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挺经讲的是什么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1个回答2024-02-11 05:15

原文。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

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竖模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

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

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渣洞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如纤枯,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曾国藩的《挺经》是什么意思?“挺”是强硬吗?
1个回答2024-01-25 09:01

1、《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2、“挺”的意思为:坚挺。(也可理解为“坚挺”的近义词“强硬”,不过“坚挺”一词为佳。)

2、《挺经》共分十八卷,包括: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诡道、忠疑

等。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

《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

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

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全

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经为纲,

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

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

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3、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

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挺经》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

的一部“压案之作”。 

4、基本示例:下面是关于“挺经”注解的鲜活例子:挺经

湖南人曾国藩曾和他的学生李鸿章说过一个故事: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

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意急,亲至村口看望,

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在水塍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肯让。老翁赶上前婉

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来,你老哥也可过

去,岂不是两便么?”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一直抵说不过,乃

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儿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与我,我顶在头

上,请你空身从我儿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何如?”当即俯身解袜脱履。其人见老翁如

此,作意不过,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

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

读曾国藩《挺经》10
1个回答2024-01-22 02:48
“智、仁、勇”三项通透的德行中,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英明,古往今来,豪杰志士、才能特出之人都被称为英雄,英也就是明的意思。所谓明有两个方面,他人只看到近前的事物,我则可见更深远的事物,这叫高明。他人只看到粗大显眼的东西,我则可看见细微的东西,叫精明。这里所说的高明,好比身处一室之中,人们只能看近处的景物,若登上高楼看得就远了,再如登上高山所见的就更远了。而精明,就如极为细微之物,用显微镜照它,会放大一倍、十倍、百倍。又如满是粗糠的糙米,捣两遍就可除去粗糠,捣上三遍四遍,就精细白净到极点了。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天赋资质,精明则全赖于后天钴研学问的程度。我曾氏兄弟如今侥幸身居高位,天赋资质都不算很高明,全靠勤学好问来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买显微镜,可深知极细微方面。好学如同捣熟透了的米,可去粗取精。总之,必须心中了如指掌,而后オ可口中说出自己决断。对事物能了解明白再做决断,就叫英断。稀里糊涂就做决断,称之为武断。武断自身的一些事,产生的危害还不大;武断他人的事情,因此招致的怨恨就很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下决断,才足以保住福分。

《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曾国藩又在增加了廉、明两条。廉指为官清廉洁,当官不爱钱,关于这一点,曾国藩确实做到了的,在他六十二岁死于两江总督任上时,积蓄也只有两万两,而清代一个总督每年的合法收入就可达十几万两,更何况是富庶的江苏、浙江任总督。

据幕僚们的日记中记载,曾国藩的穿着很朴素,穿的都是旧衣,甚至还能隐约看到衣服上的油星。全部的家具也只有几个用来装书和装衣服的大木箱子。

曾国藩嫁女,只给三百两作为嫁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大儿子曾纪泽从总督衙门回老家,路过叔父们驻防的营地,叔叔们给了他几百两银子的过路费,也被曾国藩特意写了一封信教导了一番,说儿子拿的钱太多了。

明,是指高明、精明。一般来说,聪明是天生的,受遗传的影响较大,但高明和精明,则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磨练获得,即使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也能通过努力干出一番大事来,曾国藩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曾国藩老家,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曾国藩的记忆力还不如一个小偷,但记忆力好的小偷终究只是个小偷,而笨拙的曾国藩,后来却成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并成为了近代中国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世界上很多大事,都是普通人干出来的,聪明人由于利害关系看得更透,可选择的又太多,反而难以坚持做到底。人一聪明起来,就会想着去抄近道、找捷径,可世上哪有那么多捷径,少走弯路就是走了捷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啊,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认识你自己。

曾国藩还以米和显微镜来作类比,凡器物经过打磨,都可以变化性质,人也是如此,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从哪里磨?在事上磨。曾国藩说,要挺身入局,敢于任事。不入局,就像在岸边看别人游泳一样,虽然可以愉快地评头品足,但那无法识得水性,更无法学会游泳;遇事就推脱,就难以知道自身的不足,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而机遇也随之丢掉了。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在做取舍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可很多时候,利和害并没有那么明显,或者都是未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做决策,决策充满了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做决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自己模拟成5年后的自己,用未来5年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此一来,更容易做出靠谱的决策。
曾国藩的挺经是讲什么的
1个回答2022-05-28 23:05
“挺经”是一种以刚劲强硬为特征的处世哲学,所谓“打脱牙,和血吞”、“咬定牙根”等等,可以说就是“挺经”的注脚。
《挺经》是曾国藩写的吗?
1个回答2023-04-27 10:06
是曾国藩晚年写的,是曾氏“十三套学问”之一。
《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挺经》——内圣外王之法。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参与,以恰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在前有猛虎后又毒蛇的情况下,不受其左右,气定神闲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曾国藩的家书挺经冰鉴各自讲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3-18 00:56

《挺经》共分十八卷,包括:内圣、砺志、家范、明强、坚忍、刚柔、英才、诡道、忠疑等。 《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曾国藩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可以说,该书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识人的学问——《冰鉴》。“冰鉴”一词,取其以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提出鉴别人才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曾国藩观人之术,不同于传统习俗,它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而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熬头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响,第七气色。

曾国藩的 挺经 是不是他写的呢?
3个回答2022-08-27 13:22
是曾国藩晚年写的,是曾氏“十三套学问”之一。
《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挺经》——内圣外王之法。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参与,以恰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在前有猛虎后又毒蛇的情况下,不受其左右,气定神闲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曾国藩挺经,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1个回答2022-05-29 16:28
曾国藩所著《挺经》没有存世
曾国藩:挺得过去 万事可为!
1个回答2024-01-14 19:47
曾国藩去世多年后,吴永一日问李鸿章:“文正公当年说有《挺经》,是不是有这么回事?”李鸿章回答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挺经》有十八条。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我且试讲一条给你听……”

那日,李鸿章没讲理论,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个老农,有天家里来了贵客,要请人家留下来吃午饭,于是派儿子出去买菜。结果临近正午,算算儿子该回来了,可还是不见人。毕竟这不是待客之道,于是赶紧跑出去找儿子。

跑到村口一看,儿子正挑着菜担站在田垄之上——江南水田中间的狭窄长条形的过道,上面一般中容一人通行。

对面有个货郎,也挑了一个货担,互不相让。老农心急如焚,赶过去就对这个货郎说:“我家来了贵客,等着这个菜,你个子高,站到水田里让一下,我儿子不就过来了吗?”

货郎一听就不高兴了:“你儿子不过是挑着蔬菜,湿了还可以用,我挑着南北干货,湿了我怎么卖?为什么不让你儿子下去?”

这是一个比较平常的生活场景,但解决起来也是门学问。李鸿章问吴永该怎么办,吴永眉头一皱,答不上来。李鸿章一笑道:“我老师说,当时这个老农一听,便脱掉鞋袜。既然你年轻人不肯,老朽我下水田,你把货担顶在我头上,你侧身绕过,让我儿子先过去,这样总可以吧?那个年轻人一看,老伯年岁已大,如此甚不好,算了吧,还是我让你吧。”

吴永一听,就这个故事?这也叫《挺经》?

李鸿章笑道:“这个老农,他只挺了一挺,一场纷争就此消解,缘何不‘挺’呢?”又说:“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吴永回去后琢磨了半天,也没真正理解。

有的学者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子所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可如果真就这点内容,有必要说是不传之绝学吗?后来吴永又琢磨出一条,见于《庚子西狩丛谈》:

“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但是光“挺身入局”四字仍显单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深刻内涵。这个内涵是什么呢?

有一条重要线索可以帮我们解开这个谜团。这个线索就是第一个提到《挺经》的,曾国藩的好朋友欧阳兆熊。

欧阳兆雄在《水窗春呓》里说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原来所谓《挺经》,是“刚”的艺术,“刚”的智慧,“刚”的哲学。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的家书里讲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而曾国藩毕生都收到这位祖父的影响,曾家勤勉努力,踏实进取的家风家训,都是祖父时代开创的。

可能我们现在谈“柔”这个字会更多一些,觉得处事手段,自是“以柔胜刚”为好,固然“柔”是一种智慧的处事手段,然而“刚”则是一种内在的,面向自己的独立思辨情绪。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态度,是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种甘当重担的勇气。

都说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其实这些都是“刚”出来的。这种“刚”是一种大智慧,是必须担当,必须面对,必须不逃避。这就叫挺身入局!这可以说是人生第一个关键,也是人生第一条智慧。

注:曾文正公实际上并没有《挺经》这样一本传世之作,但“挺”字确是曾氏思想的一大要义,也留下了很多论述“挺”的文字。
曾国藩挺经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22 22:17

《曾国藩挺经》是一本讲诉曾国藩的传奇故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