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岳阳楼记书法

为什么米芾是安徽名人而不是襄阳名人
1个回答2024-04-29 08:18
米芾祖籍太原,出生在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和安徽没关系吖

米芾出生在襄阳,祖上在山西并州、范阳定居。再说远点,祖上属燕云十六州的朔州人氏,其五世祖米信,是宋初的大将。
米信,原名海进,奚族人,少年时就勇敢彪悍,以善于射箭闻名。周太祖郭威即位,海进隶属保护圣驾的禁军。
米芾是米公吗
1个回答2022-10-02 22:36
是,同一个人
米芾的芾读几声,芾字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12-15 04:00

如图,还加了《冇》字将可能有问题的字词隔开——[ fú ]

1.草木茂盛。

2.同“黻”。宋朝书画家米芾,也冇作米冇黻。

关于米芾的流传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8:05
米芾(fú ㄈㄨˊ)(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米芾生平
1个回答2022-12-16 20:43
宋朝著名书画家
米芾学书三年不成,为何却能用三天学精?
1个回答2024-03-15 01:20

宋朝的书法家、画家米芾名满天下,是当时出名的书法四大名家之一,虽然我们都知道他的书法极其出色,但是却鲜有人知他在成为流芳千古的书法家之前,曾经经历过一段长达三年的低谷期,在这三年期间,即使他每天如何苦练书法,他也无法取得大的突破和进步。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后来的大书法家,还和他一段由于传奇的故事分不开关系。

传说有一天有一位秀才路过米芾所在的村庄,米芾听别人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向这位秀才讨教。秀才见到米芾以后对米芾说:“你想要跟我学写字也可以,但是你得要买我的纸张,这纸张可不便宜,5两银子一张。”

米芾听了以后虽然感到为难,但是一咬牙一跺脚还是答应了,秀才却是步步紧逼他不仅狮子大开口,还只给了米芾三天练字的时间。米芾拿着这些像金子一样贵的纸张回到家里,左思右想,始终不敢下笔,因此就长期的陷入了沉思当中。

三天过后秀才来到米芾家中,他看到米芾坐在桌子旁,桌子上的纸上面一个字都没有。于是他走过去装作很惊讶的问道:“你怎么一个字都没有写呢?”米芾看到秀才之后羞愧地说:“我害怕弄废了这些纸。”秀才听完以后哈哈大笑:“好了,你已经思考了三天了,现在可以写个字给我看看了。”

米芾听秀才这么说,于是就写了一个字给他看,秀才一看果然大有进步,米芾自己一看也是又惊又喜。

原来米芾过去三年学书法总是心急,下笔之前从来没有经过思考,只是一直在盲目的练习。但他用每张五两银子的纸写字时,他就不敢轻易下笔,一直在努力的用心思考。正是因为这些思考,才让他在这三天时间里面领悟到了书法的精髓所在,以至于后来成为了书法大家。

米芾是什么人?
2个回答2023-01-03 21:14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
米芾是谁?
2个回答2022-05-12 04:36
在这里称作人名 应该读(福)这个音 米芾(福)
米芾学写字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15:45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里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有学成。一天,有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这里。米芾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子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一咬牙借来五两纹银交给秀才。秀才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来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为的那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把字一个一个印在心里。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出神,纸上却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有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一到。秀才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遒劲潇洒,大有长进,便故意问道:“为什么三年学不成,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字。”说罢,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了米芾。

米芾最有名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2-12 19:01

米芾最有名的作品是《蜀素帖》。

米芾的《蜀素帖》,可以说是他最巅峰的一部作品,用笔多样,颇有晋人之风,在笔法上保留了王献之的特色。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自古便有说法“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而米芾在《蜀素帖》采用行书形式书写,书风沉着痛快,节奏感突出,展现出深厚的功力和素养。

《蜀素帖》中的连笔较多,行笔的快慢能清楚地感觉出来,一篇的好的行书作品,不能通篇慢连,也不可通篇快连,唯有快慢结合,才能彰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