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诗歌经典100首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100个
1个回答2024-03-02 08:45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100个如下:

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相得益彰、互补共生。虚虚实实、虚实结合。思前想后、反复思考。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安静祥和、平和安宁。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滔滔不绝、说个不孙迟停。口吐芬芳、口齿伶俐。

五脏俱全、完备无缺。振奋人心、激励人心。振奋人心、激励人心。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切实可行、具体可行。一丝不苟、小心谨慎。对外开放、向外开放。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头脑清醒、头脑冷静。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平易近人、亲和力强。

往返奔波、来回奔忙。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沉浸其中、陶醉其中。眼明手快、灵敏机捷。入木三分、深入人心。改过自新、改邪归正。善始善终、全程跟进。以德服人、以情达人。今非昔比、大不相同。必须必然、刚需刚性。

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草木皆兵、惊弓之鸟。叶公好龙、好高骛远。自由自在、自得其乐。贤能智达、才华横溢。淡化冲突、缓和矛盾。吆五喝六、和颜悦色、察言观色、粉身碎骨、改天换地、千丝万缕、半斤八两、良师益友、人寿年丰、两小无猜、鸟语花香、聚精会神等等。

知识拓展:

其中,千丝万缕,汉语成语,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出自:宋代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译文:道路旁边杨柳依旅搭依,种种密切而复杂情感相连接,拧不住一份愁苦。

和颜悦色意思是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人开心。译文: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善于则镇李花言巧语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态度和蔼可亲的人。

含近义词的成语100个
1个回答2024-03-12 14:54

近义词的成语:天崩地裂、山摇地动、天塌地陷、土崩瓦解、左顾右盼。

一、天崩地裂

白话释义:形容声响强烈或变化巨大,像哪雀天塌下、地裂开一样。也说天崩地坼(chè)。

出处:《顷简战国策·赵策三》: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朝代:春秋。

翻译:到了齐国之后说了一句:天子下席,像天塌下、地裂开一样。

二、山摇地动

白话释义: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能改斋漫笔》卷二:鼓角大鸣,地动山摇。

朝代:宋。

作者:吴曾。

翻译:号角大声地吹着,大地颤动,山河摇摆。

三、天塌地陷

白话释义:天坍塌,地裂陷。 比喻重大灾变。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

朝代:清。

作者:文康。

四、土崩瓦解

白话释雀缓裤义: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光。

翻译:秦国累积衰减到了极致彻底垮台,天下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五、左顾右盼

白话释义:向左右两边看:他走得很慢,~,像在寻找什么。

朝代:三国。

作者:曹植。

出处:《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盼,谓若无人!

翻译:向左右两边看,可以说是没什么人了。

我需要近义词和反义词各100个
1个回答2022-12-15 01:16
不可能给你那么多。
近代历史上有名是谁超过100岁
1个回答2024-03-16 01:08
张学良 宋美龄都过百岁了
100个近义词
1个回答2023-03-22 18:15
倒霉孩子,不幸福,不幸运,特别倒霉,特特别倒霉
年近100开始学画的老人事迹
1个回答2024-03-11 10:04
摩西奶奶(1860-1961)是安娜·玛丽·罗伯逊·摩西的流行名,她本是一个农场工人,喜欢刺绣乡村景色。76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
从77岁开始作画,她的作品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展出,她已是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她用明快的色彩画出一些欢乐的场面,像农夫抱柴生火,铁匠钉马掌和小孩子们肚子贴地滑下雪坡等。
摩西奶奶是在别人的农场工作挣钱的十个孩子中的一个。她毕生在农场度过。
1860年9月6日生于纽约州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农场,成了一个穷农夫的女儿。27岁的她后来嫁人并像她的母亲一样,生育了10个孩子。她的双手被擦地板、挤牛奶、装蔬菜罐头等琐事所占有。直到76岁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刺绣,开始绘画。她将作品在当地展览。她的女儿将她的画带到镇上的杂货铺里。 一天,陈列在杂货店橱窗中的作品引起了艺术收藏家路易斯的兴趣。他买了这幅画,还想要更多。他想帮助摩西将其作品带到纽约的画廊,后来摩西奶奶引起画商的注意,画商将摩西介绍到艺术界。
摩西在她80岁时即1940年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此后她的作品成为艺术市场中的热卖点,并且赢得了很多奖项。1961年12月13日,画家摩西奶奶在纽约的胡西克瀑布逝世,终年101岁。她留下了11个孙辈、31个曾孙辈和无数的惊叹她的人们。虽然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她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
摩西最早的绘画是柯里夫和艾夫斯图片和明信片的临摹品。不久她根据对农场早期生活的回忆而创作,主要描绘的是童年时的乡村景色,喜作全景风景风俗画。摩西的风景画能敏锐捕捉到季节、天气和时间的细微差别。她的作品并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和对过往的伤感怀旧,她描绘的是永恒的东西。摩西的作品多使用怀旧的标题,如《感恩节前捉火鸡》、《过河去看奶奶》等。
写一篇 晋城白马寺由近到远的日记100
1个回答2024-01-23 00:23
 “五一”节来了,我素有登山的爱好,于是便与两三伙伴徒步去游览市郊的白马寺山。

  “白马寺山”是一个很别扭的名字。按理说,山和寺本应该各自有其名的,但因为山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而寺庙是人们后来才修建的,所以人们通常习惯以山的名字来代称山上的寺庙。如远近颇有点名气的珏山,山顶上的庙宇叫做真武庙,但人们为了方便,习惯上也称这座庙为珏山庙,却从不把珏山称作真武庙山。而白马寺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一座白马寺,而被叫做白马寺山的。你说这名字,山不山,寺不寺,不是有点别扭吗?

  这座山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难道他本来没有名字吗?不然,这座山原来有自己的名字,它叫做司马山。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泽州志》记载:“司马山,城北十里。”清代雍正年间编修的《泽州府志》记载:“司马山,县北十里。魏司马懿封长平侯,尝登此山。”又引《风土记》“司马山在晋城”、《初学记》“晋代祠此,因以为名”。这里告诉了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三国魏的司马懿被封为长平侯,曾登过这座山;第二,司马氏建立晋朝,做了皇帝,人们于是为皇帝的祖宗司马懿在这座山上建了祠庙,当时这座山就被叫做司马山了。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司马山的名字在晋代就有了,又见于《风土记》、《初学记》这些古代著名的文献典籍,明万历《泽州志》和清雍正《泽州府志》又有明确记载,为什么现在这座山不叫做司马山,而别出心裁地用了“白马寺山”这样一个别扭的名字呢?我想,这个问题有点太深奥了,恐怕只有老天知道吧!为什么要叫“白马寺山”,完全可以不问,但写文章是比较严谨的事,却不能草率,因此我在这里要声明一点,既然这座山本来的名字叫做司马山,又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在以下的叙述中我就不再使用“白马寺山”这个别扭的名字,而直接写作司马山了。

  这天,天气好晴朗,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儿云彩。当我们来到司马山麓,仰望山颠,却见山与天相接之处挂着一片白云,起初并没很在意,稍微走近些一看,哪里是什么白云呀,是一件硕大的巨型白色雕塑。很快,我们从雕塑的大致轮廓和“白马寺山”的名字判断出这是一匹腾飞的白马。马首高昂,后腿立地,前腿平伸,像是要飞扑下来一般。这时,一个同伴大声说:“这哪儿是马,你看马头,分明就是鸟嘴嘛!”我仔细一看,可不,马脖子很粗壮,马头却又细又尖,很像是一个长着细长嘴巴的鸟头。唉!不知是哪位蹩脚的雕塑家弄出这么一幅马身鸟首的糟糕作品,让人越看越觉得别扭,我索性不想再看它了。

  不想再看固然可以,但却不能不谈,因为这座雕塑标志着所谓“白马寺山”的文化呀!在晋城,曾经盛传着“南有孔子回车,北有白马拖缰”这样两句话,“孔子回车”不必说了,晋城人几乎家喻户晓,“白马拖缰”却令人费解。于是一些有心人便围绕着“白马拖缰”这个词望文生义,附会出许多关于“白马王子”的民间传说故事来,说得煞有介事,绘声绘色。然而,这些所谓“民间传说故事”一看就知道并非来自民间,而是现代文人的即兴创作。因为“白马王子”一词是舶来品,不是国产,难以混入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难以对“白马拖缰”作出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合理解释。那么“白马”究竟为何在此“拖缰”,其中有什么含意呢?我们只能求助于历史文献了。

  明代成化年间编修的《山西通志》说:“白马寺在泽州城东北十里司马山上,因白马驮经过此,故以名寺。”这儿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原来根本就不是什么“白马拖缰”,而是“白马驮经”。“驮经”一词,经过口耳相传,逐渐讹为“拖缰”,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却不知道因此误了多少人。说真的,“拖缰”拖得习惯了,一下子要改为“驮经”,还真是转不过弯来。话又说回来了,转得过弯来也好,转不过弯来也罢,历史的本来面目是这样,不由你不转。等你转过弯来,再来看这一座被称作白马的雕塑,它正高昂着那古怪的鸟头在拖缰呢,根本没有一点“驮经”的意味,你说可笑不!
近10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变化
1个回答2023-03-19 23:07
发明了许多东西
怎么搜索附近的人100米以内的人?
1个回答2023-01-02 21:14
为什么搜索附近的人,有什么目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