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的含义

怒发冲冠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23 02:59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这时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有段描写:“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这个成语直译为白话文是:“非常愤怒以至于头发竖起将帽子顶了起来。”
每个人的头发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甚至生长速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主要和基因有关。此外,体内激素水平、体外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雄激素水平高的朋友,头发就多而且比较硬;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头发就缺乏光泽;如果微量元素缺乏,头发就容易分叉。民间有流传,如果头发较硬且多竖立,则性格较为刚烈,这还真有一定的道理。有研究发现,头发的确和性格脾气有关:大凡头发细软的人多半温顺;头发粗硬者多刚直;色泽光亮者感情较丰富等。
人类身体上所有的毛发(包括头发),都可以像树分为树干和树根一样,分为毛干和毛根两部分。毛干是露出皮肤之外的部分,毛根是埋在皮肤内的部分,是毛发的根部。毛根被毛囊包围,毛囊的一侧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称为立毛肌,它控制着毛发的活动。但它并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就是说,并不是你想收缩它就收缩,你想舒张它就舒张。立毛肌听令于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的支配,当发生愤怒、恐惧、惊吓等情绪变化,或寒冷等外界环境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水平增高,立毛肌就会收缩,力图使毛发直立。从理论上说,当所有的头发都直立,就有了“冲冠”的可能。
或许刚刚从动物进化而来的早期人类,可能还像动物一样,立毛肌异常发达,受到惊吓或寒冷刺激就竖毛发,或借以吓唬别的动物给自己壮胆,或是抵御当时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但在现代人,立毛肌已经退化,加上头发发干具有很高的弹性和柔韧性,即使不带帽子,由于头发本身的重量,立毛肌收缩的力量也不足以使发干直立,更谈不上“冲冠”,其力量只能够使得皮肤被扭转而产生鸡皮样外观,即通常所称的“鸡皮疙瘩”。
也许人们觉得头发竖立起来很滑稽,也很神秘,似乎有一种超能力。其实借助科技的力量,我们可以体验另一种“怒发冲冠”:在一些科技活动室的展台上有一个电球,当参观者用手接触电球时,每一根头发都竖立了,好像电影中的魔鬼一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奥秘在于电球上带有很多的电荷,当人的手和电球接触时,电球上的电荷就会“跑”到人体,头发上有很多同种电荷,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每一根头发彼此间的“排斥力”就使得头发竖立起来。这个过程没有立毛肌的参与,就好像被风吹起来一样,因此,虽然实现了“怒发”,但还是无法“冲冠”。
随着人类的进化,在现实生活中是再也不会“怒发冲冠”了。

怒发冲冠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12:11

怒发冲冠的意思是指愤怒到极点,以至于头发都竖了起来,象征着内心的激烈情绪。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对于国家形势的忧虑和愤怒,他的内心激荡到了极点,头发都竖了起来。

怒发冲冠的含义不仅仅是形容愤怒的情绪,更是表达了一种对于不公正和不道德行为的强烈反感和不满。当我们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或者看到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时,我们也会感到愤怒和不满,甚至会像辛弃疾一样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发泄情绪,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过激的行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智的态度面对问题,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发泄情绪,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怒发冲冠的表现

当一个人怒发冲冠时,他的语言会变得非常激烈。他会用尖锐的语气和恶毒的言辞来攻击对方,甚至会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来伤害对方。这种表现常常会引起争吵和冲突,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怒发冲冠的人往往会情绪失控,他们可能会大声喊叫、哭泣或者破口大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甚至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者他人。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恢复冷静。

怒发冲冠的人身体反应往往也非常强烈。他们可能会出现头痛、心悸、呼吸急促等症状,甚至会出现胃痛、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这些身体反应都是由于情绪失控导致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冲冠一怒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6-23 08:45
犹言怒发冲冠,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这个典故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怒发冲冠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1:53

成语“怒发冲冠”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现在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怒发冲冠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4:52
怒发冲冠

【近义】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用例】~,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怒发冲冠出自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08:09
“怒发冲冠”这则成语的冠是帽子。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15座城来换这块璧。
赵王怕秦王有诈,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来犯。同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再说,也找不到一个能随机应变的使者,到秦国去交涉这件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说他有勇有谋,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并首先问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换15座城池。蔺相如说:“秦国强,我们赵国弱,这件事不能不答应。”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却又不肯把15座城给我,那怎么办?”
“秦王已经许了愿,如赵国不答应,就理亏了;而赵国如果把璧送给秦王,他却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无理。两方面比较一下,宁可答应秦王的要求,让他承担不讲道理的责任。”
就这样,蔺相如带了和氏璧出使秦国。秦王得知他来后,没有按照正式的礼仪在朝廷上接见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个临时居住的宫室里召见蔺相如。他接过璧后,非常高兴,看了又看,又递给左右大臣和姬妾们传看。 蔺相如见秦王如此轻蔑无礼,早已非常愤怒,这时又见他只管传看和氏璧,根本没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这璧上还有点小的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
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马上退后几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极度愤怒,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激昂地说:“赵王和大臣们商量后,都认为秦国贪得无厌,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给秦国;听了我的意见,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来。今天我到这里,大王没有在朝廷上接见我,拿到璧后竟又递给姬妾们传观,当面戏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来。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头与璧一起在柱子上撞个粉碎!”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应斋戒五天后受璧。但蔺相如预料秦王不会交城,私下让人把璧送归赵国。秦王得知后,无可奈何,只好按照礼仪送蔺相如回国。
怒发冲冠说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3-05 03:27
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后来的岳飞满江红里也有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的全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00:10

《满江红·怒发冲冠》全文如下慧消: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是出自于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阙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阙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

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白话译文】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乎拦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成语怒发冲冠?
1个回答2024-02-29 06:11

[nù fà chōng guān]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怒发冲冠的“冠”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1 19:56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所以“冠”是指帽子。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