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是什么意思

“雕虫小技”中“雕虫”、“小技”分别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3-10 11:40

雕虫小技中的雕虫并不指雕刻虫子,而是指一种叫雕虫篡刻的书体,小技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手艺,或者是不足挂齿的技巧。雕虫小技的意思就是指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能。


虫在春返这里指的是一种书体,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虫书,这种书体它的字形十分像鸟的形状,并且在字的旁边又画了鸟作为装饰,所以这是一种十分美的字体。这种字体在当时多用于兵器旗帜,和青铜器上作为装饰。而雕在古代的意思还包括雕琢,所以雕虫又被叫做书写这种虫书,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写书法都被称为是雕虫。


而这样难以书写的虫书,虽然在春秋时期被各国广泛使用,但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实用性并不强,仅仅可以用来装饰物品。所以渐渐的人们也就开始遗忘了这种字体,甚至随着文化的发展,文人雅士们认为这种书体十分的俗气,不符合他们的气质,孙庭坚甚至还十分鄙夷这种书体,所以虫书也渐渐变得没落。


而在古代,我国手工匠人地位十分低下。一些富家子弟都认为靠手艺吃饭的人难登大雅之堂,地位低下。即使手艺再高超,技术再精湛也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小技就是指这些微不足道缓岁的技能。
被文人墨客所抛弃的书体“雕虫”,加上被人们所鄙夷的“小技”,这样的“雕虫小扒哪饥技”,再后来也就发展成了现在指一些不足一提的小技能的意思。

求雕虫小技造句,雕虫小技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12:11


语义说明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使用类别



用在「低技小艺」的表述上。



例 句



01、区区雕虫小技,何劳挂齿。



02、我这些雕虫小技,有辱尊目,实在抱歉。



03、他客气地直说这些戏法,雕虫小技而已。



04、我画的山水画,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05、他这种雕虫小技,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真笑死人了!

雕虫小技的虫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1:14

雕虫小技中的雕虫并不指雕刻虫子,而是指一种叫雕虫篡刻的书体,小技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手艺,或者是不足挂齿的技巧。雕虫小技的意思就是指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能。

虫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书体,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虫书,这种书体它的字形十分像鸟的形状,并且在字的旁边又画了鸟作为装饰,所以这是一种十分美的字体。这种字体在当时多用于兵器旗帜,和青铜器上作为装饰。而雕在古代的意思还包括雕琢,所以雕虫又被叫做书写这种虫书,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写书法都被称为是雕虫。

而这样难以书写的虫书,虽然在春秋时期被各国广泛使用,但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实用性并不强,仅仅可以用来装饰物品。所以渐渐的人们也就开始遗忘了这种字体,甚至随着文化的发展,文人雅士们认为这种书体十分的俗气,不符合他们的气质,孙庭坚甚至还十分鄙夷这种书体,所以虫书也渐渐变得没落。

而在古代,我国手工匠人地位十分低下。一些富家子弟都认为靠手艺吃饭的人难登大雅之堂,地位低下。即使手艺再高超,技术再精湛也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小技就是指这些微不足道的技能。
被文人墨客所抛弃的书体“雕虫”,加上被人们所鄙夷的“小技”,这样的“雕虫小技”,再后来也就发展成了现在指一些不足一提的小技能的意思。

“雕虫小技”是什么虫
1个回答2024-03-15 21:00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后来也用来比喻做事情时使用的不过是小技术而已。

  “雕”当然是刻的意思,什么“虫”呢?“虫”怎么能被雕刻呢?原来,这里的“虫”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虫子,而是秦朝时定型的八种书写字体,称为“秦书八体”。

  据《说文解字》记载,八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虫书、篆书中的花体,常常铸或刻在兵器、旗帜和符节上,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故称“虫书”。“雕虫”就是指刻写虫书。

  “雕虫小技”这一成语出自《北史·李浑传》。李浑是北齐大臣,学问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组织一套班子,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麟趾格》。班子里面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收。文人相轻,李浑有一次就对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思是写那些花花绕绕的“虫书”,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
雕虫小技的虫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1:32

雕虫小技中的雕虫并不指雕刻虫子,而是指一种叫雕虫篡刻的书体,小技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手艺,或者是不足挂齿的技巧。雕虫小技的意思就是指一些不值一提的小技能。

虫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书体,也就是古代所说的虫书,这种书体它的字形十分像鸟的形状,并且在字的旁边又画了鸟作为装饰,所以这是一种十分美的字体。这种字体在当时多用于兵器旗帜,和青铜器上作为装饰。而雕在古代的意思还包括雕琢,所以雕虫又被叫做书写这种虫书,发展到后来,甚至连写书法都被称为是雕虫。

而这样难以书写的虫书,虽然在春秋时期被各国广泛使用,但到了后来,人们发现它的实用性并不强,仅仅可以用来装饰物品。所以渐渐的人们也就开始遗忘了这种字体,甚至随着文化的发展,文人雅士们认为这种书体十分的俗气,不符合他们的气质,孙庭坚甚至还十分鄙夷这种书体,所以虫书也渐渐变得没落。

而在古代,我国手工匠人地位十分低下。一些富家子弟都认为靠手艺吃饭的人难登大雅之堂,地位低下。即使手艺再高超,技术再精湛也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所以,小技就是指这些微不足道的技能。
被文人墨客所抛弃的书体“雕虫”,加上被人们所鄙夷的“小技”,这样的“雕虫小技”,再后来也就发展成了现在指一些不足一提的小技能的意思。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16 11:59

雕虫小技的虫原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

雕虫小技的意思是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

雕虫小技(拼音:diāo chóng xiǎo j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扬雄《法言·吾子》。

唐·李延寿《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这些玩意儿,尽是些雕虫小技,不过解闷消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

成语典故

韩朝宗是唐朝玄宗时候的人,曾经做过荆州刺史。他非常爱护青年文士,乐于提拔后进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经过他的推荐,都出人头地有所成就。所以社会上的人非常敬慕他。 

当时鼎鼎大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并且希望他为自己推荐一份工作。李白写给韩朝宗的信,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与韩荆州书》。

信中除对韩朝宗的为人学问大大地赞颂一番外,就是述说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意思是说,恐怕我所写的文章,微不足道,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

雕虫小技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19 04:35

“雕虫小技”最初写作“雕虫篆刻”,出自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著作《法言》。有人问扬雄年少时是不是喜欢作赋,扬雄答曰:不错,但那只是童子雕虫篆刻般 的技艺,成年就不作了。扬雄贬低“雕虫篆刻”,不是因为它们学起来容易,而是因为它们最难学,但实际作用又很小。后来,人们便把“雕虫篆刻”说成是“雕虫小技”。
成语出处
《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法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成语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惰书 李德林传》:“经国大体,是贾生、晁出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与韩荆州书》李白: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成语中的雕虫小技
1个回答2024-01-27 07:40

雕虫小技的虫原指雕刻虫书。

资料扩展:

“雕虫小技”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雕刻虫书的一种技法,后来比喻微小的,微不足道的小技能,也常用来谦称自己写的文章。

而“雕虫”指的是雕刻虫书,雕虫就是一种刻字的技手法,雕就是刻画,而虫是字体,虫书是我国古代篆字中的一种,这种书体看起来十分像鸟虫的形状。

这种虫体,如今不常见了,但一种花鸟字,还是可以见到的,在民间还在使用,逢年过节,在一些庙会、集市上可以看到,一些老艺人就是书写这种花鸟字,主要是给人写名字或吉祥语。

“雕虫”出自于西汉扬雄的《法言·吾子》中:“‘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解释:有的人问扬雄:“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作赋了吗?”扬雄说:“是的。作赋就像是小孩子写虫书、刻符一类的小把戏,而大丈夫就不要去做这些。”

成语“雕虫小技”出自《北史·李浑传》中:“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解释:用不值一提的小技写的小文章,这点我不如你魏收;但要是说在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方面,你魏收可就没法和我比了。

雕虫小技有什么典故吗
1个回答2024-02-14 06:18
解 释 雕:刻;虫:鸟虫书,古代的字体;技:技能。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 处 《隋书·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典 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雕虫小技”的成语是怎么来的?“雕”的是什么虫?
4个回答2023-12-03 22:26

雕虫小技最先出自《北史·李浑传》,有一天李浑就对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思是写文章,我不如你,制定法律法规,你不如我。“雕虫小技”雕的不是什么某一虫子。“虫”是一种“虫书”,是一种书法,跟大篆和小篆一样是一种书法。是一种象形字。那种字体看起来就像虫子和鸟一样。

李浑是北齐大臣,很有学问,高洋命他组织一些大臣,商讨并制作新的规范典章,大臣里面还有著名的文史学家魏收。其实,李浑这个人很狂妄自高自大,有些瞧不起魏收,觉得魏收不如他。通过那段话来讽刺魏收。这是最早的初处。还有一个典故是跟大诗人李白有关的。

唐代,出身于官宦之家的长安人韩朝宗有一副热心肠,经常举荐一些年轻的文人入朝为官。好多年轻人争先恐后的找韩朝宗帮忙。有一天,韩朝宗遇到一位年轻人。年轻人为了能一展抱负,推荐自己。特意找韩朝宗写了一封信,文章内容写得气势磅礴、不卑不亢。另外还在文章结尾附上了自己写得一首诗,另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大意是我写的文章,恐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年轻人给韩朝宗的那封信,著名的《与韩荆州书》讲的就是这件事,这个年轻人就是诗仙李太白。

虫书最早出于东周时期,一般是刻在兵器上的,春秋时期就有这种文字了,用于旗帜和印章文字。雕虫最早的是指代书法虫书是以隶书演化的一种美术字体,这是一种装饰用的美术文字,不是另一种系统文字。形体大于表字,不能流于虫书表面的意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