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读书笔记300字

读书笔记 300
1个回答2024-05-23 04:30
最大的麦穗
人们常说,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说的与《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告诉弟子的一样。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麦地里最大的一个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弟子们总认为机会还很多,不许过早定夺。结果,到了麦地尽头时,他们每个人都两手空空。 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读着读着,我联想到我的表哥。 我表哥读完大学,考取了本科生。他那时二十多岁,正是志高气昂的时候,他准备以他寒窗苦读十多年学来的东西在社会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他积极地找工作、面试、他认为他是一个工程师,这门技巧可是很多人没有的,建筑公司抢着要呢!他总嫌人家待遇差,一连找了两年工作,面试了几十家公司,姨妈经常劝他说,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就算了,从低层开始,后来表哥终于开窍接受意见了,四年后的今天,他的年薪已是六位之数。 做人和拾麦穗一样,机会便是其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麦穗,就象做作业,做作业是见识试题的机会,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机会,做家务是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 我们不能好高骛远,要懂得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人生路的确很长,但是这是一条只进不退的路,路上的机会每个人均等,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才能大展鸿图。相反,那些不懂得把握时机的人只能在他没有珍惜的机会面前抱怨自己不幸运,没有机会。




5楼

骆驼祥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五猖会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20 03:49

1、《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2、《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创作背景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孔孟之道的束缚。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露天经地义”的。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牢笼”生活。鲁迅有感于少年的经历,创作了此文。

五猖会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18 23:49

1、《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篇,主要记叙“我”对儿时急切盼望观看迎赛神节的急切心情及父亲逼“我”背诵诗经时“我”的痛苦感受《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2、《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创作背景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孔孟之道的束缚。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露天经地义”的。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牢笼”生活。鲁迅有感于少年的经历,创作了此文。

五猖会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01 15:50

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睁知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这篇叙事性悉雀消散文,虽只写一件事,但这件事写得集中、单纯岁指而又丰富。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如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述,写出了儿时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失望和不满。这一切描述都为第二部分开首节日般的高兴心情做铺垫。

童年的傻事小练笔300
1个回答2024-03-18 08:49
童年像一条五彩的河,童年像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妙的世界,童年做过的傻事,是多么让我留恋啊!

我六岁那年,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快到姥姥家时,我看到一块地里满是绿绿的叶子,那么大,铺的那么匀称,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突然,我被叶子下面的“大西瓜”吸引住了,我想:待会儿,我一定回来抱几个“西瓜”吃。到了姥姥家妈妈把我从自行车上抱下来,我没顾得和姥姥打声招呼,就一溜烟地跑回地里找“西瓜”,到了地里,我先找来一块砖,瞄准一个最大的西瓜用左手按住,右手举起砖,使劲向那个“大西瓜”砸去,三两下就把它砸开了,露出白色的“瓜瓤”。我心想:怎么这“西瓜”不是红的,管他呢,先吃再说。我等不及把“西瓜”从瓜秧上摘下,就抱起“西瓜”狠狠地啃咬起来。正在这时,突然听到表姐的声音:“春娅,你在干嘛呢?”我回过头理直气壮的说:“吃西瓜。”表姐走到我跟前,看到我手抱大西瓜,还带着长长的瓜秧,嘴上沾满“瓜”水。不由得哈哈大笑,我不解的问:“你笑什么?”表姐说:“笑你傻,笑你把西葫芦当西瓜。”我争辩道:“你不知道,这是西瓜,不是西葫芦。”表姐拉着我说:“走,回家让你尝尝真正的大西瓜。”我被表姐拽回姥姥家,表姐把我吃西瓜的事和大家一讲,大家笑得前俯后仰,都说我是个傻瓜。

这件童年的傻事是多么幼稚、多么好笑,童年真好,无忧无虑,天真无邪。
遂用猖獗的猖獗什么意思,今义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03:23
猖獗:失败;倾覆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猖獗的意思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1-10 23:12
猖獗 [注音] chāng jué[释义] 1、凶猛而放肆2、倾覆;跌倒3 失败 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猖獗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02 09:59
猖獗 [注音] chāng jué
[释义] 1、凶猛而放肆
2、倾覆;跌倒
3 失败 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用在文言文中)
猖獗
1个回答2024-01-20 21:44
种群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也称为猖獗。
为虎作猖的成语来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23:44

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