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责子文言文朗读

陶母责子 原文 译文
1个回答2024-02-20 04:06
原文:

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

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干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 ,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



字词解释:

陶公:名陶侃,字士行,晋浔阳人,陶渊明的曾祖。

少时:青年时代 鱼梁:在水中筑堰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 鱼梁吏:监察鱼梁事务的官。 坩(gān):盛物的陶器。 鲊(zhǎ):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见:表示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 见饷:被赠送 饷:赠送 官物:公物 益:好处 尝:曾经 付使:交还给送来的使者 书:这里做 书信 讲 责:责备 汝:你 乃:却,反而 也:(最后的那个)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非唯:不仅 反书:回信
陶母责子 译文
1个回答2024-02-20 17:15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 ,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
文言文陶母责子问题
1个回答2024-02-24 10:04
【原文】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问题:

1.译文

2.你是怎样看待陶侃和其母的行为的?

1、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2、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可见 母亲教育有方。

是这些问题吗?词语解释可参考译文。
陶母责子译文?
1个回答2024-02-23 08:35

原文: 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

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对于国家来说,(陶侃)是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对于百姓来说,(陶侃)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世间的人(都很)敬重他。陶侃年少时担任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命人)把一坛干鱼作为官奉拿给母亲,母亲问:这是怎么得到的?仆从说:官府的。母亲(把干鱼)封好交还给仆从,回信责备陶侃说:你做为官吏,把公家的物品拿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担忧。

陶母责子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14 20:23
陶公②少时作鱼梁吏③,尝以坩鲊饷母④。母封鲊付使⑤,反书⑥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⑦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②陶公:陶侃(k3n),晋朝人。③鱼梁吏: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④坩(g1n)鲊(zh4):一坛糟鱼。坩: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器具,为缸、坛、雍等。饷(xi3ng)母:赠送给母亲。饷,赠送。⑤付使:交还差役。使:在官府里当差的人。⑥反书:回信。⑦见饷:赠给我。见,具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作用,并表示“我”是动作的接受者。







【诗文翻译】







晋朝人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图示导读】













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他于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了进士,官做到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参与机要,颇受重用。王叔文失败,他受牵连坐罪,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著作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他的诗歌有一些带有政治色彩,显露了斗争锋芒。被贬后,他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也写了一些反映人民生活、关心民间疾苦的诗篇。他的诗在艺术上简括明快,有独特的风格。他对民间歌谣也很感兴趣,刻意仿学,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一批耐人吟咏的好诗。
陶母责子文言文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18 14:21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对国家来说,他是栋梁,对老百姓来说,如同父母,世人敬重他。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母亲说:“这是哪里来的?”逝者说:“这是官府里的。”他母亲把原罐封好交给送来的人退还,同时附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你做小官,拿公家的东西来给我,不但对我毫无益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 ”
陶母责子有什么启发
1个回答2024-01-25 12:08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读了全文你从陶母责子中受到什么启发
1个回答2024-01-30 02:27
世上的父母镇含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但公私是要分明的。把公家的财富送给父母这是不对的,陶母拒收腌鱼不贪图小便宜,还雀高回信批评儿子,这是母亲的教育有方,顷旅尺陶侃后来成为国家栋梁也和母亲的教导息息相关。
急求《陶母责子退鲊》译文
1个回答2024-02-19 10:11

译文:晋代陶侃年青时,曾经担任监管鱼池官员,他将一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封好鱼干交给送来的人,反而写信责备陶侃说:“你当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虑啊。”

原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陶母责子译文
1个回答2022-10-08 02:06
唉,妈妈,我快写完了,我中,快写完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