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的性格?
1个回答2024-02-27 05:3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是愚昧麻木,朴实善良。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扩展资料

长妈妈这一形象的表现出了旧社会的没有地位的人,因为她叫什么名字都需要别人定,别人用叫习惯了的名字叫她,竟然忘记了她的真名,这是证明她是个地位低下的形象的人物的证据。

鲁迅虽然没有把阿长当作寄托着希望的理想人物,但并不因此对她失去敬重和怀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从她身上看到了人类那种难能可贵的纯朴和真率。就拿阿长那“大”字形的睡相来说吧,虽然使幼年鲁迅吃了苦头,母亲也曾含蓄地暗示她能够改变,表现了有所不满,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对阿长“适性任情”的肯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个回答2022-08-22 22:11
去买本教材全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个回答2022-11-22 12:17
暗暗暗暗暗暗暗暗暗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个回答2022-09-10 13:33
去看《朝花夕拾》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2-09-27 05:25
赞同楼上的说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某班学生对文中的我和小伙伴们的学...
1个回答2024-02-04 15:15
好怀念我上学时的岁月呵,有十多年了吧.我想了想,我把我对文章的理解在这里来个抛砖引玉.
我的看法: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还是一个封建制度统制的时代,所以对于先生来说,他的思想和现在的教师相比会严厉很多.古语说“严师出高徒”嘛.在当时,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出发点也是好的,为了学生们有好的前途.至于学生嘛,不管是什么时代,对于小孩子来说,玩是第一位的,你说是不是呢?
第二个问题,窜和飞的差别,就和推和敲的研究差不多.推敲的故事我就不多说明了,在这里窜和飞的差别我的理解是:窜和飞相比,窜有突然性,有速度感,有垂直向上的意思.同样一个动作用不同的字来描述,给读者在形象上,个人的联想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我们中国语言博大和微妙之处,不说是字字珠玑吧,至少给人的想象加以引导.就如同我们在看我们以前看过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一样,对同一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所表达的和你想象的必然有一定的差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2-12-17 18:15
谢谢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0 14:57
应该是夹叙夹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
1个回答2024-02-19 18:52
段落大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回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这一部分紧扣“乐”字,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一层(1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

  二层(2段):“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描写了百草园的美丽和有趣的景物)。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以及“我”对这个故事的感慨。(美女蛇的故事)

  四层(7~8段):写冬天时在百草园中的雪地上捕鸟时的乐趣。(雪地捕鸟)

  五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读书,回想自己在百草园所做的事情,是思想感情上的过渡。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此段偏重于对百草园的不舍,所以归于第一段。

  第二部分(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分四层。

  一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的特点以及先生的为人。

  二层(12~16段):写初次见先生,问先生“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没有得到答案。

  三层(17~20段):写偷偷到后花园去玩,后花园的乐趣。

  四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描画儿。

主题思想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

  声:长吟、弹琴 。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作者写百草园的顺序是:由低到高 由整体到局部由静物到动物 由植物到动物再到植物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情感

  鲁迅对于三味书屋的情感仍有争议,大部分人认为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小部分人则认为是:通过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写出了对三味书屋喜爱以及热爱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热门问答