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锦囊妙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究竟是什么妙计?
1个回答2023-02-19 01:32
妙计如下。第一个:就是让东吴人都知道刘备要娶孙尚香。第二个:欺骗刘备赶快回到蜀国,不要沉迷温柔乡。第三个:让孙尚香摆平东吴来的追兵。
诸葛亮的锦囊计,整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2 12:18
出句见《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末: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和第五十五回:鲁肃几番跟刘备讨还荆州,都被诸葛亮用计谋说辞搪塞过去,万般无奈。周瑜于是就给鲁肃传授一计:刘备不久前丧妻,于是就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故将此为名,赚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此是计策,非实意也。”



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传授了三个锦囊给赵云,让他如此如此……



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



孔明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忘记叫士兵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一番。气得他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五十五回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使用的三个锦囊妙计是哪三个
2个回答2022-09-24 09:27
第一个让赵云进城的时候巧锣打鼓,让所有人都知道刘备来结婚;第二个是让赵云在刘备沉迷酒色的时候跟他说荆州有危险;最后一个是让赵云在有危险的时候打开,有脱身之法。
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次运用锦囊妙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2 11:16

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次运用锦囊妙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0 05:09
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次运用锦囊妙计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8 14:47

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次运用锦囊妙计的故事
3个回答2024-01-03 18:17
荆州被刘备所占,周瑜无可奈何,便心生一计,要孙权以妹妹为饵,诱刘备来吴,囚禁之,以交换荆州。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锦囊妙计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9 14:11

锦囊妙计意思是古人常用来装机密文件,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以便危机时刻能够应对。

锦囊是指用丝锦做成的袋子,多用来指危难时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锦囊妙计是一个偏正结构的成语,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用在讥讽或俏皮的语句中。该词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汝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

拓展知识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科学术语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谚语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像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

谚语的形式,不像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勉强可以的。

锦囊妙计出出自在谁写的一小本书里
1个回答2023-03-29 04:50
三国演义 罗贯中
锦囊妙计
1个回答2024-02-16 23:47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