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

辛弃疾青玉案案字怎么读
1个回答2022-12-03 06:05
读wǎn,与婉同音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题目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17 22:20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故事
1个回答2024-04-15 21:22

庆历四年上元夜。雪将草色融化,梦被花灯点燃。星河璀璨,穿越而过;宝马香车,逐月而来。如果,这真是梦,如果千年之前的梦境不灭,那么会是谁,于千人万人中,蓦然回首?又是谁,于千树万树之下,一裘白衣独立,似梨花之雨,不染纤尘。初见时,你的笑容纯真,一如少年。


少年总会渐渐长大,轰然老去,如同繁花总是缓缓绽开,一夜凋谢。但高山流水琴音长,煮酒论诗青梅香。谁能说,这不是我们最美好的岁月?所以就让时间停留在此吧!就让我将铭刻在楼牌之上的千古传记抹去,不让你发现,永远不变的年份,一直凝固的年华。


但那一天,还是来了。你发现了一切。你说,没有改变,就会枯萎;不向前走,就没有未来。为了未来,你宁愿抛却凡身,化作那匹催动光阴的白马,掠过时光的缝隙,去追寻永恒的天地。


庆历四年,再逢上元夜。雪将草色融化,星河凝亮,飞鸟皆白。如果,这不再是梦,如果千年之前的梦境破灭,那么会是谁,独立于唐宋的水桥上,为你吹一曲送别的歌?我用往事裁的一身白衣,你要一直穿着;你不要频频回头,那更美的绮罗,与更好的世界,我也不再送了。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好在哪里?
2个回答2023-03-25 15:01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好在他的语言十分优美,同时给人一种暮然回首,寻得佳人的美好意境。
请解释辛弃疾的《青玉案》
1个回答2023-08-15 16:12
在南宋繁华的杭州城中,夜空中放起了焰火,犹如满天百花开放,转眼间便象流星般纷纷坠落消失。在街市上,乐声阵阵,各色彩灯争奇斗艳,游人兴高采烈,月亮似乎也沉醉于这个欢庆的夜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成群结队的到处看热闹,珠光宝气、莺声燕语,然而诗人要找的那个人却四处难寻,忽然一回头,她正在灯火零落的僻静之处。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 辛弃疾的个人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4-14 09:31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3、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6-25 19:42

“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青玉案指什么元夕指什么
2个回答2023-01-15 22:34
青玉案是一个词牌名,是以此词牌为框架写的词,元夕是元宵节,实际上青玉案元夕就写了元宵节人们四处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
辛弃疾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3-01-04 11:38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为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
辛弃疾?
1个回答2022-10-25 01:26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