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背后的故事

《陋室铭》陋室简陋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8:28
从物质方面考虑是简陋的
但是从精神层面考虑是不简陋的,因为作者有君子之心和高雅的情趣
陋室铭从哪些方面来写陋室的?有何特点?
1个回答2022-10-21 06:45
环境交往生活
《陋室铭》文章中的“陋室”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陋室”不陋
1个回答2024-02-21 16:07
陋室原指狭小破旧的房间,这里是作者对自己住室的歉称.
《陋室铭》及其背后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11 02:58
我常鼓励学生,读书要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真正读懂文本就该本着“知其人,论其世”的文学精神,挖掘文本的合情合理的准确内涵。

说起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学生踊跃地批判刘禹锡的价值追求。因为他呈现的日常生活过于高调,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人的境界果真高妙的话,交友无须如此严苛,三教九流的入世修身养性方式更显神武,又何必大肆渲染不与白丁共往来呢?能提出如此质疑的学生毕竟在认真思考了,值得夸赞。但如果我们就此罢休,觉得被世代传唱的刘禹锡也只是如此这般而已,那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交鸿儒轻视白丁的价值取向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儒道传统。那为什么我们还在传唱刘禹锡的陋室铭文呢?这就要认真翻阅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及《陋室铭》背后的故事了。重新梳理刘禹锡如此不接地气的高调言论的出发点。

先来看看刘禹锡写《陋室铭》的背景吧。唐人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任小通判。当时的制度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遭贬的小官,便故意安排他在城南的郊外居住,生活设施配套都不好。刘禹锡对比不但不怨声载道,反而住得自在潇洒,全然没有知县预想的窘况出现。刘先生还随性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得知后,很生气,觉得受辱的反倒是自己,便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又迁到县城北门,房屋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总能在困境中找到诗意自娱,见新居有依依垂柳,便仍不计较,又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刘禹锡如此放诞,又派人把他迁往城中,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刘禹锡被迫搬家三次,最后为“陋室”一隅。想想这位势利眼的县官,欺人太甚,刘禹锡才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知晓这背后的故事,明了其中曲折,我们再读《陋室铭》,才觉得刘禹锡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是一位书斋文人的高调做作之态,反而被他的才气与傲骨折服。不仅仅觉得他的铭文接地气,且读来有一种大快人心之感。傲视权贵,不媚俗,才是《陋室铭》的高调之正解,谁是鸿儒,谁是白丁也才有了更具体准确的所指。

2017年2月11日 天津家里
陋室铭的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18 17:22
铭是一种文体,后成为一种字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韵的。
《陋室铭》:斯是陋室,
1个回答2024-03-05 01:03
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是指自己的陋室确实很简陋。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句话“何陋之有”看起来矛盾了,事实上不矛盾。

“何陋之有”是因为自己的品德高尚而使陋室不显得简陋。

需要区别注意。

祝你学习进步
<<陋室铭>>
1个回答2022-05-11 01:43
丝竹指的是丝竹等等很多乐器鸣奏的声音,属于借代的手法。

不矛盾,素琴是象征作者清高的高雅之音;而丝竹是指的靡靡之音,专职娱乐。
《陋室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7-13 19:40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富哦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05:25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陋室铭》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2 16:08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