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孝为本论有声书

论在校大学生对孝道的理解
1个回答2024-01-26 12:14
你发错地方了。
二十四孝佛经
1个回答2023-05-02 09:10
请诉说24个故事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01 05:52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长敬老。 

  《学而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今译:儿子三年不改变父亲所遵循的原则,就可以称作是孝子了。 

  《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译:亲人在世时要以礼服事;去世之后,要以礼送葬,以礼祭祀。 

  《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今译:对待父母,要在他们生病时多多关心。 

   《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今译:现今流行的观点是,能供养双亲就是孝。可是,犬能守御,马能负重,这也是对人的一种供养;那么,对孝子来讲,如果没有对双亲的敬爱,又怎能将自己与犬马区别开来呢?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今译:对于孝子来说,难的是对亲人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有了事情,晚辈去出力完成有了;有了酒食,让长辈吃喝,这难道就可以说是尽孝了吗?


佛法小知识7:佛教如何看待孝道
1个回答2022-12-19 22:06
可以看看地藏经
论语(论孝)六则
1个回答2023-01-03 04:15
第四、六两则讲的范围是_生,事之以礼_。对父母怀有_尊敬_之心,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_谦恭_。
关于孝顺的论语
1个回答2024-03-11 20:59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讲子夏问孝的那则论语
1个回答2024-05-03 03:28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供养父母、为父母做点事儿、好东西让父母先吃,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对于孝就不能满足于“能养”,这个层次太低了。给予父母物质的满足和照顾相对很容易,但是照顾父母的心理,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是不容易的,至少是难以做到一如既往。要让父母心情舒畅,首先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可是家庭成员之间往往是没有感情克制的,对于父母更是这样,很难整天笑脸相对,所以就存在“色难”的问题。对于父母的和颜悦色是装不出来的,刻意挤也挤不出来,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也许只有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甚至祖父母,体会到为人父母之心的时候,当看到双亲日渐年迈,对衰老产生悲悯之心的时候,才能对孝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于丹讲论语孝要感想
1个回答2024-03-16 11:38
《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智者不惑》

智者知人知己



但是,其实这样的一种提升,也仍然是要辅助其它元素的。为什么孔子说你还要了解别人呢?就是因为“智者不惑”。真正的大智慧,应该是能让我们减少迷惑的一种通途。



什么是智者?智者知人而已,无非就是真正地了解别人。其实了解别人容易吗?我在这里还不跟大家讲,你想想你了解你邻居吗?了解你团队吗?了解你学生吗?



我觉得都说得太远,我只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了解自己?第二个问题:你是不是了解身边的亲人?如果你这两个问题都说:我了解!那你就是大智者,很不容易。因为我们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最难评价就是自己。



定呼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所谓“崇辱不惊”,人真正在面对大荣辱的时候,内心对自己还有判断吗?比如说无故加之,世界上有些羞辱就这么来临了。当韩信胯下受辱的时候,他当然可以为一时的尊严拔剑相向,他的小命可能就放在那儿了。他日后就不会成为淮阴侯,为汉高祖刘邦决胜于千里之外了。所以他在那时候想一想,人为了未来,有时候可以忍受当下,他可以坦然受之。其实难得的是淮阴钫嬲蠖ㄌ煜轮螅挥猩必苏庑┤耍炊笱绫隹停颜庑┤饲牖乩础R簿褪撬担芑嵋粤硗庖恢址绞剑蒙淖鹧稀?/p>



那么一个人有光荣的时候,当满世界的光环鲜花掌声笼罩于他的时候,还会评价自己吗?这个时候也很艰难。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为什么会自我膨胀,是因为你把太多偶然的因素视为生命的必然。内心就缺少一种敬畏,缺少一种如履薄冰、如履深渊的一种谨慎心情。



扁鹊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



大家都知道扁鹊这个名字。这位与华佗齐名的天下神医,他真正的神奇并不只在于神奇的医术,而是他对自己永远保持清醒地评价。



有一次魏文王召见他,问他说你家的三个弟兄我听说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啊?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魏文王就很惊讶,问:那你为什么名动天下,他们两人一点名气没有?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他一个人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这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把你调理好了,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一点名气都没有(群众大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健康保健。



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时。一个人以后他要酿成大病,咳嗽感冒的时候,他用药将他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好了,全世界以为我是神医。



想想看,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的元气稍微有点破损,马上补救回来;像我这样治病,命是捞回来,元气大伤过半。你说我们三个人谁医术最高?



区分内心外在明辨荣辱



其实这个故事,我想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应该记在心里。这个世界上太多成全与偶然,并不一定要为外界一切迷惑,时而高兴时而沮丧。



《庄子》里头有一句话,我想也是一个人生的境界:“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当全世界都夸你的时候,你也不加劝勉,不往前多走一步;“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当全世界都在非难、责怪、说你错了的时候,你内心也没有丝毫沮丧。



“定呼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一个人要能够确定自己的内心和外在有什么区分,要能够明辨荣辱,做到这样也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外在哪怕有一万个声音,就算内在只有一个声音,它也是内心的判断。什么样的人有这样笃定的判断呢?智者有,这就是智者才不惑。



惑:外在和内心的较量



看汉字迷惑的”惑“,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什么叫做或者?数学里有或然率。就是可以这样,可以那样,视为或者。其实这个或者,就是外在丰富的选择。今天的世界选什么都可以,但是你能选得好吗?取决于你心的大与小。我们想一想,外在的一个和内在的一个心,两者之间一直在抗衡。如果外在很大,内在很小,被压垮了,你就陷入迷惑。如果外在不变,内心很大,拖住了,视为不惑。



所以惑与不惑,就是外在世界和笃定内心的较量,这是一生的较量。不一定是人至四十会不惑,人的迷惑是伴随一生的,没有哪一页神奇的日历撕下去,突然就变成智者。人心的感悟都是终其一生的。所谓智者不惑,其实是考量了我们内心太多太多的判断。



一个真正的智者,他可以随时看清生活里面每一点有什么机遇,又充满了什么样的迷思。



智者能看清机遇



我们这个世界是有职业规则,但是简单地顺应规则并不是大智者,大智者永远能够听见世界各个角落的声音。我曾经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讲到一个大电信公司所做的招聘。一间很大的公司招收一个简单的蓝领公众,会摩尔斯密码(MorseCode)发报的人。



很多人去应聘,到了那里发现招聘环境很嘈杂,在一个非常大的大平面,办公室系统人来来往往,空气里面很吵杂。这些人被安排坐在两排长凳上,走进里面去面试。这些人就坐在这里在等。



一小时过去,没人叫;两小时过去没人叫。这时一个迟到的小伙子来了,到的时候凳子上都没座位了。他在旁边站了一下,突然之间就直奔小门进去了。十分钟之后,人力资源经理带着这个小伙子出来,向大家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可以回去了,这个职位已经是他的了。



应聘的人很不服气,问什么我们等了两小时都没人叫,他一进去就给了他?不甘心啊!经理就说出了一个秘密:“其实从你们各位坐在这里的那一刻起,这么吵杂的空气中,一直有一种摩尔斯密码在发报,一直在说:说谁听懂这种摩尔斯密码,请直接走进小门。但是你们都没有听,走在那里等人叫你们。而这个小伙子一进去就说:我听懂了。’其实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听懂摩尔斯密码,但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发报员,而是用耳朵可以在世界上敏捷捕捉信息的人。”



什么是智者?不一定是在限定规则下,去应循守旧的人。真正的智者是打破规则,视为君子不器,也就是无所不在的去捕捉你的机遇。



韩国人有个比喻说得好,世界上有一种怪物,前脸长满了头发,所以他迎面走来时,永远面目不清。但是从你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知道他是谁,伸手一抓……对不起,它后脑勺是个秃子,所以你什么都抓不住,眼睁睁看他走远。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叫作机遇。



所以说机遇这个东西,永远是在它面目不清、迎面走来时,你劈头可以抓住;一旦他到身边,你看清的时候,永远就错失了。



所以其实人怎么看清机遇,这是智者的心怀。所以真正的智者,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辨析,辨别出世界很多内心的愿望。



智者交友-损者三友,益者三友



我们说:智者可以去实践吗?孔子也教了人很多的智慧。他告诉你,人的一生要交很多朋友。有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三种好朋友:有质有量有多闻。交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博学的朋友,自己就成长了。也有损者三友:有偏僻、有擅肉,有片宁。那种巧言令色、阴险狡诈或者使心思,或者脾气暴躁的,这都不是好朋友。





人要用智慧,在交朋友的时候打开世界一扇一扇窗子,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这不就是大智慧吗?
佛教,孝敬
1个回答2024-02-04 15:55
尽自己所能。可以念佛经给父母,愿他们健康平安。
孔子是怎样论述孝的
1个回答2024-02-08 00:17
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能立
A
“身体发启亮尺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键闹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悄高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