到答案,内心会充满成就感,也会有新的学习动力。

孩子逻辑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
1个回答2023-04-16 10:51

逻辑思维训练题
1个回答2024-02-12 06:42
一、某岛上有三个奇怪的村庄,甲村的人从来不说谎,乙村的人从来不讲实话,丙村的人一句实话跟着一句谎话,一句谎话跟着一句实话,并且开始的一句是实话还是谎话没有准。有一天,张三、李四和王五到岛上观光,碰到两个导游,他们都说对方是丙村的。当这两个导游做裁判,看张三、李四和王五三人谁抛石头抛得远时,他们给出不同的结论:

一个说:“张三第一、李四第二、王五第三”

另一个说:“王五第一、张三第二、李四第三,”

那么两个导游各是哪村的?三人名次如何?(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二、有张三,李四两个人。张三只说假话,不说真话;李四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他们回答问题时只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并不说话。有一天,一个学者面对两条路X和Y,其中一条通向首都,另一条通向小镇。他面前站着张三和李四其中的一个人,但他不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也不知道“点头”是表示“是”,还是表示“否”。他只须问一个问题,就可以确定哪条路通向首都。

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问?(写出具体推理过程)



第一题;

两导游的构成只能是: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丙村;甲村+乙村;甲村+丙村;乙村+丙村;六种结构

1.很容易排除:甲村+甲村;甲村+乙村;乙村+丙村

2.若两人都是乙村的,他们说的都是假话,则三人排名:李,王,张;

3.若两人都是丙村的,他们第一句说的是真话,则后面说的是假话,所以三人排名为:李,王,张;

4.若为甲村+丙村结构,丙第一次说了谎话,第二次应该说实话,甲是一直说实话的,所以两人对三人名次的答案应该相同,结果是不相同,所以不为甲村+丙村结构;



所以,三人排名很容易确定,分别为:李,王,张

两导游可能都来自丙村,也可能都来自乙村。若三人的真实排名是李第一,王第二,张第三,则两导游只能判断可能来自丙村,也可能来自乙村;若真实排名与推断不符合,则两导游来自丙村。



第二题:很简单

他只要站在任何一条路上,对着其中一个人问:“如果我问他(另一个人),这条路不通往首都,他会怎么回答?”

若两人都都摇头,就往这条路走,如果都点头,就往另外一条走。
怎么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
1个回答2024-03-04 18:52

首先,教孩子学会观察和分类

分类的前提是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得出普遍存在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然后归纳的推理过程。

蒙特利索的一些教具对孩子学会分类很有帮助,比如按照一定形状从大到小排序。如果没有蒙特利索教具也一样可以锻炼孩子分类能力。比如买好摆放各种玩具小箱子,在上面贴好图片,让孩子把小汽车都收纳到一个箱子里,乐高积木收到另一个箱子里。


4-5岁的孩子,可以给他们买各种颜色的小串珠,然后要求他们按照颜色放进不同的格子里。这些都是培养分类能力的好办法。而更好的办法是鼓励孩子自己找出规律分类,只要说的出理由,就是对的。

其次,切忌让孩子死记硬背记住答案

有不少父母,知道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凡是孩子问问题,很积极地立马把答案告诉孩子,如果自己都不知道答案,还会去网上搜一个正确答案教给孩子。殊不知,这么做扼杀了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凡事不动脑筋,被动地获取知识。

还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通过幼升小面试,短期大量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也是不可取的。这个过程中,孩子缺乏主动思考,没有自己探索的过程,对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完全没有帮助。

引导式提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相比于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一步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找出答案才能让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获得提升。比如这是一道世界外国语小学的入学测试题,假如孩子第一次做,觉得难,比起直接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规律,家长可以把题目分解,用分段提问的方式问孩子,一步步引导孩子回答问题,得到答案。


家长:题目里有几个图形在排序?

孩子:有三角形,五角星,和正方形

家长:你看看三角形后面是什么?

孩子:是五角星。

家长:五角星后面又是什么?

孩子:是正方形。

家长:所以这个顺序是?

孩子: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

家长:那第二个三角形后面的顺序是不是一样?

……

通过这样反复提问,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孩子就能学会用归纳法做找规律的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观察和思考的。经常这样训练还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先仔细观察,再发现规律,然后再验证答案。

追问式提问,让孩子学会多想一步

当孩子得出答案时,家长不要觉得松了一口气,此时正是“乘胜追击”让孩子进一步思考的良机。孩子在解决问题,进行逻辑思考时往往倾向于实施第一个进入脑海的想法,尤其当第一个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时候,这时候孩子需要学会抑制冲动,忽略干扰保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去想第二个思路。

比如孩子在学凑十法进行两位数加减法时,家长就可以要孩子用超过一种方法进行解题。3+19=?孩子可以把3分成1+2得出结论=19+1+2=22,也可以把19拆成17+2,然后3+17+2=22。

追问法也可以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用过类比、演绎和归纳的办法,引申到其他问题上。比如,孩子根据近处的人比远处的房子大,从而得出近大远小的结论时,可以接着追问他,还有什么现象能够说明近大远小这个规律,然后父母可以启发孩子观察到开远的车子越来越小;从高处往下看,人还不如阳台上的一盆花大等等。

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目的不是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而是让孩子养成习惯,凡事比别人多想一步。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样每次都多想一步,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一点点得到了提高。

总结:

由于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窗口期开启得非常早,父母一定不要在学龄前只注重灌输孩子知识而忽略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习还是未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底层技能。父母可以多让孩子观察事物进而分类,多向孩子提问,并且不断地进一步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孩子凡事多想一步,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变得更加优秀。

孩子逻辑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
1个回答2024-03-12 07:46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